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时候,我们学院针对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做了一次调查。也算切切实实体验了一回这些表面风光无限的文化产业的窘境。
譬如说我们调查的京城百工坊吧,报纸上标题都说是“中国的卢浮宫”。实地调查怎么样?30多间工作室开门的没几家,100多位大师我们楞是一位没见着。建成初期的时候媒体都夸张的说这是民族工艺品的再次焕发生机,结果我们到工作室采访内一位老奶奶,她说这地方除了经营“燕京八绝”等名器的少数工作室能赢利,其余的一个月赚还抵不了房租。
再说中国动漫,影视剧。每年都用报纸大肆报道怎样怎样了。事实是,中国每年拍的电视剧,电影能赢利的能有20%就可以谢天谢地了。没有大导演,大明星,大制作,能赢利的可能微乎其微。即使有《疯狂的石头》,《人在囧途》这种黑马出现,也未能改变这种大环境。
中国的文化创意产业怎么了?
这个先不说,先说最近我们上课时老师问的一个问题。世博会那个馆最漂亮?那个馆最次?
很多人肯定想都不想说是中国馆最漂亮,最次难说。
我们老师去过世博会,他说,在所有的展馆中中国馆最次。
为什么?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中国馆展示了五千年的文化精髓云云。对,我们是文明古国,我不展示文明展示什么?但是,凡有历史很厚的国家你去查一查看一看,文化产业都搞不好。美国为什么文化创意产业那么好,因为他们没有历史,他们创造历史!
说忘记历史可能太大逆不道,可是我们有没有必要太过于去宣传历史?我很质疑。报纸上时不时有新闻说某某县跟某某县砸了多少钱在挣一个谁谁的故居。电视上播谁谁故居又翻修了。
各位可能又要说了,中国的文化产业也在创新。可能我觉得更多是种翻新吧,电视,电视重拍,什么题材流行一窝蜂跟着拍,什么类别小说流行,一窝蜂跟着写。
历史终究是有限资源,用一点少一点,翻一次难一次。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来说,历史可能真不见得是个好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