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132阅读
  • 19回复

穿上鞋的孩子们(彭定中2009年11月上旬于云南墨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龚曼华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11-26
希望他们将来至少可以帮助一人穿上鞋,不管是物质的鞋还是精神的鞋。
离线陈小凤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9-11-27
祝福那些孩子和那里所有的人民,愿他们生活得更好!
“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
离线张吉坤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9-11-28
相信那些孩子知道以后该怎样摆脱自己的状况了
笑看风起云卷,花开花落 ,蓦然回首的浅浅一笑。守一颗淡泊之守一颗淡泊之心,拥一份淡然之美。。。
离线梁静夫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9-11-29
小孩子很容易满足的,看他们笑得多么开心,为了下一代,每一代人都应该有所牺牲。
离线杨久凤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9-11-30
每一次我们都能学到很多东西。
离线文娅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9-11-30
Today , I  should  confess  that  I  feel  a  little  bit  despondent  , but  after  I  have  seen  these  innocent  and  lovely  countryside's  children, I  really  derive  a  feeling  of  satisfaction  and  hope  from  them .Ok, let  us  all  pluck  up  !
离线蔡家莲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9-11-30
孩子们纯真的笑脸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
上学需要翻过两座小山,山虽小,却长满了跟那时的我差不多高的茅草
从姑妈家到学校的那条山间小路是我们四兄妹一步步踩出来的
一到下雨天或是夏天的清晨,茅草上都挂满了水珠,人一走过,便满头满脸得都是水,湿漉漉的,那时自己的愿望便是能有一双自己的雨靴和一件雨衣,那样,就再也不怕走那条路了……
我想墨江的那些孩子们在这之前也有一个想要一双新鞋的愿望吧……
希望他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离线杨秀春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9-11-30
彭先生的文章总是前后相应,一条主旨贯穿全文。在这篇文章里,我想“鞋”代表了很多方面的意思。“穿上鞋的孩子们”,这个标题首先让人想起在彭先生童年的那个年代,乡下的孩子们没有几个穿得起鞋;而现在穿不上鞋的孩子已经很少了,但还是有,譬如像云南墨江的这些孩子们。这是一种有意无意的对比,让人意识到时代已经发生变化,今昔生活相比较,今天的生活水平已经大有提高。但在某些地方,“孩子们没有鞋穿”的情况依旧存在。基金会到来后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种情况,“孩子们穿上鞋了”。这又是一种对比。

然后,彭先生提出“物质的鞋”和“精神的鞋”两个含义,指出“精神的鞋”才是贫困山区的孩子真正所需的东西,在文章的结尾点明了整篇文章的精神主旨:“孩子们穿上鞋了”,但我们要继续努力下去,让更多的孩子穿上“他们更为需要的鞋”,即“精神意义上的鞋”,让人豁然有所顿悟,“鞋”原来需要升为成为“精神之鞋”。

在有意无意的对比间,让读者觉得无限味道在其中,并且最终明白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我想这就是作者行文的艺术。艺术是一个需要时间,需要生命阅历,需要对人和事物无限洞察力所综合呈现出的语言的魅力。它是一种“综合的技术”,但高于“技术”。我们在读的时候很难觉察到作者的这种匠心独具,或者说作者本人在行文时也没有考虑到要运用这种所谓的“综合技术”,但下意识地就是用上了,这就是艺术。我们的古人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大概说得也就是这个道理。

用心去看的话,我们会发现彭先生的每一篇文章都有这种艺术在里头。
[ 此贴被杨秀春在2009-12-03 23:15重新编辑 ]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离线郑志龙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9-12-01
祝愿孩子们一切慢慢的好起来!
      情绪左右了你,你死定啦!不学会坚持,你什么都做不好!
离线尚迎芳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0-01-07
杨师兄分析得很好,祝愿这些孩子越来越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