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92阅读
  • 5回复

黑天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王娟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4-05-30
                          束缚中压抑的自我
在快节奏的时代,人们习惯去影院捧着可乐或爆米花去看快节奏的商业片或者标榜文艺的爱情片,在黑暗之中,或捧腹大笑或默默流泪来释放快节奏都市生活积累的压力,而真正的文艺片却少有人问津,文艺片之所以叫文艺片,是包含了文学与艺术两种元素。是在对边缘情感的描述和内在的挖掘中追求一种难以言说的美,对于习惯了世俗节奏的人来说必然是艰涩难懂。我觉得真正成功的文艺片就在于它对人性的挖掘,一种血淋淋赤裸裸的展现,或许有些夸张的表现,但是反映的却是人内心里最惧怕也最难面对的东西。比如,一上映就受到众多好评的《黑天鹅》。
《黑天鹅》这部电影以俄国伟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不朽名作——芭蕾舞剧《天鹅湖》为剧情背景,描述了一个资深芭蕾舞者——妮娜,经过复杂的心理斗争,挣脱束缚,最后突破自我的内心压抑,将黑天鹅和白天鹅两种角色完美演绎,走向舞者的巅峰的故事。
家庭的束缚
妮娜的房间是温馨的粉色,房间里有可爱的布娃娃,床头柜上摆着一个美丽的音乐盒,音乐盒的小人穿着纯白的裙子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就像妮娜。妮娜是一位优秀的芭蕾舞者,是其所在舞蹈团的佼佼者,这与她母亲的精心栽培有关,妮娜的母亲年轻时也是一名芭蕾演员,由于年轻时的一时冲动,为了生下妮娜而放弃了舞蹈生涯,从此成为了一个禁欲主义者。她细心栽培妮娜成为芭蕾舞蹈演员,又害怕女儿重蹈她的覆辙,所以从小对妮娜严加看管,不然她触碰一丝的污秽和来自欲望的诱惑。母亲的严苛使得妮娜心无杂质。从种种细节可以体现她在母亲保护下不谙世事单纯的一面,粉色的房间布置表现其单纯,乖巧,妮娜用发箍高高束起的头发,不施粉黛的稚嫩脸庞,简单朴素的衣着,以及时常委屈楚楚可怜的表情都可以体现她的单纯稚嫩。
不过物极必反,最开始,她只是单纯的想要成功,艺术总监托马斯宣布要决定海选新领舞,且要求领舞要分饰黑天鹅与白天鹅,这对于妮娜是极大诱惑也是巨大挑战,她渴望成功,偷偷崇拜着前领舞贝丝,藏起她的口红,笨拙的涂抹又匆匆忙忙擦掉,在此后的电影叙事中我们了解到,尼娜把她收藏起来的贝丝的零星物品都摆放在自己的化妆台前,无疑她期待自己会变成贝斯那样的人物,光芒四射、万人瞩目。我想,这其中也杂糅了她母亲对她的期望吧。父母总是会把自己没有达到的理想寄予在孩子身上,所以妮娜的母亲悉心栽培她成为一名优秀的舞者,幸好妮娜对于芭蕾舞也有着热爱,并不是单纯的在母亲的驱动下渴望成功。但同时,在母亲的严格管束下她压抑了自己一部分个性,而艺术,则需要体现人性的挣扎,使内在压抑情感通过另一种形式爆发。
妮娜美丽、纯洁,拥有最好的芭蕾技术。导演说了,如果只有白天鹅,Nina是不二人选,但是《天鹅湖》的特别之处在于,演白天鹅的人,必须同时演黑天鹅,因为两个天鹅是双胞胎,Nina必须有能力呈现黑与白的一体两面。 Nina行吗?导演也许是眼毒,也许是更懂人性,她知道在Nina“圣洁无瑕”的躯壳里,一定也有未被唤醒的“黑”,而他要做的,就是去唤醒它。Nina,她圣洁的形象,是她母亲多年来倾心打造的结果,然而,艺术上的需求,让她第一次开始面对自己——自己的灵魂、自己的肉身——欲望、嫉妒、暴力、叛逆……一直生活在童话王国里的Nina,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惶惑与痛,她既要面对真实的自己,却也难以承受真实的自己带来的强大不安,更何况她的妈妈一直在努力把她往回拉,而Nina则坚决地挣脱。
