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无葬身之地人人死而平等,但是殡仪馆中候烧的人也有高低贵贱之分。死人候烧区的将烧之人VIP坐皮沙发,普通人坐塑料凳,即使是死亡都没有绝对的平等。不平等贯穿了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后人永远有阶级差异。
有钱有亲人的VIP,死后会整容,净身,穿高贵的殓衣,有豪华的骨灰盒,舒适的墓地,永远安息长眠。而没有钱没有家人的孤苦伶仃之人,即使是死后也会因为没有墓地永远无法安息,久久徘徊于死无葬身之地,虽然死无葬身之地人人死而平等,但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人间,下层人的互相取暖。
在读书的过程中时候会有种这不是余华作品风格的感觉,可能是后期余华转型后现实主义作品影响太大的缘故,可那些描述人的感情、外貌、情感变化的细节,和书中对现实大胆却又透露出随意的披露又让人分明有一种余华的既视感。
书中现实与虚境的交织,模糊与清晰的视觉描写都给全书添上了魔幻现实化的色彩,让人在感觉飘渺的同时又感觉到传达意识的真实。
死亡之人虽然已经是死人的身躯但还拥有意识和行动,甚至与活人别无二致;死去只是另一种永生;时空顺序的错乱;人死后轻易地接受五官的扭曲和身体的异变……这些超现实的东西增添了书的魔幻怪奇异端色彩。但书中对于现实的展现却又极度真实,比如杨飞与父亲没有血缘却胜过血缘的亲情关系;李月珍对捡来的杨飞深切的关心,甚至与他亲如母子;对于李青这种复杂群体的细致刻画,她漂亮但受到女性偏见男性偏爱,她渴望安稳却又有一颗不甘现状的心,她上进但辜负了对自己真心的人;比如政府为了利益掩盖坍塌事故中死亡人数和二十多个死婴的真相;跳楼事件中媒体并未了解清楚就大发议论利用已死之人制造热度;理发工情侣尽管因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经常吵架,但仍然惺惺相惜……
全文虽用魔幻的笔法,但写出了真实的生活,有爱,有弊病,有社会中的热点,也有为人们所忽略的大多数及边缘人。是一部生活的真实写照。确实也有引发我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当下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