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62阅读
  • 0回复

2024年4月月会记录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素社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4-08-04
月会主持人:向依苹
月会副主持:田露

月会主题:拒绝内耗
在当今社会,精神内耗无处不在。导致精神内耗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有些人属于讨好型人格,经常把别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搞得自己很累;又比如有些人什么都要和别人去比较(车不能比别人的差,房子不能比别人的小,孩子成绩不能比别人家孩子差……),也会活得很累;等等。过度内耗可能会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大家怎么看待精神内耗?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有效化解这个问题?期待你的精彩分享!

注意事项:
① 发言须紧扣主题 ;
② 为节约时间,请与会同学提前把发言写好 ;
③ 每位同学的发言及自由交流时间控制在4分钟以内 ;
④ 会议开始后,请同学们免掉问候,直入主题 ;
⑤ 迟到的同学无需在群里向大家致歉,私聊会议主持人就行 ;
⑥ 主持人会提前将发言顺序通知到大家 ;
⑦ 会议期间请听从主持人的引导,严守会议纪律 ;
⑧ 会议期间字体统一设成: 11号、宋体、黑色 ;
⑨ 会议期间回复讨论中严禁使用网络用语 ;
⑩ 会议期间请避免跑偏话题,节约时间 。

个人发言环节

蔡家莲
彭先生、各位同学:大家好。
关于今天的主题“精神内耗”,我觉得产生精神内耗的原因,一部分是道德感太高,一部分原因是个人的价值感太低。
道德感高的人,会严格要求自已,当遇到道德感低的人时,一方面无法接受这种冲突,另一方面自身的道德感又让自已无法去苛责他人,所以就会把与他人的冲突变成自己内心的冲突。这种类型的精神内耗,有两句网络流行语可以解决:一句是“只要我没有道德,你就不能道德绑架我”,另一句是“放下素质,适时发疯 ”。
而个人价值感低的人,常常会很在意身边所有人的看法,唯独忘了自已的内心。遇到事情,又要怕得罪人,又要怕给别人添麻烦,还要担心自已什么地方做得不好给别人不好的印象,想得太多,患得患失,最终带给自已过来的精神压力。解决这种内耗只能先从建立自己的自尊自信开始,只有当自已认可自已,自己关注自己了,才能去更好地看待和享受更广阔的世界,才能从“活在别人眼中”,变成“活在这个世界”上。

彭英灿
​       个人觉得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大家见得多的应该是比较类的精神内耗,从上学到工作,竞争压力是无处不在的,因此不少人会为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而忧虑,会为获得更强的竞争力而忽略对自己心灵的照顾,久而久之,难免出现心理问题。      
​       这样的问题是大环境下的必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很好的调理自己的精神状态。所以当自己精神内耗时,要心理暗示自己,就像是感冒发烧一样生了病而已,是有治疗方法的。    
​        精神上的问题讲实话,有些道理讲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    
        ​结合自己的经验来看,最首先的就是看开,看明白,想想自己为什么要焦虑内耗,这样对自己有啥好处吗?比如,因为考研临近,大家都很努力复习,看到别人在复习,自己就一样一定要去复习,甚至舍弃该有的睡觉放松时间,又或者自己一次考试有人成绩比自己好就开始担忧。很明显这些想法是多余的,浪费自己的精力,考研是自己的事情,把自己该努力的做好就行了,别人努力别人考好能决定你的成绩吗?明显不能。所以要正视自己的想法然后去纠正他,很多时候都是瞎操心罢了。        
​       如果实在看不开怎么办?如感情受挫之类的,那就学会淡忘,不管是找人倾诉,还是旅游啥的,很多事情很多人,在一段时间的洗刷下,都会看的明白些。

田露
对我来说,焦虑产生的来源是没有行动,懒癌发作。就拿我最近的考试来说吧,当我不行动开始倦怠的时候,焦虑就席卷了我,但当我坐在图书馆时,开始复习时,我的心情反而是平静的叫驴在这一刻也抛掷脑后了。所以我觉得要从根源上解决焦虑,不仅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找到自己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要行动起来,我们只有在行动中才能驱散内耗和焦虑这两个魔鬼。

彭芃
素兰家人们大家晚上好:  
          内耗是一件让自己心累的事情,容易让人胡思乱想,影响心情。拒绝内耗必须从自己做起,不能让内耗不断放大,这样只会陷入无尽的内耗中。我上大学也有许多内耗的事,比如是朋友之间的事或者是一些小细节,我还是觉得不要太在意,放平心态,现在内耗的状态没有以前那么严重了,感觉挺轻松的。所以不要陷入内耗的漩涡里,不要一直想这些事这些问题,做勇敢的自己!不要总是把事情想的很糟糕,其实事情就那么一点,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停止内耗从自己做起,不要在意那些细节和事情,也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自己才是那个最好的自己!

龚琪
各位家人大家晚上好:
       精神内耗想必大家并不陌生,我本以为是近两年兴起的词汇,从以前的丧、佛系、躺平这些词反应某个时期社会的某种状态,到内耗这个词也是如此。结果查询一些资料后,发现精神内耗一词在2010年代初就开始在中国网络上使用,再到2022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