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过语文的学生来讲,应该都有一个体会,那就是:“大师们写文章,有些句子存在逻辑不通或者句意不通的时候,有些老师总会说这些句子恰好是大师们的经典之笔,然后就是说出一大串自己的道理,当我们听完老师的理由的时候,心底会不由自主的叫好。而一旦我们个别句子存在逻辑不通或者句意不通的时候,语文老师就会把我们叫去办公室,批评我们说‘学了这么久语文,咋还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呢’,然后老师会说出一大堆理由,指出我们的错误,然后我们心里就会怀疑自己的语文能力”。
说实在的,大师们刚开始写文章,句子存在逻辑不通或者句意不通的时候,他们自己也许都没有意识到,而有些老师却能说出一大堆的理由来证明这些话是经典之作,而对于我们却大部分时候都是否定的,这也是就是老师是否能包容学生,发扬学生的个性的意识。
在北大,我们都一个体会,就是不管自己的想法多么另类,只要逻辑上说的通,实践领域里的问题理论上能够实现,老师都会肯定我们的想法,所以在北大的四年我没有了高中和初中写语文作文时候的那种压抑感觉,而是大家都能把自己的想法尽情的展现出来,所以平时都能看到很多新奇的想法,不仅对于老师,对于我们学生都有莫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