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会主持人:向鹏
月会主题:人生的得失
人生中时常要面对一些取舍抉择,以及随之而来的得失。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它们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轨迹,彰显着我们的思想品行。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人生中的得失问题?各位家人可以结合自己或他人的经历,分享你的思考和感悟!
注意事项:
① 发言须紧扣主题 ;
② 为节约时间,请与会同学提前把发言写好 ;
③ 每位同学的发言及自由交流时间控制在4分钟以内 ;
④ 会议开始后,请同学们免掉问候,直入主题 ;
⑤ 迟到的同学无需在群里向大家致歉,私聊会议主持人就行 ;
⑥ 主持人会提前将发言顺序通知到大家 ;
⑦ 会议期间请听从主持人的引导,严守会议纪律 ;
⑧ 会议期间字体统一设成: 11号、宋体、黑色 ;
⑨ 会议期间回复讨论中严禁使用网络用语 ;
⑩ 会议期间请避免跑偏话题,节约时间 。
廖文瑶:
人生的得与失
感觉随着年纪的增长,看待人生“得失”的心态也越来越平和。之前觉得,“得到”是必须的,我付出了时间和努力,就一定要得到什么,没有得到什么,这些努力都是没有意义的。但是经历的事情多了,我也渐渐发现,“失去”也是一种体验,承受“失去”又何尝不是一种成长。
在成长的过程中,在生活里,我们时时刻刻面临着选择,当然,我们也要能承受选择的后果,承受“得与失”的后果。大一刚入学的时候,我参加了学生工作的面试,很紧张,觉得自己表现得不好,学长姐的提问也答得不好,后来没进,很失落。再后来,在媒体写作课上表现突出,老师邀请我一起做厦大国际的公众号和采访工作,这对我来说是意外之喜,使我很振奋。再后来,我尝试了很多自己没试过的事情,被拒绝被否定,但是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其他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是敢于尝试和从头再来的勇气。
在人生的长河之中,短暂的得失只是一刹花火,它给我们生命带来波动,使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永不服输、永不屈服、永远有重新出发和面对得失的勇气!
王胜博:
素兰的家人们大家晚上好:
说到人生的得与失,最先想到的莫过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了。其实这一句话就解释了事物是发展的,普遍联系的这一哲学观点。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事物总是处于螺旋上升的状态,因此短暂的下降并不能决定其发展状态;而从联系的观点来看,一个事情的得与失与其他事物又存在着联系,你无法确定目前的事情好坏会与其他事物产生怎样的影响。
正是由于我们身处的是这样一个世界,因此大家应该都能够感受到,得失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以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比如我高考发挥比较好,进入了一个优秀的理工大学,但是进去之后才发现,自己贫瘠的理工学识与别人那些很早就开始培养理工能力的学生完全没法比较,很多教学资源都没法倾斜到自己身上,最终度过了平平无奇的本科四年。所以并不是说高考考好了以后就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还是要靠自己的后期发展。
还有一点就是,考研的时候选择导师,二选一。一个是名家教授,一个是研究员。由于有人提前联系了教授,我最后没有拿到教授的学生名额,但是进入研究生才发现其实教授一般都不带学生,而是交给其他人带,选择研究员担任自己的导师反而是一个合理的选择,而且我的导师也非常厉害,也让我研一就接触到了一定的科研项目。
虽说我这些经历也不是什么大风大浪的事情,不过人生大部分就是由这些小小的起伏构成的。很多事情,由于自己眼光短浅,经历缺乏,很难看透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我觉得还是要学会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相信在不断的人生经历中,慢慢就能开发出自己的人生见解吧。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无论人生高低曲折,有能力的人总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吴吉海:
家人们大家好!以下是我的分享。
对于每次点外卖能选一个小时的我来说,今天的主题很难。今年年初的时候换手机,看了一款很喜欢的,然后就开始在网上搜这款手机的参数,搜完以后觉得不好,又开始找其他手机,然后又对比,看看其他人的评价,看各种测评,前前后后纠结了一周,记了一堆手机的优缺点,那时候感觉自己都可以去卖手机了,最后买了最开始看中的手机。
为什么很多时候会纠结?很多时候我觉得是我对所有的选项都不满意,生活又不是做单选题,没有那么多绝对正确的答案,只有相对合适的答案。那自然而然就会去对比,去纠结。所以有时候拿不准就要大胆的去试错,趁着还年轻。就像小马过河一样,听再多经验不一定适合自己,最终还是要自己去尝试才知道合适不合适,觉得可以,就继续向前,不行,从头再来,二十几岁的青年人应该过得有冲劲。
彭俊昌:
(代 彭昌俊)
素兰家人们,大家下午好,俗话说,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我们在人生中一次次抉择中,都会影响后面的得与失。下面就是我对人生抉择的理解。
在大事方面,要和亲人,老师,朋友沟通,比如高考填志愿,我向我们班主任咨询,和家里两个姐姐商议。比如大三了,我们要考虑毕业后的工作,就和老师,学长,同学沟通了解我专业就业前景。
对于得失方面,如果事情已经发展成自己不想看到的结果了,不要沮丧,人生的路还很长,不能因为一次的失而一蹶不振,影响后面的人生,或者换着思路想,这次就当买经验了,想想自己为什么做了错误的抉择,积极改正。
这些就是我的个人理解。祝大家暑假快乐。
王江雷:
人生的得失
各位家人好!我曾经因为某段感情而伤痕累累,身边知情的人都安慰我说坚强点、看开一点,失去了也没啥了不起的。那时我才知道,安慰别人总是简单的,置身其中,才知艰难。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缓不过来,一直是我的一个心结。讽刺的是,我大学买的第一本书,就叫《舍与得》。
时间不是治愈一切的良药,生活才是。现在回头,很多东西慢慢淡去,很多无法释怀的事,早已放下,与世界达成和解,与自己握手言和。那些心里的积郁了多年的水,也逐渐被阳光蒸发。努力做到所有心里想的那些美好的、热爱的、晴朗的事情,得与失,我都心存感激。
