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樱花节,武大创下了100多万人次的记录,这样的数字不得不让人惊叹,也更是让武大倍感压力。为限制人数,今年起,武大便将价格提高了一倍。说到涨价,武大樱花门票最近的一次提价也是在2002年,而在此之前到2000年3月,门票都是8元一张。要追溯的更远些,则可以推到黎智当市长那会儿,也就是80年代初,那时候才开始象征性的收取几毛钱,到1998年便提高到两元,从1999到2000年,票价则为4元。
从免费,到几毛、到两元、4元、8元,再到10元和现在的20元,这樱花的门票成长记还真是历经了几波几折。但说到今年的涨价,还真不得不让人好好看看这个问题。
武大官方说涨价是为了限制人流量,但这真的能起效么?我看未必见得,首先,从10元到20元,要说啊,其实这涨幅是挡不住游客的,该去的、想去的人,他照样还是拖家携口的走进去。其次,人们倒是常说一分钱一分货,对于外界来说,门票的多少很大程度是对景区外化价值的衡量与体现,武大越是涨价,则越是让游客觉得这是一个难容错过得好景点,这样一来,人数也更是爆满了。
所以想用轻微的价格上调来改动这个几万甚至上十万人次的流动趋势趋势,那还真的是杯水车薪,那怎么办呢,第三产业需要发展,城市需要旅游业来推动经济,在整个城市甚至整个省都在欢迎游客的情况下武大却在为游客太多而苦恼,这游客来武汉就直奔武大,而实际上武汉的三月还是有许多风景值得游客去关注的啊,所以,这不就是一条出路吗,没错,武汉需要打造更多这一季节的旅游品牌,让名声响起来,这样既吸引了游客,又减压了武大,不是两全其美么。不过话说回来,毕竟打造名声涉及诸多因素,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但那对武汉而言必定是长远的可持续之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