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316阅读
  • 56回复

2013年10月QQ月会——难忘那座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向芃

只看该作者 50 发表于: 2013-10-31
难忘那座城——龙山
  记得以前有个老师曾经说过:龙山是一座进去了不想出来,出来了不想进去的城市。其实,说起龙山,大家第一个就感觉是远,隔每一座城市都远。它被重重大山包围着,静静的独子在那里。龙山给我的感觉就是快乐的童年,和懵懂的青春。我在那里度过小学和初中,结识了很多很要好的朋友,我仍然记得周末补课放假后和同学故意绕路回家,一路上说着各种小秘密和小心思。
离线贺佳

只看该作者 51 发表于: 2013-10-31
难忘那座城
衡阳,我在这个地方出生,长大,求学,度过了人生最无忧无虑的十几年。也许,在中国的广大土地上,她太不起眼了。但正是她的不起眼带给了她这份难得的清净,远离了熙熙攘攘的游客,保留了那一份安宁。

早上一碗粉,汤粉凉拌卤粉。不知道为什么,问其他地方来的同学竟都不知道卤粉的存在,难道此物为衡阳独有?还有那地道的湘菜,不会在小炒肉里加点啥酱也不会在辣椒里加点花椒。晚上在湘江旁散散步,吹着江风尤为惬意。

以前总觉得,衡阳已经挺大了,毕竟自己只到过那二方地,感觉一不小心就会弄不清方向。来武汉上学后才知道原来她是那么的秀气与可爱。从镇上赶往市中心的时间也许还不及在武汉市中心两地间的转移。于是,不用早起,不用刷夜,我们也有更多的时间来叙旧。逛街压马路,去某个公园散散步,看看大叔大妈跳广场舞也会很惬意。错过了公交,一两站路得话,走走看看就到了。但要是在武汉,这几乎就不太现实了。不会累死就会挤死。记得去年元旦的江滩,被挤得呼吸困难眼冒金星的时候,第一次觉得死亡这个词离自己那么近。

我想我生来不属于大城市。我讨厌拥挤的交通拥挤的人潮。讨厌出去玩永远在排队。我喜欢在晚上能有一条安静的街道,昏黄的路灯,偶尔穿过的行人,能有一个或几个好友,一起漫着步说着各自的开心与不开心或仅仅安静的走着,就像高中那几年的时光。也许衡阳在外人的心中一点都不美,也许心中的那点小要求随便一个小城市都能给予,但是她给我的记忆却是无法替代的。
离线龙知

只看该作者 52 发表于: 2013-10-31
难忘那座城——凤凰小城
凤凰小城,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地方。那里依山傍水,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无论什么季节,你的景色总是那么迷人。那小河,古树,石板街和叫卖声,都是我童年的见证。现在那里发生了很多变化,景色变好了,变干净了,游人也多了也热闹了。只是在我心中,少了一些什么。
儿时的一切又历历在目,想起幼时调皮无数次在河边玩耍可笑的样子,转眼又过了十多个春夏秋冬。时光荏苒,年华似水。不知那昔日的玩伴今天都过的可好。奶奶虽显苍老,但却掩不住那精神奕奕充满活力的年轻态,亲人都在,亲人都好,那我就好。这是生养我的地方,这里有生养我的家人,有伴我长大的朋友,所以我发自内心的热爱她。就这么简单,我想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地方。一个每次不管在在哪里都魂牵梦萦的地方,一个回到那里内心无比安宁的小城。不管走到哪里,都替代和改变不了。
离线肖伟平

只看该作者 53 发表于: 2013-10-31
难忘那座城
      我只想到一个城市:北京!
      刚去的时候,认识了五个人,都是老乡。两男三女,是我在楼前吼一嗓子,认识的,没想到有人陪了四年,有人五年,有人还有五年要过。一群人,互相帮助,有事就是一句话,坚决会到。送她们四年的毕业,都稀里糊涂的,几天时间都浑浑噩噩,一种舍不得的状态,没想到现在天各一方,难以再见,在电话里面,还能听到声音,有时候,会听到哭泣,我只能说:你们女孩,就是眼泪多,不许哭。
      最后我离开北京,北京的基金会亲人,最让我舍不得,在彭波那住几天,让我深切的感觉到,虽不是血缘,但是真是亲人!希望你们来南京玩!!
      对北京没啥感觉,除了你们这些人,让我值得去回味!!
离线刘承儒

