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250阅读
  • 15回复

关于钱的一些回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杨秀春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3-06-17
— 本帖被 彭立 设置为精华(2013-06-30) —
今天在家收拾屋子,在屋子各处都捡到了各种面额的一些零钱,整理齐了放进钱包,让我想起多年前关于钱的一些回忆。

小时候,有卖鱼苗的人挑着担子来村里来卖,大人们就会去买。不知道是一毛钱几条还是怎样的一个价钱了,反正记得大人说不能用有油的碗去装鱼,因为鱼是见不得油的,碗里有油鱼就会死。这种鱼苗可不是现在当宠物养的那些金鱼,而是鲤鱼、草鱼之类的养殖鱼。那时候大人们会把鱼苗投在稻田里等它们长大。不过记忆中没有哪一次真的从田里抓到了鱼,倒是记得下大雨发大水时,在水沟沟里用笼子捉到了一些两三指大的鱼,可能就是从田里冲出来的。还有一次在秋天收割稻谷时,姑妈在已经干了的田里捡到一条已经干死了的鱼骨头,一家人都兴高采烈了一下。

以及有人到村子里来叫卖冰棒,好像是一分钱一支冰棒,自然是极好吃的。有时买来了把它放在碗里等它融化,喝那个冰棒水,是极甜美的。

第一次对钱的多少有一点概念,是这样的一个事情。那时候每逢过年,家里就会给我们买新衣服。母亲是比较好面子的人,经常和我们说,吃的东西再好,都吃到肚皮里去了,谁也看不到。穿的衣服好不好,走到哪里别人都看得到。所以过年之前给我们置办一身新衣服,是她每年务必要完成的一个大事情。有一年,记得母亲在家里捉了一只母鸡,拿到市场上去卖了,然后给我买了一身新衣服。那鸡卖了十几块钱,刚好够买我的那一身新衣服。我于是明白,原来一只下蛋母鸡的价值大概等同于一身新衣服。

上初中后,就到县城的民中读书了,住在学校,每个星期回家一次,背米(换饭票),拿钱(换菜票,用来在学校食堂里买菜),拿酸菜、炒黄豆、炒花生米、酸辣子之类的干菜。有干菜吃,就可以省下一部分在学校食堂买菜的钱。因为不经常吃学校食堂里的菜,我觉得那菜是极好吃的,而干菜自然只是下饭的粗糙之物,无味至极。现在我很怀念那些干菜,觉得它们是人生至美味的东西,可能是因为它们承载了太多有关家的回忆。

因为家里没有钱,虽然村里到县城早就通了公路,并且我的三堂姐夫就是开那个从村里到县城载客的大汽车的(那时就是用载货的汽车来载人的,没有人会觉得不舒适),但是我从来都是步行往返于家和县城之间,16公里,大概要走两、三个小时。因为一个人走路,没有事情可做,我就不停地在脑袋里默念英语单词,以至于有段时间一个单词只要在我眼前一晃,我就能把它记下来。上了高中后我就再也没有认真地学过英语了,但是英语却一直都是我最强的一门功课,我把它归功于那每周32公里往返于家和县城的那条公路。那时候一个人走在公路上,三姐家的车子经常从我身边开过去,上面有认识我的村子里的人,我知道三姐、三姐夫和村子里的人肯定都看见我了,但是那个车子从来也没有停下来过。所以我从小就明白,人有时是很势利的,因为你很弱小,对于他们没有什么利用价值,即便是踩个刹车顺便带你一程这样的一种帮忙,他们也不会给你的。我不记得那时有没有因为这种事情流过眼泪了,但是心里面的难受自然是少不了的。就是到现在,想想也有点心酸。

因为家里没有钱,每个学期开学,家里必然都凑不齐我和哥哥的学费,于是每年开学就必然会发生这样的一个事情:父亲带着我和哥哥,拿着我们的成绩单,去校长办公室找校长签字,请求校方给我们酌情减免学杂费。我成绩好,减免金额比较大。哥哥成绩属于中等,减免金额比我少很多。现在我还记得那位老校长看着我们的成绩单签字时的样子,威严中带着悯爱,“要攒劲读啊,佬佬(“佬佬”就是“孩子”的意思),叹着气,在纸条上写下“减免学费多少多少”。他是保靖民中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校长,坊间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传闻,褒贬不一。他从来都不笑。但是在我心中,大概是因为他签字时那一种叹气的表情,他至今仍然是一位值得我敬爱的校长。那声叹息里,有着不一样的东西。一位校长是否爱他的学生,在这些东西里得到体现。

对我来说,这是每学期开学都必然要经历的环节,所以那时我觉得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开学了,我可以像别的同学一样,拿着刚好足够的学费,按照正常流程去各种窗口报名,交学费,领课本,等等等等,而不需要去找校长签字,走和别的同学不一样的流程。

有时也要跑乡政府去盖章,无非是证明此学生家庭如何如何困难,希望学校给予减免帮助之类的证明材料。有时候乡政府的公章被某位领导带到县城里去了,于是我和父亲又跑到县城去找那位领导。还有一次是跟着父亲去某领导处要工钱。父亲在什么地方给人做了工,但是工资被拖欠。开学了,我们要交学费,于是父亲带着我各处去找人要钱。钱好像是没有要到的。记得父亲手里提着一条棍子。我心里想,提着棍子做什么,难道是要和人打架不成?

