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帮助
社区应用
帖子
相册
日志
群组
热榜
分享
记录
最新帖子
精华区
社区服务
会员列表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标签排行
用户名
密 码
记住登录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快捷通道
关闭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门户
首页
论坛
群组聚合
圈子
交流区
休闲区
群组分类
帖子
日志
用户
版块
群组
帖子
搜索
蓝色天空
水墨江南
黑色旋风
绿之印象
紫色梦幻
素兰基金会
>
QQ月会专栏
>
2023年1月月会记录上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新帖
355
阅读
0
回复
2023年1月月会记录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
素社
UID:112
注册时间
2016-08-10
最后登录
2025-02-11
发帖
141
搜Ta的帖子
精华
0
金钱
1420
威望
1420
贡献值
0
交易币
0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
知道了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3-01-18
主持人:彭
英灿
|1
月月会主题:
感
“生活变迁”
人们的生活水平,永远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因为医疗进步,人们的寿命变长了;因为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民的劳动变轻松了;因为通讯科技和交通运输的日益发达,整个世界都变小了……这么多年来,生活的变迁在社会的很多领域都有体现。请结合自己或身边人的生活经历,分享你在这方面的故事和感触。
①
发言须紧扣主题
;
②
为节约时间,请与会同学提前把发言写好
;
③
每位同学的发言及自由交流时间控制在
4
分钟以内
;
④
会议开始后,请同学们免掉问候,直入主题
;
⑤
迟到的同学无需在群里向大家致歉,私聊会议主持人就行
;
⑥
主持人会提前将发言顺序通知到大家
;
⑦
会议期间请听从主持人的引导,严守会议纪律
;
⑧
会议期间字体统一设成:
11
号、宋体、黑色
;
⑨
会议期间回复讨论中严禁使用网络用语
;
⑩
会议期间请避免跑偏话题,节约时间 。
|
个人发言
【
彭英灿
】:
正如主题导言所说,我们的生活因为科技每天都在改变,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无不变得更加便利。在我的记忆里也有如此的感受。
首先是交通出行方面的:先是从我一两岁时的步行出村,到五六岁的坐车赶集。再是从初始的泥路,到后来的水泥路。最后是现在的柏油路。还有是从开始的五菱宏光小货车到商务车,然后是现在的公交车。(村子能通公交车真的很棒!)在以前,赶集都是麻烦的事情,而现在坐着一天好几趟的公交车,入城回家都非常方便,这在以前绝对是难以预料的。这样的变化真的令人惊叹。
然后是住:我所居住的村子,在以前,家家户户都是木制房。随着时间慢慢推移,一座座木房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双层水泥房,甚至有了几栋小别墅。
接着就是吃穿了:记得小时候家里能吃的最丰盛的便是有一碗辣子炒肉,而现在,生活水平提高,肉菜有了便更多的选择。同时水果也不再如从前那般罕见,成了每天都可以品尝的美味。然后是穿着,从以前的朴素着装到现在的
“花哨”靓装。这些无不诉说着这些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
生活真的是每天都在变!感触到这里,突然发现,好像我们也在变。随着年龄增大,随着阅历丰富,随着与生活前行,我们或多或少都变了,不再是那个稚嫩的孩童。但愿家人们都能留住那一份美好,有一些不变的东西,有一个幸福的生活。
【
陈有兰
】:
大家晚上好!随着时代发展,真的越来越感觉生活变化好大。从小学到大学,十几年的时间,身边处处都在发生变化。每次寒暑假回家,我都要花一个多星期重新认识我家,因为家里布局可能又变个样,设施越来越完善,有时候添张床,有时候厨房改造,有时候卫生间改造。
我对生活中的变化很有感触,印象挺深的就是价格变化。还记得小时候在学校每天中午点一碗大份粉只要1.5元,后来转学到城里是3元,渐渐地,最近吃一碗同样的粉居然要8元。每次放假我都想回老家吃一碗粉,味道很独特,但价格年年在涨。不知道再过十几年,还能不能吃到,价格又会是多少。前段时间出去买肉,20多块钱一斤,我还感慨怎么涨了这么多块,以前不是13元么?回家问了妈妈才发现肉、排骨和猪脚这些都涨价了。不过以前我家不怎么舍得炒肉,现在只要想吃就能顿顿都吃肉。这些日常食物涨价也意味着着大家生活水平逐步提升,吃的越来越好,生活越来越丰富。
生活处处都有变化,有时候会很怀念好几年前的生活,但大多还是很喜欢现在生活状态变好的日子。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
向佳越
】:
大家晚上好!
