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863阅读
  • 2回复

总裁培养计划——察右中旗随访学习心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管理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5-09-09
2015年8月底,彭定中先生与3位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的同事到访内蒙古察右中旗的脱贫困、奔小康基地。这次到访,一方面是了解察右中旗的最新发展,另一方面是让3位跟班同事参与彭定中先生主持的总裁培养计划。

在此,彭先生希望将其中一位同事刘艳艳的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以下是刘艳艳的原文:

在我当初参加基金会的面试时,就听刘子萍主任说基金会有一个“总裁培养计划”,我加入基金会后,心里一直就在期盼着,不知什么时候我可以有这个机会。在7月中旬得知我要在825-828日期间随总裁走访察右中旗基地时特别的激动,非常感谢基金会与人力资源科目给我这次难得的培养机会。虽然与总裁同行只有四日,但收获满满,从总裁的言谈举止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有效的工作方法,更重要的是,从总裁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的为人处事的境界。这些收获还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不断地内化,不断地提升自己。

以下是我此行感受最深的几个方面。

一、目标明确、手段灵活的内化与灵活应用

我们此行接触到的人群有旗政府主要领导、乡镇领导、村委会成员、合作社骨干、产业示范户与被带动户、示范园学员、爱心代表、其他村民以及基地所有同事,与他们分别进行了座谈,不同人群分享的内容不同、提出的问题也各不相同,但总裁都从基金会“敬天爱人”的使命与“建立一个有规范、有公德、机会分配公平的和谐社会”及“整体国民素质改造”的最终目的出发进行相应的回答与引导,使我对“目标明确,手段灵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一)“思维的改变要进入这个高度:日子过得更好,最后不是用钱来衡量;追求的幸福,最后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能给出多少!” 

826-27日,我们先后走访了东油坊示范村、二股地示范点、库伦苏木第一嘎查示范点及示范园,与村民进行了座谈。在座谈中,各个村的村民都谈到基金会的工作给他们带来的变化:思想工作做得好,村民的素质提高了;以前大家在一起就是谈打麻将,现在谈论的是如何销售农产品;要有诚信才能让客户认可我们的产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等等,东油坊村的一位妇女用最朴实的话说:“基金会没白做培训!”另一位村民很风趣地说:“如果用选择题:一般、满意、很满意来评价基金会的工作,我的答案是很满意!”村民们谈到的变化让我们都很受鼓舞。当谈到下一步的计划时,走访的几个地方的村民谈的比较多的还是经济发展,例如,产品的加工;农村旅游;组建联合社等等。总裁在做回应时,追本溯源,讲到:我们最初来察右中旗,不为名利,只为看到村民脸上的笑容比以前多,这样就达到我们的目的了。人的思维要改变,需要有载体,就先从村民最需要的开始,例如打井,但这不是最终的目的。日子过得更好,最后不是用钱来衡量;追求的幸福,最后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能给出多少!思维的改变要进入这个高度。机会分配公平,不但是为自己,也要为别人创造机会,还要考虑到让下一代同样享受蓝天白云,享受水资源。合作社发展起来以后,可多考虑如何有制度地帮扶贫困村民。我们自己有了机会之后,要走出去帮助别人,让别人更快乐,更幸福!

从总裁的回应中,我体会到,在不同的时期,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手段,但始终要清楚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在我们已经工作了几年的地方,对思维的改变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资源的利用,还要考虑到代际公平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敬天爱人”。




与东油坊示范村村民座谈


与二股地示范点均富合作社骨干座谈


库伦苏木第一嘎查爱心代表郄小伍介绍示范点项目


与示范园学员座谈


三道沟村示范户(右一)讲述在示范园学习的收获


(二)“见缝插针——我们只有几根针,一定要精准,要深,才能创建模式!”

827上午总裁在给察右中旗副科级以上干部做了《解决机会分配不均的社会问题——我们的坚持》的主题演讲后,紧接着与旗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了座谈,对双方在四个切入点方面的合作情况及展望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旗政府几个部门的领导都表示与基金会的合作很愉快,有的部门提出建议,希望基金会加大工作的力度与范围;在项目设置上,考虑受益方的需求。这样的建议我在以前出差时也会从其他地方政府领导那里听到,总裁的回应给我们不仅做了一次很好的示范,也教导我们不管什么时候都不忘初心。

总裁从我们基金会工作的目标出发做出回应:我们做的是小而深,我们是见缝插针,我们只有几根针,一定要精准,要深,才能创建模式!我们做预算,都是先预算我们的人有多少心,有多少时间,可以做多少事?如果只有面,那很难深入,那只是慈善,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关于受益方的需求,我们也要帮助受益方知道他们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比如教育项目,我们最终是要培养孩子,就是要看孩子需要什么,而不是看老师需要什么,我们是培养老师影响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把老师培养成只做学术研究的学者。比如产业项目,我们不是帮有能力的人更富,不是把二股地变成华西村,那不是我们要做的。我们不是锦上添花,我们是雪中送炭,是要想办法帮助贫困户也有发展的机会。

