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
我小时候有好多梦想,有些实现了,有些还没有实现,也有一些是自己以前没有想过的,现在却实现了。小学时候梦想是做个生物学家,初中时候喜欢读书,一直坚持写东西,希望成为路遥那样的作家,因为家庭的关系,高中的梦想是考上军医大学,当一名军医,预科的梦想是园林设计师(后来没有这个专业可选)。然后是造福一方百姓......
这些梦想现在几乎离我越来越远,好像现在连梦想的权利和勇气都没有了,但它们曾在我生命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我想,现在我还能成为一名生物学家吗?还能成为一名军医吗?还能成为一名园林设计师吗?还有勇气选择造福一方百姓吗?还能.....吗?
我想大概不会了。因为我清楚的明白,目前的局限,我已经没有了过往梦想的勇气,也没有了疯狂一把的豪情壮志。我依然可以为了梦想和爱情奋不顾身,依然可以写下那些“暖暖的午后,暖暖的女子”的诗情画意的文字。可是,我知道,那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我只能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表达内心偶尔的热血罢了。
是的,有些梦想不会实现,的确不会实现了。这种直面生命局限的态度不会是消极的,反而它是积极的。因为我们更加认清自己。实现梦想的,不仅要跟随内心,还要顺应生命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开始直面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和无能为力,原来自己做不到。我想,不应该是一种失望,而是一份坦然吧。
跟朋友聊天时,他说,有很多人都误解了“活在当下”真正的意义。我查过很多关于“活在当下”的文字和注解,那些都不能让我感到满意,或者说,它们不完全是我的“活在当下”。
那个没有实现梦想的我们,并不是说就无能地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而是随着我们对自己理解的不断加深,随着我们对生命的不可预测的理解,随着我们对自己的全部才华、天赋、热情、意义和局限的了解,我们终于愿意放下之前我们无法放下的梦想,转而去追求真正能够让我们做自己并且表达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如果说,我们的放下是对生命中所有失去和无奈的臣服,不如说是对生命局限的谦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