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次考验
2013年的4月的广州,空气里无不充斥着一种燥热,阴沉的天丝毫打不起精神来。拖着沉重的躯体,跨越近10纬度,从21点的吉首到次日10点的广州,从火车,到出租车再到高铁,地铁,我终于站在了中山大学的自主招生面试现场,当时的感受:累,热,喜,忧。我就在这样的状态等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等到了正式的面试环节。
之前在长沙进行的“北约”的自招考试,我有幸能够通过中山大学自招笔试,但当我得知此消息时已是面试的前一天下午6时,几经周折,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我终于于21时只身离开吉首,踏上这一段永生难忘的旅程。
面试开始之前,由于来得有些晚,最终只能和广州本地学生分到一组。在进入面试场地之前,我就领略到了这些广州学生的风采,不愧是来自发达城市的学生,不但有渊博的知识,而且口若悬河,口才了得。我心中不禁肃然起敬,觉得肯定不枉此行。
中山大学的面试的基本形式是讨论式考察,上面有7位学生就一个随机给出的问题做出自己的分析和认识,底下是若干位教授坐镇观战。开始有一段环节,需要在60秒钟内介绍自己以及谈谈对“社会科学”的看法。当时我就有点发懵了,事出突然,我前期也没有做什么准备,本来还希冀于先听听别人是怎么来表达的,祸不单行的是我竟然首先发言的那一位……发言完毕后,在聆听其他同学发言时,我的额头直冒汗,感觉第一印象基本会差评,后面一定不能再出错了!不过在后面的讨论环节中,我还是感觉顺风顺水的。整个面试结束后,当时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心想应该是可以通过了。后来再想想,当时真是盲目乐观了。
后来面试结果公示后,我面试因0.3分之差与广州这座城市失之交臂,情理之中,我倒有几分坦然,因为毕竟是曾经是用尽全力去争取过。
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越是你得不到的东西,你就越是想得到。但那一次考验之所以如此难忘,不仅仅是那个曾经是离我那么近的自招名额,而是与之相关的一些事和人。我至今还记得当老师和班上的同学在得知这个消息时的欢呼雀跃,个人的喜悦与众人分享才是真正的喜悦;还记得在我危急时刻,432班的同学自发为我筹备资金和提供出行帮助,还记得当我飞奔出教学楼赶车时,背后传来的那一声声洪亮的呐喊“加油”的声音……还记得火车上妈妈在电话那头的千叮万嘱,还记得在广州时两位全程陪伴我的两位姐姐的鼓励和关心,还记得面试中同广州的同龄人一起侃侃而谈的那些豪言壮语,甚至我还记得回程时耳边播放一首林俊杰《裂缝中的阳光》中那句歌词:等到黑夜翻面之后会是新的白昼,等到海啸退去之后只剩潮起潮落……一切,如同发生在昨日。
难忘那次考验,因为那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