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96阅读
  • 3回复

惯性与个体选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谭必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6-12-24

上次不知道从哪儿看到的,说有过谈恋爱历史的人再次谈的平均概率会远远大于没有谈过恋爱的人,印象比较深,事后也没有(la de)去验证一下来源,道理大家都懂,这也是符合我们生活常识。所以今天要讨论的不是情感啥的,却也是一件与你相伴一生的东西--惯性。


心理学研究常常将人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这一套理论我想大部分人都见过。从人类社会利益角度来看(注意我的前提),我们应该通过不断学习,主动将恐慌区不断转化为学习区,最终拓展出新的舒适区,提高整体人类的认知水平。


但是众所周知,人类是由在自然进化而来,尤其在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一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威胁,为了生存,人类的基因里从此就种下一种趋利避害的天性,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种天性使得人类能够不断繁衍壮大,但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效应。比如说我们要说的惯性的思维,具体表现为我们往往因为惯性而选择短视,宁愿争得眼下的苟且,也不愿意为远方而选择现时的痛苦,人们口中所常说的“拖延症”也是这种症状的具体表现。


物理学中,惯性被描绘成物体抵抗其运动状态被改变的一种性质。物体的惯性可以用其质量来衡量,质量越大,惯性也越大。在面对新事物的时候,如果要给人类思维里面的“惯性”找一个刻度度量的话,历史成本都可以算上,包括之前为之付出的时间成本、精力、金钱等等;但是了解一些经济学常识的人可能知道,我们把这样一些称之为“ 沉没成本”,事实上这些东西不会影响接下来你的决策。(如果说有影响,那也只是你心里那股惯性思维在作祟)打个比方,现在你是一名职场人士,正在打算换一份新工作,因为你觉得目前的这份工作所在的这个行业不适合你未来的发展,这时候,人类思维中的惯性力量开始发挥作用,你开始担心离开会丢失目前在这岗位上积累的工作技能、人脉资源;担心你适应不了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同事会不会不好交流之类,却忽略了真正的问题所在:新的工作到底怎么样?


慢慢的,我们会发现,人往往并不是害怕变化,而是害怕从惯性的生活中挣脱开来,主动寻求变化,这其中最大的成本不是其他的什么东西,是我们自己的心智成本。因为主动求变,往往意味着不稳定和未知,而我们的老祖宗打心眼里就不喜欢这样的事情,所以我们在武侠小说里看到这样的结局:男主女主打败反派后隐居江湖,过上男耕女织的安定生活。


当然我写这篇文章的目标并不是想要骂一骂人的“劣根性”,事实上我认为任何事情都应该从多角度去考虑,我们既要正视人类的思维惯性和趋利避害的天性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要看到这些东西的负面影响。


至于大家个体的选择,我不敢妄下定论,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件平等的带有主观价值判断的选择,而并没有绝对好坏。就好像炒股时,有人喜欢买蓝筹股,而有些人则喜欢那些被大众认为是垃圾的“ST”股票。


以下是给出的一些参考:
从人类个体的角度来看,选择安逸或者不安逸取决于个人的态度,利弊好坏往往也难以评定,还要取决于时局世态。有些人喜欢变化,喜欢捣鼓新玩意,但是有些人喜欢从安逸的生活获取个体幸福感;传统社会下,选择安逸的个体幸福感可能高于选择求变个体的幸福感;而如果是在一个变革的年代,选择主动求变的个体可实现的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会高于同类;年轻人喜欢求变,中老年人喜欢安逸。总结一下就是:求变的心态好像是追求高收益的投资者,但他们往往承受的是高昂的风险;安逸的心态看似未来的收益比较低,但是稳定有保障。理想情况下,一个人该选择主动求变还是选择安逸,不但要看自身偏好,还要看社会整体情况。
如果把人类看成是一个整体,我们的社会确实需要一群摆脱惯性思维、主动求变的人去探索和发现更多未知的世界。如果你想要成为其中一员,那么你就选择脱离惯性。


至于该如何摆脱惯性和安逸带来的不思进取,这又是另一大难题了,这里我不(想)做展开了。很多人小时候梦想、志向啥的都很伟大,都想要成为上文讲到的那种人;但理论上永远只有那么一小撮人能够留在历史的课本上,大多数人都将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因为一个人的命运是一系列个体选择在加上一系列宏观微观随机因素的综合结果,既有主动的因素在里面,也有随机的成分。俗话说得好,一个人的命运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这是坠吼的。


离开痛,学着走。
离线田文鹏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6-12-30
惯性。。。思维定式。。。经验所至。。。机遇与挑战
离线林志杭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7-03-12
一颗赛艇
少年,奋斗吧!!!
离线周金凤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7-08-15
有一种读了民国散文的感觉

内容来自[手机版]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