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是马原课的助教嘛,要收集两个班一共五十个同学的实践报告。虽然每个人的交流方式或者惯用语都不同,但是这种有差异的现象还挺有趣的!
有的同学礼貌地显得有些太客气了。发文件的时候会很有礼貌地发一堆亲切的表情包,我回复收到之后,对方还会说很多次辛苦啦这样的话,一来一回地,想结束对话都难。虽然有些麻烦,但还是很亲切,能感受到对方身上的能量!
有的同学的方式就简单粗暴地多了。只有一个文件发过来,也不会发消息确认文件是否已被接收。太冷漠了!
有的同学没有第一类那么亲切,但是基本的礼貌还是很到位。“同学”“辛苦啦”“文件收到了嘛”这样的话也很暖心,且不用担心继续尬聊!
其实在布置这个作业的时候我就在群里发了要求—文件的统一命名方式、报告的模板等等。收到的作业的质量却参差不齐。有的没按格式要求写(明显没仔细看群里的通知!);有的套了模板,但写作时间没改,模板里多余的部分没删,对作业很不认真;有的文件没按要求命名,就一个“马原作业”,如果五十多份作业都这样命名的话,老师怎么区分呢
从交作业这样的小事就能看出一个人做事的态度啊!
内容来自[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