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541阅读
  • 23回复

对于一个沾酒脸红的人来说,酒量是可以被锻炼的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谢杰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3-02-25
这篇文章是过年前后在知乎上看到的,当时还转载在本人的QQ空间上去了。
现在再次转载一下,那些不太能喝酒或者一喝酒就脸红的同学们注意看啦,不看就损失大大的有喽。

对于一个沾酒脸红的人来说,酒量是可以被锻炼的么?
文章来源: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608227/answer/16089233

回答之一:

喝酒带来的危害主要来自乙醛,同时它也是使你脸红的元凶。为了消除这个危害,专职代谢乙醛的乙醛脱氢酶2就显得尤为重要。喝酒以后,酒精在消化道被吸收进入血液,其中,不到10%会以乙醇的原形由肺和肾排出,剩下的90%多都是在肝脏代谢。

简单来说,酒精首先经乙醇脱氢酶催化,变成乙醛;然后,乙醛在乙醛脱氢酶2的作用下变成乙酸;然后,乙酸参与到体内的多个代谢途径中去,最终得到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这其中,除了乙醇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外,危害最大的就是乙醛了,它对许多组织和器官都有毒性,可能造成DNA损伤,也被认为有多种致癌效应。在动物试验中甚至用乙醛来做癌症模型的诱变剂。

乙醛脱氢酶2如果出了问题,乙醛就容易大量堆积,很快你就会脸红。而且,这个问题出在基因上,所以此生你是无能为力了。

回答之二:

一般认为,aldh2*2 基因的携带者喝酒会出现「脸红反应」。
喝酒脸红的人很容易出现呕吐、恶心等醉酒症状。(注意,醉酒症状并不是我们通常说的「醉」)。这些不适症状会抑制人继续喝酒的欲望,从而降低人酗酒的可能。所以, aldh2*2 基因也被称为「酗酒保护基因」。


我们通常说的「醉」,是由血液中乙醇含量的上升引起的。
喝酒脸红的人,与其他人相比,分解乙醇的能力是相当的,但分解乙醛的能力却几乎没有。
体内乙醛的堆积会在开始饮酒的时候引起醉酒症状,但在症状缓解后,继续饮酒也不会比其他人更容易「醉」。(因为具备分解乙醇的能力)

喝酒脸红的人,如果长期大量饮酒,会对醉酒症状逐渐适应(对乙醛的耐受提高),变得「能喝」。

对于这种通过锻炼增大酒量的现象,还存在另外一种解释。

在肿瘤组织中,ADH(用于分解乙醇的酶)与ALDH(用于分解乙醛的酶)的活性比为20.5:1,而在正常组织中,此比率是仅为10:1。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癌细胞的代谢系统,其将乙醇氧化成乙醛的能力很高,但将乙醛进一步氧化的能力却很低。

也就是说,一旦有乙醛堆积引发部分细胞癌变,机体分解乙醇的能力还会变强!
这样,就更不容易「醉」了。

沾酒脸红,依然想锻炼酒量的人,会面临哪些风险呢?

沾就脸红的人在出现醉酒症状后如果继续大量饮酒,会造成体内乙醛浓度持续升高,最终导致酒精性中毒。在某些情况下,过量的乙醛会和视黄醛争夺 ALDH1,严重影响维生素A的正常代谢,甚至会引起失明。


此外,

携带 aldh2*2 的饮酒者出现上消化道癌的风险高达野生型饮酒者的11.55倍。其中,两类人群出现食道癌的风险比为12.95:1,出现口咽癌的风险比则为11.72:1。
(注:野生型指的是未发生突变的基因型,野生型饮酒者可以正常代谢乙醛。)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感觉心有余悸?
对不起,我还没有说完。


对于携带 aldh2*2 的酗酒者,其肝脏细胞内的 ALDH 为突变二聚体(ALDH2*2/*1)。此酶缺乏将乙醛继续氧化的活性,故无法及时消除由乙醇氧化而成的乙醛,大大增加了该类人群罹患肝癌等ALD的风险。
ALD 即大量饮酒引起的肝脏病变,称为酒精性肝病,可能引起肝癌。
虽然 ALD 确切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但这类疾病与酗酒的相关性却非常明显。
体外试验显示,对于携带 aldh2*2 的酗酒者,其淋巴细胞中的姊妹染色单体的交换频率(5.88±0.58)明显地高于携带野生型基因的酗酒者(3.20±0.80),而非饮酒者的交换频率仅为(1.56±0.41)。由此可见,aldh2*2 显性突变与 ALD 的发生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个体间遗传差异是酗酒者对 ALD 是否易感的基础。
最后来看个图:


咦?是不是感觉喝酒脸红的人,好像不太容易得胃癌啊?

很遗憾,事实并不是这样。

虽然数据上看胃癌和喝酒脸红之间没有很强的相关性,但如果你喝酒脸红,且患有食道癌或者口咽癌,那你得胃癌的概率会非常大。
这是为什么呢?

