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820阅读
  • 9回复

由读书和写书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杨秀春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8-26
— 本帖被 管理员 从 谈天说地 移动到本区(2010-12-04) —
我想,读书也许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不可或缺的途径。

读书,其实就是学做人的过程。懂得做人之后,才会懂得做事。懂得做人做事,这个人才是一个有用之人,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而不会成为于社会无用的寄生虫,甚至于成为于社会有害的癌细胞。

但是在读书架上的书的同时,我们也要读另一部更丰富的大书。沈从文曾经这样说过,“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他所说的“大书”,就是指社会,指人生。

有时我们也会因为读书读得太多,反而忘记了读书本来的目的。所以当文娅在长沙聚会时列举她读书之多时,述说她正在写一部数十万字的小说时,我很为她担忧,也很有疑惑:

读了这么多书,如果反而不懂得一些为人之基本道理,读书何用?

写数十万字的小说,如果没有来源于生活的元素,这样的小说是否有人去读?如无人读,写之何用?如果只是自娱,我想没有必要说出来给人听——我想今天的人写书,真正为自娱者是极少数的。不信去问问,哪个作者敢说他写书纯粹是为了自娱。

我们不要忘记了,人生和社会是最应该读的一本书。而无论我们是否用笔来写书(绝大多数的人是不写书的),我们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言行举止,其实都是在写书——我们在用生命,书写我们的人生之书。这本书写得怎样,不由我们自己来评,而是由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甚至互不认识的陌生人来评。很多年后,人们还记得孔孟老庄,记得程颢、程颐、朱熹、张栻,还记得鲁迅、沈从文,是因为他们写了很好很好的“书”出来(此处的“书”,包括他们的作品,也包括他们的为人处事,因为他们的为人处事被别的人写成了书,或者用别的形式流传了下来),这些“书”永远温暖着人们的心,告诉人们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怎样做事。

反过来,如果一个作者不懂得做人,不懂得生活,不懂得做事,不懂得爱人和感恩,他写出来的书,充其量只是自己狭小生活圈子里的一点点传闻琐事,或是基于自己浅薄人生经验的一些冥思怪想,于社会无任何益处,于国家无任何增长,于人类无任何进步。可惜的是,这种作者在当今社会还为数不少。

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写了一本书就觉得可以骄傲,且看看这是怎样的一本书。这个社会上无用之书还嫌少吗?

读书也是读人。一个作者,若是还知道写东西要诚恳地去写,则他是很难在文字里隐藏他的内心的。

一生之中,无论我们写书已否,我们总是在不断地写和被写,不断地读和被读中走完此生。无论是读还是写,我们最好都诚挚多一些,爱人多一些,感恩多一些,谦卑多一些,微笑多一些,我想这样大概是不会错的。

你们觉得呢?
[ 此贴被杨秀春在2009-08-27 22:04重新编辑 ]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离线王友胜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8-26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鲁迅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离线郑志龙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8-27
写者有情,读者便有意!生活也是一本书,写者和读者都是我们自己。
      情绪左右了你,你死定啦!不学会坚持,你什么都做不好!
离线龙涛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8-27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这是培根在《论求知》中的话。


最最重要的是要读好生活这本大书,去细细体会其中的深意,不断的自我检讨,不断的自我完善
夹在书中的枫叶已经枯黄,而友谊之花却在我们的心中长久的开放,散发着幽幽的清香!!!
离线黄林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08-27
我们会把所读之书转化到生活大学去用~~
离线龚曼华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08-27
人生是一部读不完的书。
离线洪金华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9-08-29
是啊,有时候自己书读得多了反而忘记了自己是谁,忘记了怎样为人,多谢师兄的教诲!
用心、用生活去写书那才是真实的。
师兄说的真好!好好生活,我们在读书也在写书!
卓越品质,源于坚持
离线彭灵华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9-08-30
    非常赞同大家说的,人生的路上希望大家走好
坚持不懈
离线张媛媛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9-09-10
大家说的都很在理,很喜欢师哥最后那几个“一些”
离线刘格斯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9-09-10
恩,生活这本书真是耐人寻味呀!
刘格斯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