只看该作者 54 发表于: 2013-10-31
难忘那座城
                               难忘那座城
          严格意义上上来说,让我难忘的这个地方并不算一座城,它只是保靖县城里一个小乡村——拔茅。
    而之所以说难忘,除了这是承载了我很多记忆的地方之外,还因为这是一座已经“消失”了的小乡村。每每念及此,心中都有些许难过。
    先说我与这座“消失之城”的美好记忆吧。从懂事起,到初中,每个学期期末最期待的就是能回老家过寒暑假了。但拔茅从花垣过去得过保靖然后还得乘船2个小时(当时未通车),因为那个时候两个小时车程对我来说可能有点远,父母不会让我一个人自己回老家,而他们当时在工厂上班,也没法立马带我回乡下过假期,于是,每次放假后我就会给我叔叔打电话,让他来花垣玩,然后在他回家前悄悄跟他达成协议——求他把我带回老家,我可以每天自己洗衣服的...这就是小孩的一些纯良的小聪明吧。至于什么东西能这么吸引我,嘿嘿,山清水秀的小乡村与一个小孩子的吸引有多大想必大家都知道。其实,旅途的路上就已经是美景了。
    从保靖的码头乘船延酉水河向上,两岸都是高高的崖壁,水是平静的绿。崖壁上有很多岩洞,以前一直很好奇,岩洞里有人去过没。到了驼背,最喜欢的莫过于客船爬滩和拉纤了。驼背的水太急,滩太浅,因此,船上的青壮年都要下去拉纤,这样船也轻了,更容易上滩。一直梦想着能上岸拉纤一回,内心一直觉得好像拉纤了就等于长大了一样。可惜很遗憾,直到水路“消失”之前,我也没能拉过纤。
    延水路到了拔茅的码头,还得沿着蜿蜒从岩壁上往上走的石板路走到半中央,才到了拔茅所谓的“正街”上,也就是叔叔家所在的地方。现在想想,其实是不长的一条青石板路,总长不会超过500米,可是却承载了童年里最好玩的记忆。青石板长街的这一头,上几十级陡峭的台阶,就是村里的小学,没有塑胶场地,只是赤裸的黄泥巴空地,我们在这里踢用猪草做的毽子,捡光溜溜的被我们握得暖呼呼的石子,还有男孩子最喜欢玩的打玻璃球的小游戏。那时候,打玻璃球厉害的男孩子屁股后面总能跟着几个小弟吵嚷着要学技术~
    要是暑假,下午的时光就是在小河里度过了。其实一直很不平,就因为自己水性不好,所以只能被允许去小河洗澡...沿着青石板街走到尽头,下了小坡,过一片农田,就到了小河了。小河的水最深不过1米2的样子。最深处旁边有一个高1米的台子,小孩子都喜欢爬上台子往水里跳,做各种跳水姿势。我也喜欢那么玩,可是因为当时太胖,每次跳下来后都会因为入水时的压力搞得全身绯红...那个时候我们去小河洗澡,都会带一个碗和一个撮箕。我们一个人找一个水流的窄口,然后其他几个小伙伴从上面大概10米处一齐冲下来,一路翻水里的石头,石头下的小鱼小蟹受到惊吓就往下跑,跑进了我们的撮箕里。一个下午差不多能弄一碗,然后晚饭加菜你懂得~
    洗完澡后,在街尾的小摊上吃一碗肉末做臊子的粉(很小的一碗,根本不顶饿,只是解解嘴馋),然后提着我们的战利品回家吃饭。晚饭呢,也从来不在家里吃,拿着一碗饭,从街头一家串到街尾一家,不知不觉间就把饭吃完了。那个时候,连吃饭都是“玩”着吃完的。
    这些都是小城的日常生活,至于去山沟小溪里抓螃蟹,去滩头上摸螺蛳,还有上山打兔子,都是让人印象深刻的“附加”活动。
    可惜,这座对我来说的“梦幻之城”在我初三那年“陨落”了。为了修建碗米坡电站,导致拔茅的水位上升,原来的老街被淹了,而居民都被往高了安置。现在的拔茅,都是整齐的水泥马路,两边起着两层的小楼房。从那之后,我一共回去过3次,每次都没有待超过5天。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跟我以前记忆里的那座小城不一样了,这种感觉让我不舒服,心里有些烦闷,无法宣泄,也就没有办法静静呆在那里。
    是不是发展避免不了地会破坏掉那些我们奉为“心灵圣地”的地方?写了这么一些,想起以前,又有些难受。罢了,停笔对此算了,有些话,突然觉得不说出来会更好。这些话,我懂就好了。
   
   
   
人生,总是会对什么东西过敏的。
离线杨久凤

只看该作者 55 发表于: 2013-10-31
我也超喜欢西安的。
离线杨久凤

只看该作者 56 发表于: 2013-10-31
还有就是谢谢你上次的款待。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