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052阅读
  • 5回复

助跑80后:分享生命经验 启迪青春思索(转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彭灵华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3-03-10




2012年11月19日 10:16  来源:中国经济网 


当人在回望心间记忆的映景时,应如临望秋水。在一定的心境下,方能体会到人生经历的深刻。因为经历了春的懵然悦动,夏的海天如碧,然后能有秋水沉淀后的明澈和觉醒。如今正在奋然而飞的青年可以从前辈的人生经历中得到很多难能可贵的启迪。

在金秋的北京,《助跑80后》知性貌美的主持人昕原和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行政总裁、前香港国际机场管理局行政总裁、前美国杜邦公司全球副总裁彭定中先生一同来回顾和分享他的人生经验。

节目的格调清新,气氛活泼是一档适合全家观看的栏目。作为现场的一名普通观众和一个今年踏入职场的应届毕业生,感到这期节目对我们青年人很有教益。虽然现在并不缺少自我奋斗的励志故事,每个成功的人都有相同之处,但这其中却不尽相同。正如彭先生所说的中国人注重人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整个访谈不单单只是讲一个真实的经历。经历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每个侧面,可以回答当今年轻人存在于内心的许多问题。


谁赋予我们竞争力?

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是不在话下的,年轻人常常感到巨大的压力。有时人也许会无望,觉得前路漫漫而茫然。我们常常在思考,通过学习,通过实践书本里学到的知识。我们掌握了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和学历。但是这还远远不够,其实并非这些实力的不充足,而是我们的灵魂需要一个支点。而有一个支点的人,就像寒夜的露营之人靠近着篝火。纵然人情冷暖无常,他可以始终保持着灵魂的热度。

彭先生的讲述里没有太多艰辛的血泪史,他很平和,也没有丝毫锋芒。说着的都是淡淡的话语。但是让人感到他的内心有一个取暖的地方,那里住着他平凡而执着的母亲。

有时候人需要在劳累艰苦的时候想起某个人和这个人所说的一些话。而这个人往往是母亲。为我们消除迷茫的人,就是我们的亲人。

淡淡的却很深刻,淳朴却是无价。贫寒的少年时代因为母爱而充满温情。母亲通过言传身教培养了他不惧事不畏难的性格。母亲对他人格形成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所以他表示中国母亲的素质决定中国青少年的素质,不论是从健康还是教养。

母亲为了养活兄弟三人就摆一个糖果铺子,其中的辛苦自不必说。她也因劳累患上风湿的顽疾。然而她对于生活怀有无限希望。她告诉彭先生不论多远的路,只要走下去就一定能走到,不管多难多大的事只要开始做就有做成的一天。母亲自从彭先生年少时期就默默开始攒钱。因为孩子的未来是母亲眼里的光芒,她为的是供儿子出国留学读书。这份心是勇气,值得钦佩。

从彭先生能够获得美国的大学的奖学金来看,他很努力刻苦,确实没有辜负这份苦心。

彭先生从母亲这里所学到的除了“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还有刻己厚人。他传承了母亲的传统,帮助别人就和帮助自己一样。彭先生以母亲名字命名的素兰教育慈善基金会正在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青少年人走向他们更明更亮的未来。如今他们仿佛是一家人,已经成为彼此的支点。这样就是最好的孝心,传承一代又一代的美德。

这些被资助的青年给了彭先生很多感动,这些小小的感动是他人生的幸福。

正如主持人昕原所说,亲人的力量铸成了一个人的实力,幸福的人才有够强的竞争力。

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幸福并不难求,每个人都有亲人,即使没有也可以在成长和接触社会的过程中遇到亲如家人的人。这些感情和他们带给我们的感动不论大小都是无比珍贵的。我们也可以在心里燃一把不尽的篝火,既可以温暖自己也可以把这个温度传递给他人。

这样的动力可以是巨大的,凭借着个人的意志品格成为一个人奋斗路上很大的助力。即使不是如此,也是生活中随时可以汲取的心灵矿泉水。


奋斗靠自己还是靠别人?  

