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重温了一点沈从文。在都市生活得太久,每日重复两点一线的生活。亲人朋友都在南方,自己在这边所做的大多就是工作。工作一直都保持紧张忙碌的节奏,所忙的都是琐事(在酒店工作就是这样),似乎已经忘却了生活是什么。再读沈从文的文字,那些人物和故事,虽都是几十年前老湘西的旧事,读来仍然那么亲切。之所以这样,我想就像彭先生曾经说过,很多东西都会变,但人性永远不会变。真正伟大的作家,所描写的大多也都是人性。有些东西,永远都是那样,不会改变。读沈从文的文字,我就又回到那个永远可爱的家乡,看到那些永远可亲的人们。书中极简单的一句话,譬如说“那河极美丽,渡船也美丽”,就让我回想起保靖老码头的那个光景。那河的确极美丽(他此处所说的,正是保靖狮子庵对面的那个老码头,见《保靖》)。那渡船,我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在走,因为大桥和公路应该是早就胜过了它。
读沈从文的东西,或者说读大部分的文学作品,可能不会学到什么实用的知识与技巧。但是这种阅读让我们静下来思考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人生是什么,应该怎样去度过?
这可能是一个极复杂的问题。记得谁曾说过,我们正在一艘开得越来越快的飞船上,可悲的是,我们并不知道这飞船正在驶向何处。这个人道明了整个现代社会人类所面临的一种现状,甚或说是一种惨状。读读沈从文们的文字,我们可以找回这个方向。如果让我概括沈从文的作品到底在提倡什么,我想那就是一句话,“诚实地活着”。我们看看他在《边城》中怎样写那个老船夫:
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
看老船夫同年轻小伙子“二老”的对话:
船夫:这世界有得是你们小伙子分上的一切,好好的干,日头不辜负你们,你们也莫辜负日头!
二老:伯伯,看你那么勤快,我们年青人不敢辜负日头!
那老船夫,命运让他失去了女儿,“唯一的朋友为一只渡船与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他女儿的女儿)”,几十年如一日地为行人撑渡船,一辈子都过得清贫,但他活得那么舒心而实在。其实生活就是这么简单。只是生活在尘世中的我们,时常会因为种种琐碎的追求,反而偏离了目标太远。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