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我记得您在画册里说,这里没有一副我的作品,但是画布上都签着我的名字。您能不能聊一聊,签名画和画名作的感觉,会不会让您上瘾呢?
陈丹青:是啊,我说的是实话,你们打开看,没有一件我的作品,我这个人很不要脸的,我画的都是别人的画,我把它照着画下来的,算是我的。我也不能说是上瘾,就是如果我有一段完整时间我就会去画画,那是老本行。很高兴,过瘾,我看过一个电影,有个小偷到70多岁放出来,判了三十多年,一出门就重新开始偷东西,画画也是这个样子,你给我机会我就要画画。
主持人:我们看有一些作品是将当代图像与古代经典图像并置,并将东西方绘画图像并置,您的这种并置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吗?
陈丹青作品
陈丹青:没有什么寓意。咱们每个人家里总有点画册,你们这些美院的学生现在都有点小钱可以买画册了,我想你的画册除非是很严格的人的归类,中国的、西方的,古代的,现代的,通常不归类的。有一些放在那儿挺好看,我就把它拿下来。大家如果问你为什么要把这张画跟那张画放在一起?你要说理由是有理由,但是我整个的理由就是我看到了这个画册,因为大家暂时没想到要去画画册,但是我去画,画了以后我就发现可以放在一起。就是这样的,因为对我来说,画画既不是观察,更不是创造,而是看见,你看见什么,然后就画了,这么多脸,有一两张脸你会看见,然后你想画他,就是这样的。画风景也是这样,你跑到外面去,到处都是风景,你为什么就画这个角落,其实你很难解释。那个角落可能在等着你,在你没看见它以前,它什么都不是,然后我们把它叫做风景。所以其实画家是一个看见的人,我看到很多画他没看见,但是他已经画出来了。所以我会注意一个有意思的画家他一定看见了什么。
陈丹青作品
主持人:您希望别人来怎么理解您的这种并置的关系呢?
陈丹青:我可不知道,因为我这些画刚刚拿回来的时候,1990年代在南京就讲过,然后2000年我回国的时候也在清华美院讲过,我伤了很多人的心,尤其是我的老粉丝,我出国前就喜欢我的画的人看了气死了,说,你画这个干什么,什么意思。所以我就发现原来一幅画的解读会非常不一样,但我很快接受了这件事情。如果大家一看就说有意思,你这个画得好,我会很失落的。我跟三十年前不一样了,看问题不太一样了。
主持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解读。
陈丹青:对,你告诉我你有什么解读,你觉得怎么样,你也许不好意思告诉我,现在大家不太会对我说真话了,这个人成名人了,肯定怎么样怎么样了,其实没有人跟我讲真话,顶多是背后讲。所以我有时候很感谢批评我的人,他们会写成文章,我都会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