二十年的变化可以有多大?听我娓娓道来。
我小的时候,从村里去往学校的那条泥泞小路我走了五六年,在我四年级的时候,那条泥路变成了水泥路。记得当时老高兴了,因为下雨天的水洼会弄赃鞋子和裤脚。修了水泥路就上学路上就干净多了。后来不仅车路变成了水泥路,连村里的小巷子路也变成了水泥路。这是变化之一,路变平了,路好走了。
我很小的时候,家里有一个红红方方的座机,像每个小孩对
110好奇一样,我也用座机悄悄打过110,但没接通就挂了。(不能随便拨打110,这是违法的哦!)小时候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印象最深的就是每次等爸爸伯伯他们往家里打电话,然后我第一个跑去接电话,特别抢着那种(因为觉得好玩)。后来我没多久的时候,座机消失了,爷爷奶奶用了那种翻盖的按键手机。好像小学的时候变化特别快,我三年级的时候,网络开始普及了,村里开了两三家网吧,被同学带着,我三年级时也拥有了一个企鹅号。后来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我五六年级时用到了我三叔用剩的一个二手智能手机。在我上初中后,我拥有了我第一个一手手机。然后一用用六年。(其实高三的时候那手机就卡的用不了了,但勉勉强强可以打电话)。
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我们家乡以前特美,村里有一个老年娱乐队,我奶奶那时候身体特好,也在娱乐队里。村里办喜事,就会请村里的老年娱乐队来表演,我爷爷六十大寿的时候,就请她们了,还有录像的碟子,虽然画质不太好,但我们还是会偶尔拿出来看。
“家乡美,最美是那家乡的水。”碟子开头的一句歌词。我们村以前木墙青瓦,坐落在山脚河两岸,特别质朴的感觉,起楼房的人家很少。现在生活好了,平方楼房到处可见,木房反而少了,显得村里特别参差,虽然不太好看了,但不影响我们感到生活正在越来越好。唯一让我感到遗憾的是,横穿村里的那条河后来污染了又治好了,却变不回来以前那么好看了。
对我来说,生活变迁的很快,也有点找不回从前的感觉。但我知道,一切在变好。我也知道,以后的变化不止于此,村庄会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面貌,生活也是。沿途看见的风景会过去,但总有经历的人记得。和家人回想以前也是特美好的事。
【
白小东
】
:
如果不说疫情,我觉得从小到大社会改变最多的就是科技吧。
不管是交通还是通讯,我们的生活都因为科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看电视还需要机顶盒,没有回看功能,要看特定的集数只能卡点卡时间;交通也极其不方便,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还没有高速公路的时候,保靖到吉首至少得三个小时;
3G的时代流量是稀缺物,WiFi很少有地方有,还得用WiFi万能钥匙破解他人的网(hhh)
带来方便的同时危害也是显而易见:欲望随时得到满足,人们的阈值越来越高:以前追剧是真的珍惜每一集,每一个镜头认真观看,甚至重播都能看得津津有味。
现在根本没有耐心,倍速播放,一点广告也不想看
(当然和现在娱乐圈环境也有关系,拍摄条件越来越好,可是质量大不如以前)
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应该慢下来,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精彩:出行何必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在人海中散步;去看一场音乐会,去聆听讲座,放下手机;走出虚拟世界,面对面和人聊天沟通
……
【
张娟
】
:
大家好,以下是我的分享。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环境变化很大,大家明显可以感受得到。毋庸置疑,现在的生活和小时候的生活物质水平比,那就不是一个档次的。以前初中、高中我住校,妈妈给我带的水果几乎只有一种,苹果。不得不说,我妈很会选,苹果很好保存,营养丰富,价格也不贵。但是吃了很久很久的苹果,导致我后来自己可以选择买水果时,基本上没有再主动买过苹果了。物质条件变好之后,打工人好像并没有活得更轻松。以前父母做力气活,卖苦力,身体很累。现在我出来工作,脱离了身体上的劳作,也觉得打工很累,精神累。工作之后,觉得学生生活真是太幸福了。马上要过年了,因为调休,网上打工人议论纷纷。我想可能是因为大家对生活有更高的期待,想真正休息放松一下,而不是因为调休上七天班。