我们往往爱把奋斗看成是一个人的光辉伟业。这话有一定道理,但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

彭先生从一个普通员工到杜邦这样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全球副总裁的过程是不易的。但是他对于自己的奋斗经历却是轻描淡写的。而道理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光靠自己是不行的,光靠别人更是不行的。靠自己,靠的是认真做事。做好自己的事,这是必须的。而且眼中和手上也要有别人的事。靠别人,靠的是诚恳待人。人与人相处就是重中之重,不可轻视。他很注意沟通,不论在哪里都绝不把自己放在居高临下的位置上和人交流。用自己很强的原则性去影响周围的人,而并非是用权威。母亲给予他的信念里也有“没有不能沟通的人”这一条。对别人要像对亲人,做事不求回报,诚恳为先。

职场的奋斗就如同在演播大厅的这一场访谈,不是一个人就能完善的事。

彭先生和主持人昕原都是温和中流露出坚持果决的人,气质相似,谈话风格各有千秋。主持人昕原是一个回国创业的80后美国留学的海归。彭先生沉稳而睿智,具有绅士风度。主持人朝气蓬勃,像潺潺而流的泉水,也像春天一朵奔腾在潮头的浪花,端庄中透着灵气。他们都强调用心做事的重要性。俩人的谈话是思想的交相辉映,让人感到这是一场十分真诚的互动。他们都是青年学习的榜样。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并非只有一种是可爱的。但是只要是诚恳的就会历久弥真。真诚是经得起考验的。

偶然被赏识以及不断得到提拔这样的事绝非偶然。有了这许多的基础和铺垫,他的职业道路就走得更宽更远了。

在香港机场面临困境的时候,有猎头公司百折不挠地请他去香港机场任CEO,但是由于他对于机场不感兴趣就被搁置了。猎头公司锲而不舍,所以抱着多结交朋友也是好事的心态他和香港机场的董事会进行了商讨。一件事可以复杂化,也可以简单化。以轻松的心态去衡量这件事到底是不是值得的。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后来他发现这件事恰恰符合自己人生的定律,就是“80、20”定律。用自己人生的20%的时间去达成自己人生做出的80%的贡献和价值。

万事开头难。起初也曾出现过非常棘手的情况,比如台风致使班级的延误。但是通过不懈努力,他的理念改变了香港机场。使香港机场荣获全球最佳机场,不论在客运还是货运方面都有杰出的成绩。这一理念就是管理香港机场就是管理香港人的骄傲,无论多么周到,如果不能照顾到香港人的自尊心就不是成功的。这也是通过挫折得总结出来的经验。任何事都很难一帆风顺,分析到问题的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当时所承受的媒体的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恐怕也难胜任大众监督之下的这个岗位。重视每一个客户的体验,体恤每一个员工的感受,还有担当无比重的安全责任。一边如履薄冰,一边寻求开拓和发展,何其不易。相信是困境中所领悟到的智慧创造了后来柳暗花明的新境界。但是自始至终他是愉快的,他很享受这奋斗的过程。

无论有多难,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为股东创造价值。人们对于这价值的去向到底在何方常常心存困惑。彭先生也在这个问题上有自己的见解和探索。



价值的去向在哪里?

一个真正的企业家,需要具有企业家精神。

彭先生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企业对于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他以清朝的胡雪岩为例,对于价值的去向做出了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解释。如何在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事实上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相辅相成的,而非互相冲突。众所周知,胡雪岩是清朝最富有的商人。但是他的财产现在已不见踪影。纯粹只是追逐金钱利益可能不具有持久的效果。所以能利用金钱去解决社会问题的话就是对钱的一种更有效的利用。

就像《助跑80后》这档访谈节目一样,可以通过这种对话交流的方式对现在的青少年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同时每一位参与者也都实现了自我的价值。

这种理念是在对名利有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得到的。企业永远脱离不了社会的整体环境。能否平衡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企业研究至关重要的课题之一。他一直坚持用相对少的时间去创造相对多的价值。价值是循环流动的,就像水一样。它不是简单的数字而已。所以价值的流向就不言而喻了。只有被更有效更实在地利用在社会上才是最有益的价值走向。

