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起得有点大,其实我要说的是一件很小的事。
前几天接了一个活动,内蒙古浙江商会的三周年庆典,十来桌的一个晚宴,在二楼大宴会厅里举行。宴会开始前,酒店的员工在宴会厅里摆台,客人们在前厅或站或坐自由交流等待宴会开始,一片热闹气象。这时候来了一群人,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大人带着一群孩子,孩子有大有小,大的最多也就是十八、九岁,小的有两个才有六、七岁的样子。我想起浙江商会此次活动的资料上好像印着什么捐款助学的字样,于是醒悟到,这些孩子应该就是那些接受捐助的同学。宴会还要过一段时间才开始,那个老师模样的人找到浙江商会的工作人员打了招呼,孩子们就站在前厅等着。看得出来他们都有些拘谨,十来个孩子默默地站在那里,相互都不说话。这样子等了有三、四十分钟,酒店工作人员已经摆好台,客人进了宴会厅在宴会桌上落座。孩子们则被领到舞台旁边,那里放了十来张椅子,他们被安排坐在那里。显然孩子们不会参加晚宴,他们只是被带来出席一个捐款的仪式。服务员开始上菜,底下一片闹哄哄,节目还没有开始。孩子们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等着。我知道这边暂时不会再有我的事,于是下楼去员工餐厅吃饭。大概二十分钟后,我吃完了饭又上楼来看看活动的进展。这时节目已经开始了,正好就是让接受捐款的同学上台的环节。先是大孩子们上台,十一、二个大学生,谈不上有任何表情地走上舞台站成一排。主持人说“有请浙江商会的领导们上台为大学生捐款”。于是领导们从宴会桌上起身,在主持人和礼仪小姐的指引下,不甚熟练地为孩子们捐款,相互握手,完了举着一个放大了的支票模型不停地让人拍照。主持人很想让现场气氛显得再自然融洽一些,她说,“我来采访一下同学们。请问您叫什么名字,来自哪个学校?”“我叫XXX,来自XX学校。”“您现在的心情怎么样?“我现在的心情很激动”。“您有什么话想对浙江商会的叔叔阿姨们说吗?”“我很感谢浙江商会给我们大学生捐款……”接着是两个小学生上台,同样的流程,捐款、握手、照相、主持人采访。两个孩子太小了,稚嫩的声音在宴会厅里响起,虽然主持人的提问和刚才几乎无异,孩子们的回答也几乎和大学生的回答没有任何差别,但我的心里稍微感觉舒服一点。因为六、七岁孩子的声音,在我听来无论如何都显得更为亲切,更为自然一点,让人觉着多少有一点真诚的东西在里头……我知道这个流程很快就会走完,便走去后台看看厨房里辛勤工作的师傅们,背后一片嘈杂,主持人在说“谢谢我们的领导,谢谢浙江商会为孩子们……XX年来,浙江商会总计为大学生捐款……”
那个晚上,十几个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一个他们从未来过的豪华五星级酒店。在富丽堂皇的宴会厅里,衣着鲜亮油光满面的商人们觥杯交错谈笑风生,孩子们静静地坐在角落里,怯怯地等着有人叫他们上台亮相。他们这样子等待了总计一个多小时,没有一个领导或叔叔阿姨哥哥姐姐走来和他们说一句话。他们上台、接受捐款、和领导握手、照相、接受采访,总计不超过5分钟。孩子们走的时候,宴会厅里继续觥杯交错歌舞升平,没有一个人站起身来和他们说声道别。这就是企业家的爱心。
当然,公平地说,在不同的人身上,爱心和爱心是不太一样,并且“有爱心”总比“没爱心”要好。只是很可能我们要认真地想一想,到底怎样的爱心才是孩子们所需要的爱心?
[ 此贴被杨秀春在2009-09-29 02:0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