【
廖文姚
】
:
大家好:
“生活变迁”这个词很大,没有办法全面说完。可能对于我们学生而言,每次放假回老家的时刻,就是最能感受到“变迁”的时刻了。
每次回老家,路变得更多,楼房也林立起来,商业网点也开始入侵,每次都能给我很大的感触。但是科技给社会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使社会情感的连结变得淡漠。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我爷爷不会智能手机这件事。因为不会使用,乘坐公交车、出入各大场所都不方便,他被困在村子里面。逢年过节小辈们回家,都捧着手机刷视频,他一个人坐着抽烟,感觉很落寞。我们承认科技给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和便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科技的灰色地带,让科技变得有温度。
【
伍双
】
:
先祝大家
2023快乐!
关于生活变迁,个人觉得,最大的改变,恐怕就是人们的思想发生了转变吧,不再是像过去那样,稳定的生活和对物质充裕的向往是人们最大的追求。
现在的人们多半都在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了吧,毕竟精神自由了,人真的从压力中解放了,才能真正充分享受物质带来的快乐。
个人拙见,看过也就忘了吧
而有关疫情,现在大家不知道是处于还没阳或者是正在阳亦或是阳康的阶段,只能感叹一下子的放开而带来的不适应,看着是恢复了
2019的生活,但是新冠仍然在,只能希望大家能够尽量不阳,或者少阳,尽量保持自身安全,
我的发言结束啦,谢谢大家!
【
龙书培
】
:
今天,大家谈了许多美好的改变,我想以一个对
“艰难做好充分准备”的心态,去看待生活的变迁。
最近赶上跨年,和很多同事朋友聚会,大家纷纷在感慨过去三年自己的工作、生活是多么辛苦。
过去三年很难,但如果从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来看就会发现,生存这件事,对于人类来说,从来都不是容易的。近现代里,大大小小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一战结束,没多久开始二战。之后的日子里,我们这片土地的人们,迎来了大概
70年的和平,也是黄金发展期,让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经历了这三年,在和平时期成长起来的我才发现,平静和安定的世界不是理所当然的。最艰难的日子里,我亲身经历了独居的孕妇无法去做产检,冬天坐在公园的长凳上哭,但是自己没有能力帮到她
——那种感觉,实在是太无力了。
进入
2023,俄乌战争还在继续着,世界的动荡并没有停止。人类大多时间是在困难中求得生存,过去我们所享受的一切美好的变迁,都是极其宝贵的。
相对安定的
2019是再也回不去了,即使进入2023,未来也难以预料会发生些什么。希望自己能尽力地生活、工作,至少让周围变得更美好一点,也希望我们这代人类,能给孩子们一个和平、安定的世界。
【
王小霞
】
:
各位家人们晚上好,我是小霞,以下是我的发言:
说到生活变迁,我觉得从我奶奶身上能很好的映射出来,在此我想分享一些关于我奶奶的大小变化。我的奶奶是一个七十六的老太太,这次过年本来和奶奶电话里商量好了让等我回家再买年货,前两天奶奶突然打电话告诉我,说她在刷视频的时候看见有人卖年货挺好,就让别人教着在网上买了一些东西。我还清楚的记得以前奶奶说网上的东西都是骗人的,而且也不会买,不会弄,容易被骗钱。这次和她聊起来才知道,原来奶奶早已经网购了好多回了,衣服,牙膏,保温杯她都在网上买过了,说到这些,我一下子觉得原来我奶奶也是新时代网络的跟随者,也逃脱不了网购的便捷和快乐,一直以来都小瞧了这个老太太,原来现在的她不仅会刷视频,打视频,也学会了网购。很多人都说老年人容易被网络时代蒙骗,但是我觉得不仅处在这个社会下的年轻人能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老年人也是不能忽视的存在,他们也在慢慢乘上数字快车,和自己的小辈们视频,或者网购一些东西给他们带来新的体验。说起这些就是觉得真好,我的奶奶也能在这个网络时代找到她的乐趣,这也是生活大变迁带来的好处啊。(最后提前祝家人们过年快乐,多吃嘎嘎)
【
陆志威
】
:
家人们大家晚上好啊!
