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自己有一次在与汪涛师兄的谈话中,谈到自己不想为别人而活。师兄当即反驳我说,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里,绝大多数人都是为别人而活,且根深蒂固。所以,要谈到理想从何而来,我最深切的感受那也许就是在为别人而活的前提下,时刻观望着舆论的这个风口,在大众文化下催生的一种动机或欲望。为了论证这个话题,不得不描出一些黑暗的句子。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有钱能使鬼推磨",所以在部分人心里,富有和贫穷变成了一对绝对相反的名词,即物质决定所有。由此,许多人在经历了现实的残酷后,开始想要不择手段地变得富有,即便是走向犯罪的道路,这即是一种极端理想。儒家文化自古以来推崇学而优则仕,这导致整个民族里一段时间里的绝大部分人把权力当成学习的终极理想,范进便是这种"终极理想"催生的悲剧。是人就有择易弃难的惰性,能被大众尊崇的文化都是弱势文化,肤浅的理想是为了活给肤浅的人看。这种理想是被动的,它从外界来,从世俗而来。
"主动"的理想是一种思想和精神上的胜利。前不久有一位金融行业的朋友(此人勤奋自信,做事雷厉风行)突然变成了基督徒,每天早起祷告,没事就去教堂。基督教信奉的文化是勤奋,真诚与善良。他不止一次对我说:"职场上的东西我都明白了,也没有我做不好的事情,可是那又能怎么样呢?我感觉我不会再爱了。"我想,他信奉基督文化,无非就是想守住心中的善良,这种理想是"主动"的,是从内心来,从精神层面产生。
人生来就是做斗争的,有人说理想的实现与否决定着斗争的成败,但我觉得,理想产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成败。
内容来自[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