总裁的回应,对于我在做项目预算时如何深入思考非常有帮助。我们有时想多做几个项目,给某个村的贫困村民多一些帮助,这都是好心,但我们不能只看到示范村或示范点的那些贫困村民,还要有更大更开阔的眼界,那就是我们的工作对于实现基金会目标的贡献有多大,对于模式复制、对于帮助更广大的贫困村民的贡献有多大。如果我们一年选择多做几个项目,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受益群体的跟进、没有足够的时间总结每个项目的核心能力,那么我们的贡献是非常有限的,还停留在慈善的层面,而没有进入解决社会问题的视野。

 


与察右中旗政府领导座谈

(三)“用一颗简单的心,做一些简单的事,过简单的生活!”

总裁非常重视与基地员工的座谈,此次察右中旗一行只有两天的时间可以利用,其中有整整一个半天都用来与员工座谈,了解基地每一位员工的困惑、问题和他们的想法,并一一给予回应。总裁认真地聆听与深入地答疑解惑,让基地的同事们都敞开心扉谈了自己在基金会工作期间发生的变化,例如,以前重结果,现在重过程;以前工作经历让自己从方变到圆,在基金会让自己又从圆变到方;规范意识增强;以前认为是做慈善,现在重视改变人;等等,听到这些变化让我很受鼓舞,感受到基金会这个大家庭在员工培养方面取得的成绩。同事们也提到一些困惑,总裁有的并非直接回答,但却从更深、更高的角度,从这一问题反应的最根本、最关键的方面进行分析,让我深深感受到“领导”的魅力——制定方向,启发人心!

有的同事提到,合作单位对改变人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总裁回应说:“现在的世界就是注重物和钱,所以我们要有撒种人的心态,即使看不到结果,也要继续撒。用一颗简单的心,做一些简单的事,过简单的生活!如果我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当别人问我会做什么时,我还会选择来察右中旗,因为我认为这对我来说是重要的事!”

基地的三位驾驶员也都分享了自己来基金会的感受,总裁从开车这样看似简单的一件事,都能帮助我们建立规范意识,并提高到为人处事的高度。总裁举了一个例子,他以前去其他一个基地,司机在晚上很晚的时候从机场接到他,公路上没有人,司机想压着路中间的黄线走,总裁提醒他,在没人的时候也要遵守交通规则,这才是真正将规范内化于心。后来这位司机经常用总裁的这句话告诫其他的司机。总裁还分享了他看到的一句很有水平的交通宣传语:我让你让大家让,心宽路宽天地宽!

一个下午的交谈,让我对基地的每一位同事都多了一些了解,他们分享的事情,让我感到每一位同事都特别可爱,觉得与大家的心更近了。总裁曾说:“做为领导,要想着如何才能让别人跟着自己?首先需要交心,把心打开,把心连起来!爱是可以感染的!”我想总裁此行用四分之一的时间与员工交谈是非常值得的!

   

与察右中旗基地员工座谈

二、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

总裁在与基地全体员工一起用餐时,向我们讲述了素兰基金会的故事。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素兰基金会的发起、运作与管理过程,感到这是一个很棒的培养人的案例,其中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2002年,总裁遵照母亲的遗愿,设立了素兰基金会,主要用于帮助、培养湖南省,主要是保靖县贫困的大学生,帮助他们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但并不是要帮助他们做大官,发大财,而是帮助他们过平凡人的幸福平凡的生活。

按照这个目标,素兰基金会选择的培养对象一般都选择上中等大学的学生,这样的学生自身有一定的能力,但却没有重点大学学生那么多的机会。每个学生在筛选时都会进行家访。一开始,只有一个学生,每年增加的学生数量也很少,只有几名,十几年下来,现在帮助的学生一共只有75名。为什么这么少呢?因为这些学生都是总裁亲自去培养,他说,自己能花在他们的身上的时间只有那么多,培养人就是一个一个的培养,成功影响一个是一个。

总裁是如何培养这些学生的呢?素兰基金会有自己的网站,并建立了QQ群,这就是大家的“家”,每个人,包括总裁,都要定期在网上上传自己学习、生活或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别人也要做点评;大家每年定期聚会,聚会都由学生们自己来设计主题,并组织,总裁每次都会参加。基金会也有淘汰机制,不遵守基金会规范的就会被淘汰。通过这些活动,总裁不仅培养他们的能力,也在改变他们的思维。总裁讲了一个例子让我很受启发,他说,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文章,反应了一些社会问题,最后提出的建议,总裁看了后觉得这是给中央总书记和国务院总理的建议,而不是给这个学生自己的建议。如果是给政府领导人的建议,那我们什么也做不了;如果是给自己的建议,我们就可以有所作为。从小事做起,坚持下去,终有一天会看到改变!