关于生活变迁这个话题,可以说的真是太多太多了,我就从几个方面浅浅说一下吧。
一是物质生活水平。这点可太明显了,我只说一个小点,小时候家里穷得很,爸妈在外面打工,我在家里炒剩饭吃,那时候就靠油豆腐和蚝油火腿肠续命了。现在家里还是蛮穷的,我在家里炒剩饭的话加蛋加肉随便加的,已经很舒服了。
第二个精神生活水平。这点我就讲讲我爸妈吧。我小时候我爸妈平时的精神娱乐主要是电视剧,小时候我爸亮剑,我妈还珠格格。初中高中就是我爸亮剑抗日奇侠传等很多电视剧,我妈金枝玉孽甄嬛传等很多电视剧。后来我上大学了,给家里买了智能手机,变成我爸火山西瓜,我妈抖音快手加言情小说。最近他们倒是不怎么喜欢看这些了,我妈开始广场跳舞,我爸带着羽毛球拍去打球。现在大家都说网络浮躁,素质低下什么的,我觉得这是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很多以前没办法接触互联网的人们也进入这个新奇的网络世界了,从我的角度可是大好事呀。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
【
吴吉海
】
:
家人们大家好,以下是我的分享!
我还记得我小时候,天天和小伙伴们满山跑,村里什么地方长着什么果子,没有人比我们清楚。那时候也没什么玩具,自己的小玩具都是自己动手做的,泥巴做的各种车,竹子做的小人,有段时间沉迷做弹弓,经常上山到处逛,就为了找一个完美的树杈。后来跟我外公学折纸,千纸鹤,青蛙,纸船,纸花,我外公就是我的手工课老师,到现在这些东西我也没忘。
现在我看我姐的孩子,家里玩具一大堆,到哪都有玩具,但是从来不玩,买玩具只为了拥有。电子产品从小开始接触,但是我姐管的严,手机平板经常用来学字,学古诗。可能是现在的条件好了,小孩能接触的东西更多,我总感觉现在的小孩比我小时候聪明多了,学东西很快,三四岁的孩子说话就很有条理。有一天看见我邻居家小孩骑自行车,才三岁多,骑着自行车在斜坡上“飙车”,摔了也不哭,爬起来继续骑,想想我三四岁的时候,天天玩泥巴,我觉得这就是生活的变迁。
【
王江雷
】
:
各位家人新年好!
