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段史料,觉得很好,拷上来。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通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嫚而侮人,项羽仁而敬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与人功,得地而不与人利,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禽也。”群臣说服。——《汉书.高帝纪》
读过这段史料,觉得大意跟彭定中先生关于“领导者”与“专家”的一些看法很契合。
很显然,刘邦是一个出色的“领导者”,而张良、萧何及韩信等人看起来则更像是各自领域的“专家”(当然他们在各自领域上分别又是出色的“领导者”)。拿刘邦自己的话说,在出谋划策方面,他不如张良;在安抚百姓搞后勤方面,他不如萧何;用兵打仗方面也不及韩信。即便是这样,他却赢得了天下。为什么?知人善任。三方面的“专家”(人杰)都被刘邦很好的利用了,怎能不得天下呢?!
一个好的“领导者”,不一定具有很好的专业才能,但往往都具备很好的察人、用人以及整合统筹的能力。“专家”,在自己的领域里无疑是一把手,但相对于“领导者”来说,整合的能力似乎弱了不少。
这样会产生一个什么的结果呢?仿佛“领导者”自身并没有创造出多少价值,更多的价值是“专家”创造出来的,但是往往“领导者”却占据利用了大部分由别人创造出来的价值。
由此看来,做“领导”好啊,哈哈!求做“领导”,吼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