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38阅读
  • 3回复

“美”与阅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谭必勇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4-12-28

关于阅读,古人很早就有“开卷有益”的论调,大文豪高尔基也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虽然自己平时也喜欢读书,但认真算下来,这一年读过的也不过只寥寥几本,实在是有愧于一个读书人的称法。但今天我们要谈的不是阅读的益处,而是从阅读之中如何感受“美”。
关于美的概念,这里其实是众说纷纭的,我们选用一种最为一般的说法:“美,是指能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共同的本质属性。人类关于美的本质、美的定义、美的感觉、美的形态、审美活动等问题的认识、判断、应用的学问,是为美学。 ” 而阅读则被认为“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 ”一个是属于人类主观认识的范畴,而另一个则是属于主观见于客观的实践范畴,而“书籍”恰好可以作为客观的对象,作为“美”所对应的对象。因此理论上,我们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来感受其中的所蕴含的“美”。
“美”的基本形态主要包括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等等。通过阅读表现出来的“美”主要是艺术美,具体包括节律美、修辞美、简洁美、思想美等等。下面做一一分析。
首先,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节律美。最好的例子莫过于读诗,典型如读李白的《静夜思》前面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时,除“光”和“霜”押韵之外,还有注意这里的停顿地方,前句是在“前”和“月”处停顿,后句在“是”和“上”处略作停顿,使两句诗变为所谓“二二一”的节奏形式,从而使两句朗朗上口。现代很多的文章中其实也表现出了节律美,比如在读中国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的散文《月,阙也》的时候,文章有这么一句“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那一刻不美好完满?那一刹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作者在这里是注意了整段文字的节律美,从而有了“慢慢读来,如坐春风;细细品来,满口生香。”的美感。
阅读之美,其次在于修辞美。古希腊智者学派中的高尔吉亚曾说过:“词语激起的魔力能够引起愉悦与悲伤;因为这种符咒般的力量,通过它的魔力来安抚、劝慰和转换,能够把灵魂与情感统合起来。”事实上,正是智者学派将修辞发展为一门科学,而引起雅典人对于修辞术的兴趣。阅读中的修辞美,则主要体现各种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比如:海明威的经典之作《老人与海》,文章多处地方用到象征的修辞手法。比如故事的主人公圣地亚哥就是“生命英雄”的象征。他敢于向人生的种种磨难宣战,向人的生命的极限挑战并超越它,以生命换荣誉、换尊严,从前所未有的角度震撼人心地展示了人的生命价值。又比如文章一处的细节描写:
Everything about him was old except his eyes and they were the single color as the sea and were cheerful and undefeated.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海水一样蓝的眼睛”跟那象征着厄运的破帆相对照,揭示出了老人圣地亚哥绝不向命运屈服的性格特征,透着老人乐观开朗,一如继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
阅读之美,再次在于简洁美,所谓简洁, 就是言简而意赅,文章没有多余的词, 没有多余的句,但内容又很丰富, 含义也很深刻。最典型莫过于北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文章从滁州的环境写到醉翁亭四时的风景, 从亭的命名谈到寄情山水之乐, 从而抒发作者遭贬官的郁闷, 表现他的政治理想。全文只有四百零二字, 二十几句, 真可谓是短小精悍。下面选取首段,小作分析一下: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 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酿泉也。峰回路转,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我们读这一段文章, 好像看电影。“ 环滁皆山也” , 是一个全景的远镜头。接着推到“ 西南诸峰” , 再缩小到“ 琅琊山” , “ 望之蔚然而深秀” , 这是一个中镜头。最后推出“ 醉翁亭” “ 翼然临于泉上” , 是一个特写镜头。范围, 逐步从大到小; 距离, 从远到近; 色彩, 从淡到浓, 清清楚楚。这正是简洁美所带给人的感受。
以上所说的都是阅读所得到的形式美,而思想美则是可以通过感受得到的内在美。思想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大到国家的发展、理论的研究都有指导思想,小至企业的管理、处世的理念、言行的原则均含思想作用。这里要举的是英国著名文学家弗朗西斯.培根的散文《论读书》,这篇散文的思想美首先体现尊重知识, 强调实践。作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代表人物, 培根一直大力提倡独立思考精神, 反对迷信权威, 他认为读书学习的时候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Read not nor to believe and take for granted), 要推敲细思( but to weigh and consider)。这种批判性的读书态度, 至今仍是金玉良言。《论读书》的思想美其次表现为对人类事务的深刻洞察, 用论说文来追求人生的哲理。文章旨在强调读书的功效, 作者相信人们头脑中一切病端都有办法救治, 而读书就是一剂万应的良药( every defect of the mind may have a special receipt) 。这种对人的自我完善的渴求及确信必达目的之抱负, 反映了文艺复兴时代崇尚理性, 相信人的力量和人具有无限潜力的人文主义精神, 同时反映作者的冷静、理性和自信的态度。
今天谈论到“美与阅读”,就不得不提到当代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理论:接受美学,它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兴起的文学理论,以阐释学和现象学为理论基础,其代表人物是文学史学家姚斯(Jauss)和文学美学家伊瑟尔(Iser)。基本观点是文学研究从以“文本为中心”转为“以读者为中心”,即不再孤立片面地研究文本本身,而更重视文本的社会效果以及读者对文本的参与和理解过程 。
个人水平有限,这里仅仅只是摆出该理论对阅读的解读,该理论认为:首先,文学呈现为主体间性交流, 其目的是回到了人的存在本身; 其次, 他们将阅读活动视为审美活动, 从读者的作用、文本的意义以及审美经验等方面分析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及其相互作用, 张扬了美的感性特质, 发展了西方美学史中隐含的感性暗流; 最后, 接受美学的阅读活动理论解释了现代艺术出现的合理性, 人类突破性地不再受制于文本形式、文本意义, 而赋予艺术以新的涵义。
综上所述,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活动,人们可以通过阅读这种形式来感受上文所提及的蕴藏于文章之中的各种形式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开痛,学着走。
离线吴涛洮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4-12-30
看完就是一种享受。
离线杨久凤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4-12-31
艺术的教科书也非常好看。
离线罗婉兮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5-01-30
好享受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