素兰基金会的故事,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一些不足,例如工作上发现一些问题时,也容易提一些大建议,而忽视了给自己的建议,自己可以做些什么带来改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社会就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组成的,每个人的改变看似微不足道,但每个人微小的改变汇聚起来,就有可能变成社会改变的驱动力!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要多想想自己可以做什么,并开始行动。

三、总裁是以身作则,让人学习的楷模

总裁说:“做人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普通常识;一是如何与人打交道。”此行四天让我对总裁更加钦佩,他待人处事的态度是我学习的榜样。

不论是察右中旗的政府领导、基地同事、随行人员,还是村民,总裁都一视同仁,一样地尊重,不管谁在发言,他都用心聆听,并积极做出引人深思的回应。在出行时,他会为我们开车门;吃饭时,会为身边的人夹菜,而且与一起用餐的人分享基金会的工作,或者他的所见所闻,所行所思。每次吃饭时因为要讲很多话,我想总裁肯定是吃的最少的一个。但在总裁心中,我想他肯定是把交谈当做重要的事,因为有些人只有吃饭的时候才有机会见到,他不想放弃任何一个培养人、影响人的机会吧。

总裁每到一个村庄,都会尽可能地多与一些村民握手。每次看到总裁与村民握手,我都非常感动,在他有力的握手中我感受到总裁对村民的关心、期望与爱。我想,与他握手的每一位村民也能同样感受到总裁真诚的心意。
 
总裁与二股地均富合作社骨干亲切握手

还有两件事,让我非常感动。一件事是,在8月28日早上,原计划我们退房后,总裁要去给正在察右中旗基地做心理老师培训的教育科目团队及参加培训的老师讲话,没想到酒店结账很慢,我就留下来负责结账,总裁先去参加教育科目的活动。后来在一起去机场的路上,总裁又给我们分享了一遍他刚才给教育科目团队讲的话。总裁当时分享的内容是:手段有很多种,工作方法也在推陈出新,但我们要抓住不变的东西,着重于在不变的东西上去工作。我们随行的几人都感到总裁的这段讲话非常重要。我想总裁也一定觉得这个观点很重要,不想让我们拉下一堂重要的课,所以即使刚刚说过,也不怕麻烦,又给我们讲了一遍。

另一件事是,到了机场后,在等待办登机手续的过程中,总裁还分享了他做管理的宝贵经验。总裁说:“做为培养人的管理者,如何管理员工呢?只要目标不变,手段有时可以妥协。不要择善固执,让员工有空间去自己独立想怎么做,而不是什么都按老板的指令去做,否则无法真正把员工培养起来,只会培养执行命令的人。”
在察右中旗随访期间,正是庄稼成熟的时候,不论是向日葵,还是小麦,都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看到成熟的庄稼都低下了头,谦卑地向着大地时,我更加感悟到,当一个人思想成熟时,也总是谦逊的、温蔼智慧的!



总结:

当初在我参加基金会面试时,刘柏年主任说,我们基金会比其他公益机构做得更深!此次跟随总裁学习,我对这句话的感受更深了,因为我们做的工作是直指人心,注重的是每个人的成长,不仅是受益群体的成长,还有我们每个工作人员自身的成长!这个成长的过程就像蝴蝶的蜕变一样,并不都是美丽动人的,其中伴随着的是蜕变的痛苦与艰辛,但幸运的是,这个过程我们并不孤单,我们有许多同伴,我们还有优秀的引路人!

此次察右中旗之行,我还非常荣幸地是随行人员的召集人,在准备过程中,非常感谢察右中旗基地同事给予我们的支持与辛勤付出;非常感谢李文兰顾问、刘子萍主任、沈庆辉副主任、田青副主任、王金利副主任给予的宝贵意见和建议;非常感谢刘丽娜秘书给予的指导;非常感谢随行的杨煦主任、梁科副主任给予的大力支持。

非常感谢基金会与人力资源部给我这次跟随总裁学习的机会;非常感谢总裁一路耐心的指导,这次察右之行收获很多,村民们的变化、爱心带头人的努力、基地同事们的辛勤工作,总裁的谆谆教诲,这些画面都将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激励着我不断为我们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离线彭灵华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5-09-21
做为培养人的管理者,如何管理员工呢?只要目标不变,手段有时可以妥协。不要择善固执,让员工有空间去自己独立想怎么做,而不是什么都按老板的指令去做,否则无法真正把员工培养起来,只会培养执行命令的人。

学习了!😊
坚持不懈
离线向芃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5-09-30
当一个人思想成熟时,也总是谦逊的、温蔼智慧的!
虽然现在我不能透彻明白这句话真正的含义,但是我会向着这个目标前进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