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637阅读
  • 9回复

有点儿哀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彭立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2-09-08
  今天是8月22号,今天的故事要在大概两周的时间后才发到网站上,今天的故事到那个时候已经被很多人淡忘........
  在家闲的无聊,相邀一朋友出门顶着烈日逛街。我们没有戴眼镜直接在大街上“流浪”,小小的保靖县城,短短的那条大街,那几条小巷,被我们逛了一遍一遍又一遍。实在没有乐子可找之后,我们提出各回各家。每次面临这种分别,总是我把她送到某某地方,然后我自己一个人孤独地走回家。
  但是今天我坚持只送她到十字路口,就是在这个时候的十字路口,发生了一场生离死别的故事。
  我们走着,前面围观了一大群人。人群的中间是一辆工用的板板车,车上有一不明物体。由于没有戴眼镜,又是在对街,我只看到一点点的红色,以为是谁大方慷慨地在为众农民工分西瓜。但是时不时地却有警察在一旁维持秩序,我们感觉这不是一件简单的欢乐事。从包包里赶紧地拿出眼镜,一戴才看清,哪里躺着的是一个人,一个生死不明的人。
  从人缝中,只见,另外两个人在对他进行救治。这哪里是什么专业的救治呀,这仅仅是简单的土方法而已,人工呼吸、掐人中、在其脖子上摸不知道什么液体,又怎么能把一条濒临死亡的生命挽救回来呢?当时我就同朋友讨论,为什么不赶紧送医院啊??这时,路人甲乙......给了我答案。
  甲问:怎么不送医院?
  乙答:送过了的,在医院门口停了好久,医院不敢收....
  甲说:你看,皮肤都变黄了,都硬了,哪里还救的活呀!!
  呵呵,讨论的声音渐渐模糊,难入我耳,真的不知道要说什么,可以说什么了。一句“不敢收”就是一条鲜活的生命。。。
  这已经不是责任问题了,而是社会的信用问题。是无数的人共同造成的问题,但是苦的累的永远是下层的人民。古来的一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永远那么沉重地压在广大穷苦百姓的肩头。
  早上还好好地站在十字路口等工作的男人,中午就倒下了。也许他家里有年迈的老母亲,有刚刚考取大学,在政府门口张着榜的儿女,有深深爱着的,同甘共苦的妻子,但他却就这样毫无征兆地倒下了。心里堵的慌,不知道找谁去说。我想,他的家人也是,心里的苦痛能对谁去说,只是一句“不敢”就是一个家庭的彻底破碎。不敢“不敢”,只能怨天道不公,为什么把他们生在这样的环境里!
  而旁边或同情或质疑或仅仅看个热闹的人,不久之后,当他们开着车、踏着悠闲的步调,再次经过这位工人倒下的地方,会有几个人记得,这里曾经陨落了一条生命,破灭了一个家庭。。。亲身经历过的痛,怎么也不会被另一个人明白的!
  看着他们把那个不知还有没有气息的人再一次推进了人民医院,我没有跟过去,只是在路旁沉默着。沉默了好久,好久好久都没有一句话可说。我只希望,不要“不敢”了,大家都不要再“不敢”了,我们再也经不起几个“不敢”了。希望各行各业,特别是有的"行业",当心亲手种下的“不敢”,最后让自己“不敢”。
  我爸爸也是一位十字路口工人,我也担心这样的“不敢”发生在我的家庭里,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我想是很苦很涩的。
  几天以后,再次从他躺的地方路过,已经什么印记都不剩下了,对面街头的水果摊依然如旧,农民工们依然顶着烈日盼望着那薄薄的、用生命换取的银钱,还有心里的一点点满足和期盼。。。
  想到文娅姐的一句话,“永远有多远,永远即是当下!”
  太远的,管不了,姑且把当下做好吧!!
  
  
  
离线梁梦娇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2-09-13
哎,怎么说呢,心里怪难受的,就算是到了不敢收的病危地步,医院收留总比躺在大街上好呀。
离线彭波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2-09-15
我的姐姐家在老政府,对面就是人民医院。在她家住的时候遇见过几次,在人民医院门口哭闹的家属...
我不常在保靖,都遇见了几起这样的事情,我想这是造成“不敢收”问题的根源。医患问题的根源,不仅仅是一个医院的问题,而是整个公民素质提升,和医疗体系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
    偏爱天才与疯子,
    觊觎一夜暴富或突然猝死,
          梦想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离线尚迎芳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2-09-15
对这样的事情,我也感到很哀伤。现在的社会呼吁人性,但是行动却距离很远。我们就姑且做好当下吧。
离线彭灵华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2-09-26
想到文娅姐的一句话,“永远有多远,永远即是当下!”
  太远的,管不了,姑且把当下做好吧!!


说的太好了!
坚持不懈
离线龙知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2-09-27
这种事医院里太多了,唉……
离线杨秀春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2-09-30
彭波讲得有道理。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作为医生,救死扶伤是其神圣天职。作为病人以及病患家属,如果真的发生了一些不幸的事情,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找医院/医生的麻烦,甚至是借此机会去敲诈一笔之类的,应当理性对待。当然,如果真的是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是可以尝试着通过正当途径去寻求处理的。少数的极端事件,让医生和病人双方都成为受到伤害的群体。没有谁是赢家。

公民素质的提高,相关制度的改革,相信都是很重要的要去做的事情。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离线蔡家莲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2-09-30
看到这样的故事,真是太难过了。
离线龙莎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2-10-26
每次从十字路口经过我都会多看那些民工两眼,有时候看他们就那么睡在银行外面的地上,觉得很心痛
Get outside the box
离线贺佳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2-10-27
这确实不是医院单方面就能解决的问题,素质问题导致了信任的缺乏,所以悲剧才会不断的上演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