今天的主题“生活变迁”,适逢春节将至,我们常说的,随着我们慢慢长大,“年味变了”。近代中国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巨变,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尤为明显。这些变化,一方面,是中国人经过百余年的努力奋斗出来的;一部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我记得我小时候,吃饭时米饭掉地上,如果不脏,就要捡起来吹一下再吃,饭碗总是要舔干净。现在出去吃饭,虽然倡导光盘,但也有很多的浪费;从初中到高中都是写信给爸妈,到拥有自己的手机,从“板砖机”到智能机;从回家要一天一夜到只要几个小时…..太多的生活发生了变迁。
不过,生活无论怎么变迁,几千年来,因为人性从未改变,中国人身上的烟火气也从未变,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未变。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人与自然的相处,也从未变。春节即将到来,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买上一张回家的票,回到家人身边,因为“爱”不会变的。
诸位,美国佬亡我之心不死,祖国尚未统一,同志们仍需努力啊,就如我对大家的想念和祝福,一时一刻也未变。谢谢诸位!(江雷
)
【
王胜博
】
:
素兰的家人们大家晚上好:
看了大家的发言,发现我作为一个记事起基本都在城镇里生活的人,很少有大家那么多的老故事可以说呀。大家回忆的旧生活,我基本只有在回老家的时候以及长辈的故事中才有印象。比如以前老家村里,家门口的泥土坪,孩子们可以玩的很开心,现在已经都是水泥了。比如大家说的老电影,叫卖等等。不过我感觉即使对于城里人,生活的变迁也是非常明显的。
这次我想分享的是关于旅行,或者说是交通上的变迁吧。我记得我小时候,和爸爸妈妈坐火车都是绿皮的两层火车。买票要到火车站排队,车上环境很不好,我们一家都有点晕车,有时候又买不到卧铺甚至作为,就只有无座。春运的时候车上挤满了人,晕头转向的,我基本就吐了一路。不过印象中有一个好心的年轻人,也是无座,让我躺在他的行李包上休息。现在的火车条件好多了,又快又舒服,买票也可以直接网上买,甚至也不用取票直接用身份证了。快铁不是绿皮了,卧铺车厢上下铺也变成了上中下三铺,踏脚的板子也变成了更安全的扶梯。然后又有了高铁,去哪儿都很快。
之前坐火车的时候,全家都很紧张,觉得坐火车是一件大事,经常前一餐吃不下饭。我小时候倒是不害怕,但是也紧紧牵着妈妈的手生怕走散。现在坐车已经变成常态了,车上各种一条龙服务也非常妥当。这次回家坐高铁,扶手上已经有二维码点餐了,非常地跟上了时代。
总之,在交通上的变化也很大,大家去哪里都有了着落。不得不感叹科技发达之后,交通方便了很多,人们生活也跟着变了,走南闯北更加习以为常。这样也许地域文化碰撞融合也会更加明显。
【
田睿
】
:
各位素兰家人晚上好!
生活变迁很大,其中我印象最深的还是
“玩”。
十几年前,我在保靖的一个小乡村读小学,那时候玩疯了。没有晚自习,我每天放了学就和乡里的小孩一路玩。等到每周五下午放假,要周一才上学,就上山下河各村各寨到处玩,经常是跟哥哥姐姐去爬山,摘野果;或者找小伙伴玩,夏天就下河游泳。能活到现在也是奇迹。
当然长辈是要管着的,天黑了要喊回家,在亲戚家待久了也要带回家。我的小伙伴大多也是家族里的亲戚。
十几年后,我在陕西省会城市西安读大学,平常的
“玩”就是和室友待在一方宿舍里,打游戏,刷视频,考完试出去吃个饭,放假去逛个商场或者景点;或者和老朋友们在网上QQ聊天。
我现在更喜欢十几年前的
“玩”,想念又不想念我的小伙伴,兄弟姐妹。
【
彭涵宇
】
:
谈起生活变迁,我常常会想起小时候校门口的小卖部。那会的零食很便宜,散装着卖,几毛几毛的,一块钱能买很多很多好吃的。我记得有一张薄薄的糖片,有不同的颜色,好甜的,一张只要几毛钱,还有那些小零食,一块钱就可以买十几个大刀肉零食。当时放学后,校门口的小卖部都有一堆学生在店子里吵吵闹闹的,在我的记忆里,那些画面总是染上着夕阳橙黄的柔光,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满是笑容。走出小卖部的孩子们都是三两成群,肩搭着肩,手拉着手。当时的快乐就是放学后,和小伙伴一起在放学后,各自手里拿着小零食,我分享你一些,你分享我一些。
现在的零食好像没有了当年的味道,我想,应该是身边少了那些伙伴,缺少了那些在吃完一袋零食后,相互争着仅剩在袋子里的调料碎渣的好友们。我感觉生活变迁的在人和人之间的相处上,曾经的孩子们都在一起约着出来玩,有时仅仅是你追我赶就足以让我们欢乐很久。但现在,好像大家都愿意在家里,隔着屏幕,少了许多打打闹闹,一天可能相伴的只有自己和那些电子设备。
【
田明香
】
:
家人们晚上好!