每个人心中都有另一个自己。正如表面看来过于善良温存的人往往却有非常倔强残忍的一面。Nina产生幻觉,将她母亲推出门外时,门板狠狠地夹住了母亲的手。这个段落让我落泪——这种释放太痛了,痛的不是母亲的手,而是Nina的心。她的潜意识里,一定对这只“塑造”她的手,无比的厌恶乃至痛恨,她做自己的渴望从来没有那么强烈过,但是正是这只手,又来把她往回拉,让她继续活在那个粉红色的假象里。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他们的本质是自私的,孩子小的时候是他们的玩具,长大了又成为他们完成自己的工具,而综观人生,孩子还是他们“我执”于世界的替代品——所谓生命的延续。他们往往执着于自己与孩子的关系,以爱的名义占有、以爱的名义压制,但却很少想过,孩子属于他们自己,拥有自我完成的权利。
还好,尼娜觉醒了,她爆发了,当昏迷中醒来的尼娜要夺门而出的时候,这位母亲哭喊着追问:“我的乖女儿怎么了?”尼娜决绝的怒吼道:“她死了。”多么铿锵有力的宣判,从此,尼娜的本我复活了。
“唯一阻挡你前进的就是你自己,是时候该放弃了,放开自己。”这是托马斯在尼娜登台表演前对她的鼓励。放开自己,让本我的野性迸发在艺术中,让梦与醉的境界去拯救局促不安的人生,尼娜做到了。
她登台表演黑天鹅,一口气做了25个挥鞭转,这既是舞剧《天鹅湖》的高潮,也是电影的高潮。这个镜头里,Nina本性完全得以彻底释放,她“圣洁无瑕”的自己死了,“灰色诱惑”的自己却得以出生,黑色的羽毛长出了身体,羽翼渐丰、翅膀渐硬,她完成了“黑天鹅”的角色,也终于完成了自己。无论是Nina的表演、化妆、音乐、特效的设计和使用、所表达的深意,都近乎完美。在这一镜头里,Nina尽管“变黑”了,但却给我们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舒展,那一刻,似乎我们的压抑也得到了释放。
纷乱的情绪,亦正亦邪的自己。我想大多数人在面临一项抉择或者是一件棘手的事情时都会产生这样犹豫的自己。只不过,电影的艺术就在于将这些人类的共性不断的放大,以夸张的手法来展现它的真实。  没有完全善良的人,也不会有绝对的邪恶。就像天使和恶魔,白天与黑夜,万物的存在必然需要一种相对平衡的东西。
小时候,观念行为都会受到家庭老师硬性的规定和矫正,不过,当我们逐渐长大,看见了更多是非,则需要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压抑太久会形成一种扭曲,正如影片中的妮娜,她虽然挣脱了母亲的束缚,也展现出了内心压抑着的疯狂达到艺术顶峰,却是以生命为代价。红色的鲜血在白色裙衫的村托下越发明显,在幻觉中她用玻璃碎片刺向她的竞争对手莉莉而实际是杀死了自己,那个邪恶的“黑天鹅”。 发现了这个秘密,她“白”的一面立即唤醒,泪眼朦胧中她看见了母亲哭泣的脸庞,倒向白色气垫的那一刻她喃喃的说,我感受到了完美。她完美的展现了两种自己。展现了束缚中压抑的自我。
离线王娟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4-05-30
心健课作业……
有参考别人写的影评
不过这部电影还是很不错的,特别是黑天鹅那段舞~
离线王涛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4-05-31
这电影看过了很久,但是那种压抑感到现在也没有消去~~
离线彭波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4-05-31
值得大家深思,好片
    偏爱天才与疯子,
    觊觎一夜暴富或突然猝死,
          梦想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离线杨久凤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4-05-31
电影的表现方式还是比较细腻。
离线梁静夫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4-05-31
这片子估计没人敢说烂,但它确实不烂,我喜欢这种有压抑的氛围的片子,赞一个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