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年会,中午。我们在饭店外面点菜,我和专门过来参会的赵老师聊了一会。赵老师进饭店后,书培过来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说我挺能聊啊!
这是误会,大误会。我这个不仅不能聊,甚至害怕和别人闲聊,特别是在社交软件上,我基本不敢主动私聊别人。
说来我要反思一下,我进基金会也六年多了,但我很少主动去和基金会的同学私聊,特别是师弟师妹们,很少很少。这次年会发言,格斯师兄说,在他刚刚加入基金会的时候,小马哥会主动关心他。还有人说,毕业之后,是小马哥把他又找回来的。
小马哥主动关心基金会的同学,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我也想向小马哥和其他师兄师姐一样,关心基金会里面的其他人,可是我总是比较害怕,我不太敢在微信、QQ上主动找人聊天,特别是私聊闲聊。
可能这就是社恐吧,我也主动分析过我为啥会这样,不知道有没有跟我一样的?
第一,我对我自己的认识,我觉得我是个没有趣的人,说话不幽默,不会玩,因此我害怕把天聊死,把对面聊烦。
我觉得如果对面和我聊天聊烦了,但是碍于礼貌,不好意思说出来,还要继续陪我了,对他其实是一种折磨。我不想这样,所以我很少很少主动找人聊。
第二,我是一个比较闷的人,说好听点是比较安静的人,也就是说我本来就不是一个擅长聊天的人,很多时候都只会尬聊。
以前在高中的时候,我的同桌都是比较爱说话的,他们都挺喜欢在自习的时候谈天说地,有一个经常类似“查户口”式的和我说话,这种情况我会回答,问一句答一句的那种,有一个喜欢聊东聊西的,这种情况我会附和。都是一些问答式的聊天或是单方面的说话,我不会主动找话题。而且,我还有一个特别不好的习惯,不喜欢聊重复的话题……
后来进入大学,基金会的家访,让我的聊天技巧提高了很多。家访前培训,Kitty、Beida她们跟我们说家访聊天的时候一定不要陷入简单的一问一答的形式,就算是问问题,设置的问题也应该是比较开放的。有一些简单的培训,加上一些锻炼,我感觉我进步一点了。
但其实还是很差,特别是我不会聊生活,不擅长分享自己的生活。有时候北京帮聚餐的时候,看到书培和娟姐那样开开心心的分享各自的生活,而我只会安安静静的听着,那一刻我也是很羡慕的,一是羡慕她们丰富多彩(充实)的生活,二是羡慕她们可以毫不费力的绘声绘色的描绘自己的生活。
第三,我总觉得别人很忙,我怕打扰到对面,这个是我最害怕的。现在这个社会太卷了,加班的加班,加班自习的自习,在不知道对面状态的时候,我真的不敢打招呼,怕打断别人的思路,或者增加别人的负担,毕竟,很多人都会碍于礼貌回复。
先说这么多吧,以上没提出解决方案,内容很单薄。其实是我觉得方案很简单,但对于像我这样的人,执行起来很难,其实就是不要多想,大大方方去找对面聊天就行了,可是我很难克服上面的三个心理。
其实我知道大家都是非常友好的人,这也是我在线下可以和大家聊天的原因,我的心理障碍是在线上的时候,我不知道you are available,所以才会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