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儿化音,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北京话,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保靖人的语言里也有大量的儿化音。百度百科对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儿化音注解是儿化使韵母发生了音变,可以简单理解为在韵母的后面加上”r”,例如,宝贝儿(bao beir)、等会儿(deng huir)、慢点儿(man dianr)。保靖话儿化音有很大不同,通常仅保留声母,用“er”代替韵母,例如,宝贝儿(bao ber),等会儿(deng her),慢点儿(man der)。少发一个音,真省力啊。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一个词语是“子”结尾,保靖话里会去掉“子”的发音,取词首的声母与“er”结合发音,例如,珠子(zu zer)、本子(ben ber)、管子(guan ger)、杆子(gan ger)、篮子(lan ler)、板子(ban ber)、车子(cei cer)、盖子(gai ger)。有时候儿化音会跟叠词同时出现,但是把第二个字儿化,例如,洞(dong)→洞洞(dong dong)→洞洞 (dong der),缝(feng)→缝缝(feng feng)→洞洞 (feng fer),嘴(zui) →嘴嘴(zui zui)→嘴嘴(zui zer),边(bian) →边边(bian bian)→边边(bian ber)。这种叠词加儿化音,有没有让保靖人多几分可爱。保靖话儿化音最大的区别在于,不局限于把词尾单字变韵,还可以把词首变韵,例如,今(jer)天,明(mer)天,后(her)天。暂时就想到这么多了,大家有什么补充吗,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