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老国企,济二的改革还是比较成功的,至少没有倒在改革开放的冲击之中,而且形成了自己的有力产品。
当然,我们实验室参与的这个机床目前还没有获得国内航天航空企业的订单,主要的原因有很多,比如Handtmann的同类型的机床已经很成熟了,国内的才刚刚起步,企业自然是不太放心,同时对于这些大型的机械,相对于轻工业的中国工人的廉价劳动力优势,这个优势几乎没有怎么体现出来,价格上和国外差不了多少,大概1000多万rmb,而且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就是关键零部件,我们实验室的师兄告诉我,这台机床在研制之前由于是国家的项目,所以是承担了验证国产数控系统(华中数控),国产高精度高刚度导轨,等等,但是实验结果很不好,国产数控系统经常就不工作了,导轨什么的精度保持性也比较差,所以如果这些不解决,成本根本就压不下去,就更不要说什么价额优势了。
最后,我是和实验室的一个师兄一起去的,他之前就来过济二很多次了,所以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把周围比较好吃的都吃了个遍,顺便说了很多实验室的事情,也算加深我对于实验室的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