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308阅读
  • 6回复

候鸟进城探亲 各方问题待关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梁梦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1-07-26
— 本帖被 洪金华 执行加亮操作(2011-07-30) —
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在中国催生了一个特殊的农村少年儿童群体---留守儿童。每逢节假日,这群孩子们就跋山涉水、辗转千里,如“候鸟”迁徙般飞往全国各地,去与揆别已久的父母相聚。今年,东莞又迎来了新一批小候鸟。他们来到了久违的大城市,但对于长期处在学业失教、生活失助,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的孩子们来说,这个城市除了给他们带来惊奇和快乐之外也同时充斥着各种隐患。
【生活失助】
工厂的烟囱似乎没有停过工作,即使是在半夜,也可以听到从工厂车间里传来的机器运作声。从灰暗厂墙旁申出的一条泥泞小巷进去,坐落着一堆看上去尚未装修好的“大厦“,火红色的砖头毫无保留的裸露在“大厦”外表,楼房里挤满了为生活流亡的民工们。在这个炎热而又自由的暑假,楼房里偶尔会多出几个声音。
邓浩,男,15岁,重庆户口,曾于东莞文康学校就读。
更苛刻一点来说,邓浩也许是只特殊点的“候鸟”,三年前的暑假,他随父亲从重庆老家“飞”往东莞,三年后的现在,他才准备“飞”回去。
记者看到小浩时,他正闲晃在那没有任何装修的土砖房门前小道上。裹满油垢的水泥板上放着一个塑胶凳子、一个红色菜盆、一张婴儿专用床。在弥漫着臭味的小沟旁,妈妈正坐在凳子上洗菜,还不时的侧头看看正在熟睡的女儿。妈妈左边的窗户上引出来一条爬满锈衣的铁链,链子的一头套在一只大黑狗的脖子上,它似乎也想躲开这油垢的地板,懒散的躺在靠房间的墙上,还不时眨着疲惫的眼睛。
妈妈要照顾三个月大的妹妹,没法去工作,所以即使是爸爸天天早出晚归,他们的生活还是极为艰苦。一张四人睡的床,几根挂满杂衣的线,以及一套镶满油灰的厨具也就足以把那十几米的昏暗房间堵得水泄不通。虽然已经近16岁,但由于长期以来家里的生活状况以及小浩的个人生活习惯导致他营养不良,1米3的个头让人感觉他还是个11、12岁的孩子。

【亲情失落】
姥姥私心重>>>>
小浩四岁时,妈妈便离开他来东莞打工,由爸爸在家照看。即使是爸爸农活很忙,但偶尔也会陪他谈谈心。后来的一年,爸爸也离开他来了东莞,小浩被送到村外的姥姥家生活。据小浩自己所说,姥姥是一个私心特别重的人,一点都不关心他。每天都给自己的孙子零花钱,但小浩自己却连回老家的车费都要先摘满一背篓果子后才可以得到,更不用说平常的零花钱了。小浩还说姥姥经常自己一个人去玩而却让他冒着大雨去摘桑叶、去看农田,冒着大太阳去割谷子。小浩的这一说法也在其母亲那里得到证实。他说他不喜欢姥姥,每次不开心了或者是想念爸爸妈妈了,他就会跑去村里的池塘钓鱼,一钓就是老半天。小浩性格很内向,在和记者说话时,他的声音也很低沉,且始终不敢看记者的眼睛。他拿着记者给他的名片往雨后的土里撮,之后又抽出来用手擦干净,在采访过程中他一直重复着这个动作。
想和爸妈在一起>>>>
他说自己想去念高中,异地户口的小浩在东莞是升不了学的。所以再过些日子他也得回重庆老家去了。他告诉记者很舍不得爸爸妈妈,他的愿望就是让爸妈过的幸福、快乐和健康。虽然这是个美丽的城市,但小浩坦言自己并不喜欢这里,因为没有玩伴,爸妈也没有时间带自己去玩,那个“一家人去游乐场逛逛”的简单想法也就成了小浩的遥远愿望。他那些简单的憧憬,依旧是那么模糊而遥远。自己喜爱的父母近在眼前却常常只能看到他们那忙碌的背影,也许,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守候,缠绕着一丝丝如轻烟般的孤独与惶恐。
与父母之间的话越来越少>>>>
妈妈说小浩越来越不听话,谁的话都不听,现在都管不住了(也就是出于此,妈妈去年才决定再生一个妹妹)。小浩很内向,采访的时候始终不敢看记者的眼睛。但记者发现,网络上的他却完全是另外一个样,说话很放得开,还说要和记者一起去采访下一个小孩。他习惯以网络为中介来与别人交流,也许这个特点是时代的在他们身上烙下的标签吧。
【学业失教】
据妈妈所说,爸爸陪他在家的时候,小浩的成绩还是算不错的,后来,没人管了,成绩也就一日不如一日,以至于父母对他有不让读高中而去学其他技术的想法。
“现在就整天去网吧打游戏,让他学什么他也不愿意”妈妈说现在小浩什么都不想学,没有一点恒心。之前他有说过想去学电脑,父母也给他联系好了培训的师傅,但他去了之后又不喜欢、半天不说话,爸妈没办法就只能带他回来了。当记者问其假期里是否温习功课时,他却是摇摇头,说没时间。
【安全失保】
由于爸妈没有时间,小浩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2公里外的菜市场买菜,偶尔也会有其他小孩陪着去,但更多时候是一个人自己前往。他很自信自己可以保护自己,因为妈妈经常给他灌输这方面的知识,如不和陌生人说话、不随便去捡别人掉下的钱包等。但听妈妈反映,小浩也经常不听话一个人跑去上网,去了也没告诉家人是哪个网吧,可能大半天都不回来,他告诉记者自己随便去哪个网吧都没问题。“有时候和其他小孩去外面很远的地方玩,要找到他人影比什么都难,只能等他自己回来了。”妈妈也放心不下小浩的安全,特别是听了这样或那样的安全事故之后,但她还是表示没有办法,他们无能为力。