最后彭先生对于年轻人寄予的期望是要立志通过自己的一点点努力去把世界变得更美好。这种美好是通过每一个平凡的人的力量。最后能做成一件了不起的事。他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分享给大家,同时送给热心观众一本书,书的名字是《如何改变世界》。

他的话正应和了那一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沉静的秋水清凛而幽深,还在向远方绵延不绝地延伸,润了两岸的芦苇和村庄。(林雪晴)


(责任编辑:默丹铃)
坚持不懈
离线彭灵华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3-03-10
相关报道


  昕原:80后助跑80后(转载自《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陶涛 《中国青年报》(2012年11月23日 11 版)

   
今年3月29日,一档名为《助跑80后》的节目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开播,孟非、柳传志等一些广大青少年耳熟能详的人物先后做客栏目,与80后分享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感悟,并为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答疑、解惑。节目主持人本身也是节目的总策划和总制片,她叫昕原,也是一个80后。

在做这档节目之前,昕原并没有真正接触过电视。2007年,昕原从美国回到中国,因工作关系,曾先后组织了近10次高校和职业青年实践教育活动,内容涉及就业、创业指导、生活理念和社会责任探讨等方面。通过这些活动,昕原认识到,提高青年社会认知和自身发展规划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使命,于是,她想到了办一档帮助当代青年成长的电视节目。

就个人而言,18岁到35岁,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不断通过周边和社会的磨砺及认可,建立自我认识和确定人生方向。就时代而言,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承上启下的丰富经历和娇宠中心的双重体验,使这一代人的使命和价值观树立面临特殊机遇和挑战。

为了帮助这一代人寻找时代坐标与人生方向,经过一年多的筹划、准备和积累,《助跑80后》终于与大家见面。在激烈、活跃的话题讨论和观点碰撞中,作为嘉宾的社会精英和作为观众的80后人群因沟通、了解、分享、发现,收获了精神探索和心智成长的愉悦。同时,与栏目共同成长的也包括昕原自己。8个月前节目开播时,昕原还怀着一份忐忑,因为这是她首次主持电视节目;8个月后,昕原已经在塑造自己的主持风格,“再需要半年吧,应该就能形成自己的风格了”。

昕原告诉记者,“我们整个录制近4个小时,但做成节目的只有短短45分钟,在节目录制过程中遇到许许多多的感动是无法表现在电视画面中的。”为了追求视觉效果,节目录制中用的是硬材料的椅子,嘉宾坐着并不舒服,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来到现场,60多岁的人在一张硬椅子上坐了近4个小时。其间,昕原想给柳传志加一个靠垫,但被他拒绝了,他说,“只有一个靠垫就给你用,因为你是80后。”

原思科全球副总裁林正刚来到节目录制现场后,忙着与现场的80后观众交流职场心得和经验,甚至自愿提出担任节目的顾问。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行政总裁彭定中,昕原在节目结束后礼节性地向他表示感谢,并表示到香港一定会登门拜访,随后就到化妆间换衣服。半个小时后,昕原发现彭定中仍等在现场没有离去,看到昕原出来,他快步迎上来表示,怕昕原去香港找不到他,所以特意要留下自己的名片。昕原说,“我深深体会到了成功人士那种待人的真诚。”

随着主持经验的增加,即使遇到著名主持人,昕原也不再紧张了,她希望自己扮演80后与嘉宾之间的交流使者。在节目开播后两个月采访倪萍时,昕原已经可以和她交流心得了。8个月后采访吴小莉时,昕原已经可以告诉吴小莉,希望她在节目中怎么表现自己。

昕原一直把制作节目当做一项事业,要打造一个青年心灵发展的平台。对于节目的未来,她坦言不希望只是拿收视率来衡量,“我们的节目不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是希望做纯粹的访谈,为80后,甚至90后打造一个与成功人士交流的空间,希望节目能够对观众有价值”。
坚持不懈
离线刘格斯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3-03-15
准备好好的学习一下,在体会一下
刘格斯
离线文娅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3-07-31
看了好几次了,每次看都会想起先生,都会被先生的话语打动
离线欧阳于蓝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3-08-04
没想到 这个主持人也这么厉害
离线肖惠文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3-08-31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很有感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