说到生活的变迁,我感触最深的应该就是支付的改变了。随着科技和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变迁,我们的支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了使用微信,支付宝等电子支付的方式,只需要打开手机,不用再携带现金,确实方便了很多。
我记得小时候会因为觉得五块钱太多而舍不得花,也会攒很多硬币,慢慢攒起来的就很有成就感。现在手机上的是一串数字,就算是支付出去了,也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好像实际上没有失去什么,这就造成了有时候会花得超出预算。
像是爷爷奶奶那辈的人,他们不会用智能手机,一直都是使用现金,经常会因为菜的一两块上下浮动而探讨半天,但这放在数字货币中,一两块好像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以前刷到过老人家去买东西,支付现金却被拒收的视频,老人只能无措的站在那里。支付方式的改变带来的是更加安全便捷,但是这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却是悲凉。如果“科技化”是一场生存游戏,那么老年人就是第一批出局者。只能希望这个社会善待老人家,我们也耐心去教一下他们关于时代的新变化所带来的东西。
【
陈江俣
】
:
各位素兰家人们,大家晚上好。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想想之前的生活和现在做个对比,是很明显能感受到生活是在一天天变好的。
我小时候是一大家子住在现在新华书店上面的那些屋子,就相当于是在保靖正街上了。大街上最大的变化可能就是商铺了。一开始楼下最多的是零售店,卖些小零嘴,或者一些米粉早餐店。现在来看,街上基本都是一些附加值更高的商铺了,卖的都是些奶茶、美妆、衣服、手机等。后来大街上再度打开的大屏幕,越来越多的车辆,愈发正规的交通,都在彰显着生活是在越来越好了。
但是高速发展的背后,人情味好像淡了许多。
最明显的就是街上的年味淡了好多,记得之前过年的时候,街上会有彩灯、灯笼各种装饰,各式各样的的套圈摊、玩具摊、礼炮摊等,保靖天桥的小吃一条街,现在都随着发展消失掉了。还有随着生活好了后,一些和道德绑架、碰瓷有关词语也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中了。现在人们遇到事情的第一反应,都是先拿出手机拍好证据,保证自己的安全后,再去进行下一步。安全意识的提高自然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事情的背后所反映的问题,我觉得也是不容忽视的。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
田梦瑶
】
:
大家好!
