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心,常怀敬畏。”这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论断。敬畏,表现的是生命的自觉性,是不能超越的道德底线。常存敬畏之心,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便能展示出生命的最高境界。
常怀敬畏之心,便会坚守住生命的准则。在朱元璋面前,万钢以一句“畏法度的人最快活”获得赏识,让我们对敬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孔子曾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具体而言,其实就是告诫我们要畏天畏地,畏己。只有内心深处充满敬畏,才能在准则和规范内行事,才能端正自己生命的方向。如果不能以敬畏和自觉约束自己,一味地出格越轨勾当,就一定会受到惩罚。敬畏,是一个人对自己生命的承诺,是一个人对纷繁社会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