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18阅读
  • 5回复

江郎才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彭坤楠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2-10-15
上次跟个朋友开玩笑,先努力,要是没办法就来这里发一篇帖子,现在看来只有看命运是否眷顾于我了!


江淹是南朝时的一位诗人,他出身贫穷,从小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艰苦,以砍柴为生。他每天忙于砍柴,根本没时间读书。后来,在13岁那年,他在去山上砍柴的途中拾到一顶大官戴过的貂皮帽子。貂皮很珍贵,可以卖不少钱,这样就可以买好多米、面、油、盐等。江淹高兴地把帽子拿回家,母亲看了也很高兴,说:“孩子啊,咱捡到这帽子是好事,是个好兆头,以后你一定能做大官。要好好把它留着,将来做了大官你好戴它。”听母亲这么说,江郎打消了原来的.想法,把帽子好好地收藏起来。

从此后,他开始刻苦读书,一心想将来当个大官。他一边砍柴,一边默默背书。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进步很快。不几年工夫,写起文章来下笔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如《别赋》、《恨赋》等都得到了好评。

当时,有个叫檀超的人,喜好才学,读了江淹的诗,赞不绝口,还特地去拜访江淹,并请江淹到他家去做客。江淹见檀超热情好客,性情豪放爽直,又不拘礼节,从心里很敬佩他。于是,两人成了意气相合的好朋友。檀超赏识江淹的才华,逢人便讲,言辞不免有些过头,近似为其吹嘘。这样,江淹的名声渐渐大起来,也成了有名的诗人。

不久后,他受到了建平王刘景素的赏识和提拔,在南兖州做了官。但是没想到,不多时,他便被一名犯了罪的县令诬告,被捕入狱坐了大牢。这真是福到祸也至。幸亏后来刘景素给他洗清了冤情,出了狱,又提升他做了官与刘景素一起去镇守京口。后来刘宋被齐朝取代,江淹和檀超又做了史官,负责编写历史。

不久,一个襄阳人发掘出一座古墓,里面有一面玉镜和一些竹筒。竹筒上的古体字没有人认识,有人提议说,让江淹来看看。后朝廷派人把竹筒拿给江淹看。江淹一看,这是西周时候的钟鼎文,当年他为了当大官还苦学过这种文字。江淹看了一会儿,明白了其中的内容,写的是周宣王时候的事。看后,他给来人讲着,周围听的人很惊讶。一下子传开了,江淹认识西周时候的文字,从此,名气更大了。于是,朝廷更加看重他,他的官也越做越大,最后官至梁朝的光禄大夫。光禄大夫就是皇帝的顾问,以后又被封为醴陵侯,有了千亩良田,成了豪门贵族,过起了养尊处优的生活。

他不再读书、写字、做诗、写文章了,有时写首诗,也大不如从前,才华没有了。这时
候,很多人都替他惋惜,说“江郎才尽”了。
离线向佳越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2-10-15
这让我想到了伤仲永。
师兄说的江淹和仲永都是本来相当有才华的人。
当他们停止学习后,才华便逐渐流失了。
离线刘芊芊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2-10-28
当他学习时,他不断地在收获,当他停止学习时,他也逐渐停止了收获,所以古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总是正确的,所以当今时代强调终身学习真的很有必要,而不仅仅是一句空话。
离线龙莎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2-10-29
时代在向前走,不学习进步就会被落下
Get outside the box
离线周小诗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2-10-30
目标是当大官,这算是实现目标之后就没有动力了嘛,挺有意思
离线钟涵晨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22-11-15
案牍劳形就无法风花雪月了吧。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