候鸟儿童-探索
现在候鸟儿童的安全已成为全社会的焦点,他们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找到了缺失很久的安全---亲情,但他们却试图用这点小火去探索更为未知的宇宙,经常偷偷一人去填补内心的好奇。自暑假以来,以度假学生为主的交通事故、溺水事件、拐骗事件等已经屡见不鲜。
透过已经发生的那些悲剧不难看到,我们的城市公共服务与管理体系并没有将“候鸟”儿童纳入其中,针对他们的社会支持与关爱,几乎还是空白。专家表示,候鸟儿童的生存状态,非常值得担忧。特别是在暑期,很多候鸟儿童处于教育的空白期,如果受到不良的诱惑或引导,难保不出现什么问题。
毫无疑问,在现有户籍制度下,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留守儿童加入“候鸟”行列,与他们的父母一样,小“候鸟”们正在成为或已成为城市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关爱“候鸟”儿童,已是新社会情境对现代城市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提出的一项新课题。做好“候鸟”儿童的安全保障,也体现了一座城市的责任与担当。
  将候鸟儿童作为流动人口中特殊的一部分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正成为一个城市关怀弱势群体的探索方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留守儿童的家在本社区、本地方,很容易掌握他们的情况,候鸟儿童不一样,来了就来了,去了就去了,很难掌握到,但只要知道哪个外来流动人口的孩子来到社区过暑假,他们就会进行登记,例如通知这些孩子参加社区的活动,为了让他们有地方可玩,社区本来只对本地学生开放的绿色网吧,现在也对他们开放,还特别聘请老师教他们上网。对于候鸟儿童的关怀应有一个能涵盖所有社区力量的机构,从跨社区的活动组织、从心理关怀、从亲子沟通等方面,来关心这些孩子。
而另一方面,孩子的天性使他们对城市的一切充满着好奇。当父母在工厂里忙碌时,针对他们的监护几乎接近空白。于是,他们走出简陋的出租屋,在不经意间或走近了危险。有统计资料证实,近些年,儿童假期伤害事故呈明显递增趋势,车祸、溺水和拐骗已成为三大祸首,其中“候鸟”儿童情况最为突出。就在刚刚过去的半个月里,莞内各大媒体已陆续报道数起“候鸟”溺水的悲剧。
在这方面,东莞应该有所作为。东莞应像当年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并接纳他们的父母那样,积极优化城市公共服务,以开放的心态搭建城市服务与资源共享平台。


离线杨久凤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7-27
我们学校对这方面特别关注,还做了比较大的活动,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希望他们能持续的做下去。
离线张媛媛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07-27
希望他们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将行动贯彻到底。
离线彭波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07-29
我大一的时候周末去给北京的留守儿童学校上过一次课,印象蛮深刻的。
    偏爱天才与疯子,
    觊觎一夜暴富或突然猝死,
          梦想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离线杨秀春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1-07-30
这是梦娇在报社实习时的作品吗?

楼主留言:

呵呵,是的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离线洪金华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1-07-30
相比起来,这些儿童们童年也许不比我们好。 但愿政府部门会切实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卓越品质,源于坚持
离线黄林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1-07-30
期待这样的事情能多一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