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个月看了几集朋友推荐的《罗辑思维》,其中有一集名为“夹缝中的80后”,罗胖提到做一个手艺人,很容易理解手艺人就是指有专长、某项技术的人。纵观身边人,我们很容易发现拥有专长的人,都混得比较好。
今年年初,我离开了原单位,从一线城市回到了二线城市。原因主要有二,一为家庭因素;二为期待再次在工作中获得自我价值感,前三年,我充满了激情尽其所能地给予孩子关爱,后两年,逐渐力不从心,孩子们的问题越来越多了,而我似乎枯竭了,能够给予他们的有效能量少之又少。长沙的工作机会相对一线城市少了很多,特别在公益慈善方面,在其他领域,我没有一点优势,经验不符,且自身未练就出彭先生一直讲的“吸收进去,有效输出”的专长,又逢就业非常难之年,找一份好工作特别难。期间,我一直在寻找发展方向,我希望5年、10年后,我不会被轻易地代替,我希望自己做一个手艺人。
发展方向,跟专业十分相关,相对来说,专业比学校重要。对我们没有背景的农村子弟,专业是敲门砖。如果回到10年前,我肯定会优先选择专业而非学校。在此,我不会批判中国大学的专业设置不合理,也不抱怨自己是这个问题中的牺牲者。我之所以希望自己能够在之前读一门专业性强的专业,是因为我期待自己能够更快地做一个手艺人。
以上我仅从自身的一个感受简单说了做一个手艺人的必要性,怎么做好一个手艺人,是需要用心花时间的,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艰辛的。素兰里的很多学子都是专业人才,从论坛上我们就能够看到他们的奋斗过程,以才女文雅为例,我特别喜欢看文雅的文章,她在分享的英语学习经验的谋篇文章中,写道每天早上5点起床学习英语,这一点给了我很大的鼓励。
做一个手艺人,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