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210阅读
  • 9回复

惜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汪涛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1-06-20
下午正忙论文,接刘君电,说大概三点回汉,让我四点去本部,吃散伙饭。

印象中,刘君是个典型的中原人——农耕文明孕育下的兼具精打细算和富足的生活形态的人。
对于中国移动服务,他能准确地知道哪一项套餐能省多少分钟长话和多少条短信;而每逢吃
饭,他总是选择不起眼的小餐厅——在我看来卫生堪忧的那些小店,厨房和厕所在一起,摆
六个小桌都还嫌挤的那种,但是点菜的时候,虽然只有我们两人,也经常是三个菜。

大约在五点的时候,刘君来电说已在寝室,可以过去,听说我还在论文中,就让我先忙,弄
完了说一声就直接过去。弄完论文,已是六点。QQ他,问他时间、地点,他说去田园小观园。
我倍感诧异,这个不是他的作风啊!于是问他要不要换个地方,他说,就那地了,你不是一直
都想去哪里吗?我恍然想起,也许这一顿饭后,我们要过很长时间才能再见了,或许是一年,
或许是很多年。他这次,是发扬的富足的生活作风。

刘君本是护理学院的学生,因为学了一年也分不清动脉和静脉,所以转到动机学院去了,学自
动化。中广核集团跟武大的动机学院有联合培养的项目,刘君进了那项目,毕业前应聘到了中
广核,被分到深圳大亚湾核电站。因为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所以请了我吃了好几次饭了,
他准备再请我吃大学最后一次饭。

我走到小观园的时候,刘君已经到了几分钟了,老远瞧见我了,叫我。这个时节的小观园,位
置是比较难找的,一般都要提前预定。然而我们比较幸运,还有一张两人桌。每人点了一瓶啤
酒,但是都不是善于说敬酒词的人,第一次干杯说了几句祝福的话,以后就不行了,碰了杯就
往嘴里倒。听他说让他措手不及的公司安排:周四(2011年6月16号)的时候让他在25号的时
候前去公司报道。于是在周五的时候回家,呆了两天,今天赶回学校请我吃散伙饭,再用两天
的时间处理一下旧书,武汉的一些卡,日常生活用品;22号去新乡看望女朋友,24号坐车去广
州,25号可到公司。

我感到有些措手不及,因为这些天都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志在跟国际接轨的护理学院,
毕业论文的格式已经公布了四个不同版本,我们花在打印毕业论文的钱已经达到了20+或者30+,
但是最终版本还在待定;暑假将至,住宿的问题还没解决;而内科学中循环系统中的心律失常,
看的让人想要心律失常……对于刘君的即将离去,竟然没有一点准备,甚至根本没有想过他会离
开,只是觉得,还有时间。

我是护理1班,刘君是在护理3班。大一的时候需要邮寄一个包裹,但是找不到邮局,路遇刘君
——其实那时也是刚刚认识不久,就问他是否知道邮局在哪里。刘君也不知道邮局在哪里,但是
碰巧没什么事,愿意跟我一起找找。邮寄完包裹已是午饭的时间,于是请了刘君吃饭。没想到几
天之后,他又回请我吃饭。我告诉他,我请他吃饭是感激他帮我忙——大一那时也没有老乡,也
没有故旧,加之多数人听不懂我的普通话,可谓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相当大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刘君告诉我,他请我吃饭是回报我请他的饭——因为在他看来,跟我一起找邮局根本不能算是帮
忙,那时他反正有时间,况且找到邮局也给他自己带来便利,所以不值得我请饭,所以要回请。
于是我和刘君成为了很要好的朋友,四年来一直都是——虽然有时会和他在公交上吵起来,关于
时政。举一个例子,刘君竟然认为高房价是政府为提高CPI的一个措施,这让我惊愕不已,毫不
客气的反驳,使得公车上的人频频回首。

吃完了饭,我说在校园里走走,就走新闻院的那条路,其实是想送他回寝室,新闻院离他的寝室
很近。走到了去他寝室的路口,他又说想再走走,于是又走回到了小观园。出了小观园的侧门就
是东湖,而从东湖边走,可以很快的到达医学部。终于到了小观园,他笑着说,即使将来我没有
去广州念书,也还是有很多机会见面的,因为他有年假。我们拥抱,挥手。

回到医学部,洗澡,洗头,貌似酒意去了不少,一下清醒了许多,确切的感受到,刘君是真的要
走了,这一走,就没有人可以向跟刘君那样交心了。很遗憾为什么之前就没有预知刘君会走,以
至于在见面吃饭的时候,离别的情绪都没有酝酿足够,还只当一次普通的吃饭。心里一阵阵的难
过,想哭,但终于没有流泪。

刘君,farewell !
离线汪涛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6-20
友情提示:未用心阅读者,请勿灌水,多谢!
离线杨秀春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06-21
刘君本是护理学院的学生,因为学了一年也分不清动脉和静脉,所以转到动机学院去了,学自动化。
——这个句子好。呵呵。有时候我们描述一个事情,花费颇多的笔墨却仍然说不清楚。其实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就很形象的把那个事情给说清楚了。就像这个“学了一年也分不清动脉和静脉”这样。

和“刘君”这样的朋友相交,有一点点“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味道了。你和他当然算得上熟识的朋友,但其实又保留着一点点客气——这种朋友和“死党”是有区别的。“死堂”之间,基本上是没有任何客气了。但“淡如水的君子之交”,该有的客气还是有的。当然,此客气和世俗所说的客气又有区别。你懂的。

我最中意的离别,就是两、三个人——最多不要超过五个人——坐在某环境还过得去的餐厅里小小地聚一下,随意地吃个饭,最多一人喝一瓶啤酒,绝对没有人喝醉,绝对没有人不知所云的说酒话,没有人搂着你称兄道弟的要和你干杯,什么“感情深一口焖”,乱七八糟的。真正感情深的朋友,那个感情并不需要用酒来表达。用酒来表达的感情,也并非就有他说的多么深。

当然,老友相聚,痛饮一场,那又是另外一种快乐了。年少时候的同志相聚,大家都喝得东倒西歪,那其中也不乏纯真的情意。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下,我们对喝酒有着不同的理解。这都没有错。

Enjoy your last days in Wuhan!
[ 此贴被杨秀春在2011-06-21 22:12重新编辑 ]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离线张媛媛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06-23
离别总是让人伤感的
离线王友胜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1-06-27
好兄弟没关系,虽然毕业了。以后还会有机会见面的。
离线欧阳于蓝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1-12-03
今天才看到这篇文章~~
各人选择了不同的路 就有各人不同的方向~
别太在意别人的生活~坚守好自己的那份洒脱吧
离线汪涛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1-12-17
看来小马对喝酒是颇有研究的。不过我跟刘君大概是你说的那种“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实际上我们只是
觉得一点客气是礼貌,而不是有所顾忌或者什么的,我们之间从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

虽然人各有自己的路,但刘君真的是无法被替代的人。其实我们在本科期间,平时也各在自己的学部生活,
联系也不多。认真算算,现在跟刘君的联系和大学时相比,并不少,很是“淡如水”。但是需要的时候,
彼此可以依靠
离线王涛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1-12-18
很真挚的兄弟情谊
每个人都有那么几个平日可以不联系,关键时刻非他不行的朋友
不过,尽管分开,那份感情还在
离线彭波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1-12-18
朋友,珍重
    偏爱天才与疯子,
    觊觎一夜暴富或突然猝死,
          梦想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离线翟艳妮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1-12-26
很羡慕,这样的哥们。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