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201阅读
  • 1回复

关注假期“小候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梁梦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1-07-29
 
    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在中国催生了一个特殊的农村少年儿童群体——留守儿童。每逢节假日,这群孩子就辗转千里,如“候鸟”迁徙般飞往全国各地,去与久别的父母相聚。

  东莞是一个有着近1000万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这个暑假,又迎来了大批“候鸟”寻亲。近日,记者走访多个镇街新莞人居住集中的区域,跟踪采写“候鸟”们的在莞生活,了解他们的心声,在几天的体验与观察中,因管理疏忽带来的安全问题、长期聚少离多带来的亲情危机令人担忧。

  人物1

  13岁“小男人”扛起一个家

  人物档案

  吴业炜,男,13岁,广西玉林人,父母常住东莞高埗冼沙村尾打零工。

    工厂的烟囱似乎没有停止过冒烟,即使是在半夜,也可以听到从工厂车间里传来的机器轰鸣声。从灰暗厂墙旁延伸出的一条泥泞小巷进去,有一堆看上去尚未装修好的出租房,火红的砖墙房里,住满了为生活而忙碌的农民工,在东莞市高埗冼沙村尾,这个平时只有农民工的群体里,这个暑期来了不少“小候鸟”。

      在这群“候鸟”中,有一个叫吴业炜的小朋友,是这群孩子的头,在外带领别的小朋友玩耍,在家带妹妹们洗衣做饭干家务。在家人眼里,他能扛起一个家,而他,只有13岁。

  父母不在哥当家 
       填满垃圾的小道上,记者碰到了李广和他的两个妹妹吴雨茵、吴雨洁,和他们一起的还有同住在这条巷子里的三四个“小候鸟”。他们很热情地带记者去找正在出租屋做家务的“大人”吴业炜,记者后来才知道,吴业炜只是一名13岁的小男孩,是这群“小候鸟”的哥哥。
 
      沿着一条碎石碎沙铺着的小道前行20米,便到了吴业炜家楼下。长满青苔的土砖房对面是栋正在施工的高楼,这楼下便堆满了孩子们喜爱的沙子。带路的孩子们一来到沙堆旁就开始疯狂地玩起来,有的跑到沙堆上面去打滚,有的则拿沙子当打仗的武器。他们欢呼雀跃。

    记者到达楼下时,吴业炜早就在沙子旁的墙边等着了,看到记者,他有点内敛地说,“我就是哥哥。”

    “我一考完试,就和两个妹妹来到东莞。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爸妈就来这边打工了。70多岁的爷爷奶奶在老家照看我们。”吴业炜说,在老家生活的时候,因为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妹妹太小,爷爷奶奶又还要忙农活,所以妹妹们有什么事都会跟自己说,而自己也成了妹妹们的“家长”。

  暑期安全令人忧 
       据吴业炜说,兄妹之间很少吵嘴,更不用说打架了。兄妹仨一到周末就帮忙爷爷奶奶做各种家务。吴业炜之前在学校算是一个“小老大”,没有人敢欺负他。

      吴业炜说,他还经常带东莞这群小朋友去离此几十米远的池塘抓鱼。他们抓鱼的池塘,池水并不深,但对于毫无安全意识的小孩来说,也足以给他们带来生命危险。

      吴雨茵告诉记者,他们可以玩到很晚才回家,爸妈不管这个。他们跟随着哥哥、表哥以及这几条巷子里的朋友,基本每晚要玩到9点才“收班”,除了吃饭和睡觉外,其他时间基本上在家里是找不到他们的。“妈妈晚上9点多才下班,爸爸回来得早,也不怎么管我们,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窄,都回家的话也没什么能让我们玩的。”吴业炜说。

  主动带领妹妹做家务 
     每天早上6时,起床洗碗是吴业炜一天的开始。买菜、做饭是他一天中必须要做的事。吴业炜家住在二楼,也是顶楼,从12平方米的出租房里延伸出来一条悬空走廊。走廊很窄,只可容两个小孩并排行走。阴暗潮湿的房间里放了一张床,一台老式电视机的背后是一个没有门的厕所,还有一台漆黑的风扇无力地转动着,零散的生活用品让这间小屋显得很拥挤。

    吴业炜的妈妈说,孩子都挺懂事,在老家经常主动帮爷爷奶奶干活,吴业炜经常和爷爷上山砍柴,还带着两个妹妹帮爷爷奶奶背沙子、砖。
 
    “去年暑假,本打算接孩子们过来的,但由于爷爷生病了,他们心疼爷爷,所以主动放弃了和我们团聚的机会。”吴业炜的妈妈说,现在一家人虽然生活苦了点,但能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比什么都幸福。

    记者第二次前往业炜家时,吴业炜的妹妹吴雨茵正在洗碗,她弯下腰用力搓洗着手中的一把筷子。尽管洗碗的水桶很大,油水还是溅了一地。吴业炜则抱着一堆衣服,在外面的走廊上晾晒。

离线陈小凤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8-28
总看到类似这样的新闻,真揪心,希望他们以后的生活能变好。
“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