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图书馆无意翻到这本书,书已经很破很旧了,但是书名引起了我的兴趣,拿起《诡辩论》,咦,看了是不是不但能识破别人的逻辑漏洞,还能口齿伶俐的反驳?这么有益的书,一定要看看。
结果,还真有点意思,它举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公孙龙的例子,小时候玩过脑筋急转弯吧,一加一等于几?从数学上来说一加一等于二,但如果发散思维,它可以有多种答案,而在古代,有一位思想家提出了他独特的想法,公孙龙在《通变论》中提出了“二无一”的命题,在公孙龙看来,一事物一旦与其他事物相结合,两物都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两个一结合为二,这两个一在结合过程中都发生了变化,二中之一不再是原来独立存在的一了。这一思想,让我想起了各种化学方程式……就比如简单的化合反应,化合物中的元素当然不同于单质中的元素啦,但是,公孙龙是怎么得出这样的超前结论的!牛逼啊
但是他也提出了一些很怪诞,不可思议的命题,比如著名的“白马非马”,通过说明马命形,白命色,论证了白马(形与色)异于马(形),由此得出“白马非马”的结论。
对话十分精彩,逻辑性很强。但是看似很顺的逻辑为什么会得出一个让人不适的结论呢?作者拆解的逻辑是,公孙龙错误的将“异”和“非”等同,以辩证法思想来看,个别异于一般(白马异于马)是对的,但是一般包含个别,个别属于一般(即白马属于马,一般心理会默认为白马是马),非的含义是不是,不是有不属于,不等于的意思。说白马不是马就跟说张三不是人一样别扭。但是我们还是不得不佩服他的舌灿莲花。
在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诡辩,如果你对自己的观点不自信,很可能被别人的逻辑带到沟里,比如传销洗脑。所以要好好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