在食道癌患者中,常伴有上呼吸道或胃部等邻近区域的复合癌变,此现象被解释为区域性癌化。吸烟者和饮酒者中都有可能出现此现象,尤其是在重度饮酒者中。
相信是 aldh2*2 突变增加了食道癌变的几率,继而影响胃部组织,间接地改变了饮酒者的胃癌易感性。

所以说,喝酒脸红的朋友,就不要轻易锻炼酒量了吧。
.
补充些题外话。
沈同学说的是对的,「喝酒脸红」确实是由基因决定的。
控制乙醛代谢的基因是 aldh2,在亚洲人群中主要以三种形态存在:aldh2*1/aldh2*1(野生型,可正常代谢乙醛)、aldh2*1/2*2(杂合突变型)、aldh2*2/2*2(纯合突变型)。


「脸红反应」是如何遗传的呢?

Crahb等研究日本家系发现 aldh2*2 基因型对应脸红反应表型,无论携带无活性的 aldh2*2 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都没有活性。

在杂合子结构和表达量的研究上,乙醛脱氢酶2是四聚化合物酶,E487K的突变影响了四聚体结构的稳定性,进而会影响酶的正常表达。杂合子中如果4个单体都要稳定的概率是6.25%(即1/2*1/2*1/2*1/2)。
因此理论上即使杂合子的正常和突变的等位基因等量表达,其最高的6.25%的表达量也太少,携带杂合子的个体的酶活性几乎没有,喝酒后还是会有脸红反应。
这种结果和检测到的亚洲人群中携带 aldh2*2 杂合子及纯合于基因型总和(约50%)与观测到的亚洲人群中约50%有脸红反应的表型一致。

也就说,只要携带有 aldh2*2 基因喝酒就会有脸红反应

在之后进行的家系调查的结果中发现,「脸红反应」为显性遗传

这种基因的分布是怎样的呢?
来看一些数据:

我们对来自中国的广东汉族、辽宁汉族、青岛汉族、云南汉族,广西汉族以及广西仫佬族、毛南族、前面提到的武汉汉族共688个个体进行检测的,aldh2*2 频率为1 7.66%


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如日本,携带有 aldh2*2 基因的人占很高比例( aldh2*1/2*2 杂合型占30%,突变纯合型约占5%~10%)。曹西蓉等对中国5个民族研究结果及其他除印度群体外的所有已报道的群体进行比较的结果,aldh2*2 在广东汉族中频率为30.98%,而广东汉族和其他群体有显著差异(P<0.05),但 aldh2*2 频率在其他各群体的频率分布总体差异不大。

在东北的一项样本采集显示:

活性纯合基因型 aldh2*1/2*1 样本96人,杂合基因型 aldh2*1/2*2 样本30人,非活性基因型aldh2*2/2*2样本1人。aldh2*1 等位基因频率为87.40%,aldh2*2等位基因频率为12.60%。 aldh2*1/2*1 基因型频率为75.59%;aldh2*1/2*2 基因型频率为23.62%;aldh2*2/2*2 基因型频率为0.79%。
另外:
以上数据样本量虽小,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为什么东北酒量大的人比较多。

P.S. 如果有人嘲笑你不会喝酒,你就可以告诉他你是上海人~
(不包含地域情感,如有伤害到上海知友的情感,还望告知,我会立即删除。)

如有问题,欢迎指正。

参考文献:
1. 《人类乙醛脱氢酶2的群体遗传学研究》 作者:李杰
2. 《人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与酒精性疾病》 作者:裘丽珍,钟文涛,龚兴国
3. 《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研究进展及其与饮酒行为的关系》 作者:罗怀容,张亚平



文章来源: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608227 

[ 此贴被谢杰在2013-02-25 20:58重新编辑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
离线贺佳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3-02-26
so......你是因为何就脸红专门研究了这个?

楼主留言:

必须不是,就是偶然加碰巧,就看到这篇文章了啊。文章的开始和结尾给出了文章来源,推荐点击进去看看。

离线田文湿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3-02-26
酒量真的可以练出来
离线张媛媛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3-02-26
我怎么没练出来呢?
离线王友胜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3-02-26
呵呵,哥不会喝酒,酒量也是相当的差。
离线龙知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3-02-26
好像脸红的人不太适合喝酒
离线汪涛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3-02-26
我就想说一句话:我吸了你的血

楼主留言:

不懂哥你的意思啊

离线蔡家莲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3-02-26
本来以为谢二哥是想谈谈自己过去几年来吐大街的经历的,却原来是篇技术贴,期待值瞬间降低!
离线刘智勇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3-02-26
听几个同学说是能练出来,反正他们是这样提高酒量的
离线张娟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3-02-26
有朋友也说要锻炼酒量。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