今天的主题是生活变迁,我们现在正在处于
21世纪,一个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无论是吃还是穿住行还是其他方面,都在不停的发展、改变。
在吃方面,首先是种类、商家变多了,还有就是如何吃也非常方便了,美团、饿了么
app的出现,让我们不用出门也可以吃到自己喜欢的食物,也可以在网上购买食材自己在家里做,非常的便利。
我印象中最深的是通讯方面。我小的时候爸妈就去外面打工,过年的时候才回来一次,所以基本上只有过年才会见一次,而且那个时候我家还没有座机,如果想要打电话只能去我家上面那家邻居去借,后来有了手机也只是按键的那种不能视频,而现在,随着这方面的不断发展,我们在手机上可以隔着很远视频聊天,任何时候都可以,我舅舅和表妹他们就是,虽然舅舅他们也是过年才回来,但他们想视频就视频,想电话就电话,不仅他们我现在上大学也是如此。
当然,除了这些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变化,世界在变,我们也在变,也希望我们都能变得越来越好。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
田露
】
:
临近新年,感觉最近几年跟幼时的新年氛围有很大差距,也感觉到了新年变迁。从幼时的期待压岁钱,享受玩鞭炮的快乐,到现在兴致缺缺,总觉得不是环境变了,而是我们自己发生了变化。年龄增长,进入大学,我发现我的快乐也发生了变化,但是随着与家人的团聚,感觉年味也是就在于此了。
【
彭坤楠
】
:
各位素兰家人元旦快乐,以下是我的发言:
现在的生活是越来越好,小时候村里是一条泥巴路,到了三年级村里就开始修硬化路,后来再到很多条硬化路,而现在通往村里的公路已经是少有拓宽,要致富,先修路,农民伯伯的农产品运输成本更小了,更多的钱可以去投入到其他成本,人民的生活实实在在变好了。
听比我们大一点的师兄师姐说他们上学要走很远的路,甚至要从家里背米过来,而现在已经是上学就叫钱就好了,再也不用让小小的年级背着米走很远很远。
互联网的普及让我们获得信息多了一种途径,足不出户可以看遍天下风景,不三五成群也能获取天下大事,只要自己愿意获取就可以获取很多信息。
随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破坏了环境,过度的破坏生态、越来越不值钱的粮食以及良莠不齐的价值观让人不知道何去何从,但是总得来说是好的,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人很少愿意回到过去的生活。
【
秦世芳
】
:
素兰的家人们大家晚上好!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啦!
说到生活变迁,我觉得最直观的就是手机的改变。
小时候的手机功能很少,基本上就是打电话、发短信,然后加一些贪吃蛇、推箱子的游戏,那个时候翻盖手机就是潮流前沿。到现在,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各种
APP的出现和物联网的兴起,也让大家的生活逐渐浓缩到一台手机上,衣食住行和社交动动手指就能完成。
可以说手机的改变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从线下购物到线上购物,从线下团聚到云团聚,形式上的东西很多都在变化,但这其中不变的是朋友、亲人、爱人之间的感情。没有这些感情,手机的存在显得格外冷漠,一些
APP可能也会丧失用处。
古人常说: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那是在交通通讯极为不变的古代。现在,情的长久正体现在朝朝暮暮,从微信聊天到朋友圈点赞关注,从购物拼团到微博超话,实时方便的交流让我们能时刻感受到他人传递过来的感情,这些感情是维系我们生活方式的根本,就像素兰二十年来一直通过各种方式保持联系,方式在变,家人们也在一点点成长,但是素兰大家庭一直没变,它就在这,在QQ的聊天框里,在网站的帖子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
王彬
】
:
素兰的家人们,大家晚上好。说到生活变迁,我算是经历了吉首的城区从老吉首到乾州的变化。以前初中的时候,最常活动的范围是在步步高附近,现在的话则变成了世纪广场周围,看着乾州从以前的
“平地”变成了现在好几座高楼,暑假刚开的天虹和朋友玩了几遍,新开的电影院有了更好的荧幕。但有时候回到以前的地方,发现很多变化,老旧的楼被推倒了,修起了更漂亮的门,甚至只是河水干涸了的时候,都不免有些感慨,会觉得 哇,居然变成这样了,以前很多东西似乎都彻底走到回忆里面去了,没有实体可供参考,只能依靠想象自己在脑袋里再现以前的场景,但与此同时,因为各种新鲜玩意儿,我们也有更多选择!
共
条评分
回复
举报
分享到
淘江湖
新浪
QQ微博
QQ空间
开心
人人
豆瓣
网易微博
百度
鲜果
白社会
飞信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http://bbs.sulanfund.com/bbs/index.php?m=bbs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
或
注册
进入高级模式
文字颜色
发 布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上一个
下一个
隐藏
快速跳转
公告区
规范性文件
事务公告
QQ月会专栏
彭先生图文集锦
交流区
文学天地
专题讨论
学习乐园
休闲区
谈天说地
心灵驿站
艺苑杂谈
会员相册
建议和反馈
运营部
月会
素兰小舍
素说
网站
群组分类
默认分类
关闭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