…………

现在我已经出来工作快有7年了。在北京这个地方,因为生活成本高昂,我自然绝对算不上是有钱人,在同龄人里也不能算是高收入人群。不过相对于少年时候的我来说,在钱的用度方面,倒是早已经摆脱那时的窘境。和朋友在一起时,用钱方面,我是绝对大方的一个人。比我年轻的学弟学妹在经济方面遇到困难向我寻求帮助时,但凡在能力范围内,我也是绝对会去帮的。几年来,借出去的钱不大不小也有一笔数目了。一开始还拿个本子记录一下,后面却连账都不记了,因为我对自己和自己的朋友都有信心。这些朋友绝大多数都是还在学校读书的学生,或者是刚刚毕业出来工作的年轻人。给他们借钱,我觉得是应该的,因为我自己经历过那种缺钱的日子。也有和我同龄的朋友来和我借钱的。因为从所有的朋友那里都得到了消息说此人如何如何之不靠谱,我便找理由拒绝了他。如果一个人应该自立了,却因为一些不该借钱的事情来向你借钱,这种人你应该要拒绝。

关于钱,还有很多回忆。今天就回忆到这里吧。钱是很重要的东西。有了钱,你可以让自己爱的人过上更体面、更快乐的生活,让他们免受很多你不希望他们受到的苦痛和委屈。所以喜欢钱没有错。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记得,不该拿的钱,绝对不能拿。完了祝大家都和钱有缘,一生不为它烦恼。呵呵。
[ 此贴被杨秀春在2013-06-19 20:30重新编辑 ]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离线陈小凤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3-06-17
和师兄有很多共同的经历。
“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
离线梁梦娇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3-06-18
喜欢你这种简写白描的手法,好亲切,似乎是亲身站入了一个小男孩的地点里,在你的视角中看到自己的世界。
离线彭灵华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3-06-20
小哥一如既往的淳朴,真实!

关于钱有太多的体会了!

跟你一样,有借出去的钱没能收回来的。印象最深的一次借钱是当时身上已经没钱,用刚发的工资借给一位玩的非常要好的朋友,

也许大家都不在一个城市的原因,中间的细节让人难过,自己也难过了好久,不是因为钱,而是觉得就因为钱而背弃友谊。

希望我们都如你所说:和钱有缘,一生不为它烦恼!当然也是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为前提!
坚持不懈
离线龙知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3-06-21
也看到了自己在钱上的窘迫,所以有些共鸣, 很喜欢最后一段话!
离线杨秀春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3-06-22
引用第3楼彭灵华于2013-06-20 23:30发表的  :
小哥一如既往的淳朴,真实!
关于钱有太多的体会了!
跟你一样,有借出去的钱没能收回来的。印象最深的一次借钱是当时身上已经没钱,用刚发的工资借给一位玩的非常要好的朋友,
.......

灵华可能误会了。我借钱给朋友,没有发生过借出去收不回来的情况。只是借给有些朋友的钱,因为了解他们的难处,所以我希望他们晚些再还我。除非实在需要用钱,否则我不会主动去和朋友“讨债”的。
[ 此贴被杨秀春在2013-06-22 21:45重新编辑 ]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离线欧阳于蓝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3-06-23
我小时候 还拿自己的存钱罐 里头都是一块 几毛的钱
给我妈 希望能凑齐钱读书
现在想想 觉得那时候读书的意愿好强烈 强烈到后来再也找不到了
离线雷洁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3-06-27
小马师兄,看了你的很多文字,说声:谢谢
离线张媛媛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3-06-28
钱确实是好东西,有了它母亲就不需要经常和老师、校领导等说好话,我也不需要花钱时但凡能讲价的都讲价。
记得读高中时,每次和村里的两个发小上学放学坐微型车,一般都是我在前面找车和司机讲价,那时往返复兴与保靖的车费是3-4元/人,费劲口舌一般讲到2元/人,能省则省。当然也遇到过不愿载我们这些穷学生的司机。
离线彭飞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3-06-29
看了第一段之后觉得叔叔要好好对钱额。钱,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敏感的词,能拉近人,也能疏远人,能成就一个人,也能败坏一个人,太多太多。
世界上本没有路,有了腿便有了路。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