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15年的时候,我曾在咱们网站上介绍过我们家乡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的变化, 记得那时应该是应上面的要求,每个小组(生产大队)都设置了垃圾池(即在地面上用砖砌的方形水泥池) ,除了每家每户对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外,还对每户居民门前屋后的卫生情况进行评比,设置三个等级:最清洁、清洁、温馨提示,评比结果在公示牌公布,并在每家每户都贴有自己家每个月的卫生检查结果。 对于公共场所如村道,也设有保洁员;同时还成立了以党员同志为代表的卫生监督小组,负责将卫生评比结果反馈、跟进。当时的卫生情况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善,每家每户的家庭垃圾都会送到垃圾池, 爱面子的大家在卫生评比上也都处处争先。
但我们细心就会发现,大家的生活垃圾送到垃圾池后不是集中回收或填埋,而是就地焚烧,很多废纸、塑料等焚烧造成了极大的空气污染,说实话,这种垃圾处理方式虽然看似各家各户门前的卫生改善了,其实这只是将有形污染变成无形污染而已。同时好景不长,没过几个月,原来的卫生评比也取消了,粘贴在各家各户的卫生评比表也停留在最初的那几个月上。
时至今日,最初轰轰烈烈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如今也只剩下几个砌在马路边的垃圾池了,如果要说它仅有留下的一个好处就是,现在大家基本上都养成了一个垃圾集中处理的习惯,家庭垃圾都会送到垃圾池。但这种垃圾焚烧行为对环境的破坏是无形的,城市郊区的集中秸秆焚烧都会造成雾霾,何况是含大量废纸、塑料包装等的生活垃圾呢?
国家政府改善环境卫生的政策的大方向是好的,但基层官员在执行时也要符合一定的发展理念,一味地搞形象工程,应付上级检查则只会劳命伤财,无功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