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琐碎
小时候是不懂节约是什么的。饭桌上想要的都往碗里夹,吃饱了也不管碗里还剩多少,常常是伴着奶奶的呼喊,撒丫子就去外面野去了。
有次放学放的早,院子门关着,屋里没人。我就边喊着奶奶边往自家田里跑。没成想半路就碰见她了,远远和个年纪相仿的婆婆相互搀扶着往家里走来。我奶奶走路不利索我知道,因为她有有三条腿,两条颤颤巍巍能弯曲的腿,和一根直直的拐杖。以前干活时从高坡上摔下来,腰弯下去就再没直上来过。但是另一个婆婆也有气无力的,走地很勉强。
她们到近处发现了,这婆婆是给饿的啊。面黄肌瘦的,好像风一吹,人就能被吹跑了。听她们对话我明白了,原来她老远来投奔亲戚,走到我们村附近迷路了,山里绕了几天,干粮吃完了,饿的没办法,刚好看到我奶奶在田里忙活,就跟着回来,想找口饭吃。
那是我第一次真切地理解一个成语“狼吞虎咽”。看得出这婆婆多少有些不好意思,但是人饿久了,看到饭眼睛都是放光的。米饭和着家里剩的些剩菜,我奶奶这边还在给她热菜,她那边已经见底几碗了。
此时体会到粮食的重要性。想到自己平常碗里剩的小山堆,不仅有些汗颜。每一粒被浪费的粮食,可能在需要的人眼里都是极其可贵的。关键时候是能救命的。
跟着奶奶送那位婆婆一直送到田边。她的身形渐渐消失在麦田里。当时太阳正好,晒得麦田一大片一大片黄灿灿的,风吹出的麦浪,带着一股子暖洋洋的草香。一束束稻谷点着头簇拥着我和奶奶,走回家去,吃一顿香香的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