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胜的《缘》激起这么多的回应,看来大家都有“于我心有戚戚焉”之感。我也想说上两句。
说到“缘份”,也就说说“命中注定”,这两个东西多少有一些关联。我不相信“命中注定”。如果人生真是“命中注定”的,那也就是说,人这一辈子,该富的富,该穷的穷,该当大官的当大官,该做劳改犯的做劳改犯……那还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做什么呢?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做,等着命运来安排就是了。显然,人生不是这样的。所以,我不相信“命中注定”一说。
至于“缘份”,跟“命中注定”一样,我想它本来是不存在的东西。但在人生面前,人们对于很多东西实在不能给出一个比较圆满的说法(人们总是要讨一个说法的),所以就通通用一个“缘”字来作解释。我想“缘份”更多是体现了人们在“命运”面前的一种敬畏、唏嘘、无奈或者是感激……的情感,其实是体现了一种面对人生的态度。这个东西本身并不存在。但创造了这个词,我们就可以去解释很多事情,所以就诞生了“缘份”一说。跟宗教的形成有些相似。
我不信“命中注定”,我信“事在人为”。可是,我仍然会时常用到“缘份”这个词。因为它方便我去讲很多话。譬如我们时常都会说,我们这么多人本来素不相识,因为素兰基金会,我们相识了,并且关系还很密切,这是缘份,愿大家都珍惜这个缘份。我也时常会说,“既然有缘相识,那就如何如何”,“既然没有这个缘份,那就如何如何”,“看来是缘份已尽,如何如何”……这并不矛盾。在人生中,有些东西确实可遇而不可求。我愿意把它归结为“缘份”。这是一种面对人生的态度。好的东西,我们说要好好珍惜。不好的、让人悲伤的东西,我们说要看开一点,要“放得下”。我愿意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缘份”。
想起三毛曾经讲过的一句话:因为缘份而来的东西,终有缘尽而别的一日。这话很伤感,我当然也不信。我想三毛大概是有所指,并不能一概而论。
一点点个人的看法,和你们分享。但友胜所说的,无论是敌是友,“珍惜”一切相逢与相识的缘份,我表示赞同。这还是一种面对人生的态度。
[ 此贴被杨秀春在2010-11-23 23:3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