得到又如何?失去又怎样?人间一场,终归要活得坦坦荡荡。
(江雷)
彭孙凤:
家人们:
晚上好!得与失是人生中无法避免的一部分,它们构成了我们独特的人生。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无论是得到还是失去,都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当我们面临失去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接受和释怀,相信未来会有更好的机会和可能性;而当我们得到一些东西时,我们要感恩并善待它,同时要明白它可能会带来新的责任和挑战。所以我们要接受人生的不完美。人生中的得与失往往是相对的,一个人的得可能意味着另一个人的失。要学会从得与失中吸取教训和经验,不断成长和进步。
非常期待八月份的年会跟家人们团聚[哇]
秦齐堰:
人生的得失
各位家人们晚上好,以下是我的发言:
得失这个话题不禁让我想起高中时候在学化学表达式时,化学老师兼班主任经常对我们说过的话:有得必有失,要保持能量守恒。这里面蕴含着许多人生的道理,只是当时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已,想要做到有得而不有失,这是不可能的,就像我们一直想的永动机一样。得到同样意味着失去,只不过失去往往是隐形的,发生在我们所看不到的地方,我们也并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失去上;很多时候,得到可能立即就得到了,但失去却并不是立刻发生的,可能要过很久才后知后觉的发现。
对于整个人生而言,得到和失去我觉得是很正常的事,我们应该做的便是以平常心去看待,不因为得到而喜悦,也不因为失去而悲伤,《飞鸟集》中有句诗: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繁星。是的,当你为短暂的得到而喜悦停留时,你又如何会知道你会不会乐极生悲呢,当你为眼下的失去而悲伤一蹶不振时,你又如何知道你会不会错过更大的得到呢。当然我也承认,失去所带来的代价是很大的,往往会让我们很痛苦,也很难熬,我记得在成都一次和小马哥聚餐结束回去的时候有聊到类似的话题,小马哥当时是用佛教的话语来帮我解答的,大体意思是:人来到世上就是来体验痛苦的。我们应该看淡得失,遵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且将它做好,朝着心中的方向,一路向前,自强不息。
向宇龙:
大家好!
我想分享我对“得失”的几点感悟。
首先,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得失。人生并不是线性的,它是一条曲折的道路。得失不是绝对的好坏,而是相对的。有时,失去某些东西可能让我们有机会追寻更好的事物;而得到某些东西可能也伴随着一些不确定。因此,我们要以宽容的态度看待得失,以更全面的视角思考问题。
其次,我们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在人生的得失之间,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应对。每一次得失都是一个机会,无论是成长的机会还是反思的机会。我们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相信在未来的人生旅程中,还有更多值得追求和争取的机会。
最后,正确看待和处理人生中的得失问题需要我们以开放心态、积极心态和平衡心态来面对。我们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得失,积极吸取经验教训,并追求内心的平衡。相信在我们不断地成长和进步中,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处理人生中的得失,创造出精彩而充实的人生。谢谢大家!
龙滕:大家晚上好!
在我看来,一个人看待和处理人生中的得失问题,最是容易陷入两个困境:一是全部都想得到;二是懊悔已做出的抉择(如果当时那样就好了)。
对于第一个困境,俗话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舍和得既是矛盾的两面镜子,同时也是互为结果,相辅相成的,所以应该平淡地面对得失。
对于第二个困境,我只能说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那就应该顺应自然,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眼前的事情,注重当下,而不是在懊悔过去的决定,毕竟生活还要继续。但是,我们还有更好的选择,就是在每一次抉择做出前都能深思熟虑,为以后的自己减少遗憾。
祝我们永远开心!
陈江俣:
各位素兰家人晚上好,我是陈江俣。
关于得失问题,自古以来就有非常多的名言典故:“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这是孟子在告诉我们对于得失要有正确的取舍;《塞翁失马》中“此何遽不为福乎”、“此何遽不为能为祸乎”,这又是在和我们强调对得失观念的看淡。我们不应过于注重当下的得失,而是要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的来看问题......
我认为这些价值观念是非常正确的,而我们从小就被灌输着这些价值理念,理应受到其影响,从而成长为一个三观正的,积极向上的人。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依旧能够看到许多人在面对得失问题时出现了取向偏差。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前些日子抖音上有这样一条视频,是一位母亲在高考百日誓师大会时向儿子告诉了自己患癌的真相,评论区的许多人,包括我自己,第一反应也是,这样不会影响孩子的高考吗?
我自己也有类似经历,也是在我高二高三的那段日子里,我的母亲确诊了一项蛮严重的疾病,去长沙做了好几次手术。我父母也是怕影响我,骗我说只是去长沙做眼睛的复查(因为我母亲之前视网膜也出了点问题,这个我是知道的)。可是我还是在一些蛛丝马迹里知道了我母亲的真实情况。也是为了不让父母们担心,我装作不知道的样子,继续这也学习生活。所幸是我母亲情况一天天好转,现在已无大碍。可回想起来,如果那个时候真的出了什么事情,我会后悔吗?我家人会后悔吗?没有发生的事情我不敢去说,我只能感叹着人生的幸运。
我们现在好像对高考看得太重了,更深来看,就是对得失看待的太重了。高考很大,很重,可是和我们的整个人生相比,它好像又很小,很轻。这也正如我第一段里提到的,这只是当下的得失。像这样当下的得失观还有很多,比如过度宣扬的加班文化。我已经看到好几篇宣传推文,内容是孕妈妈为了项目熬夜到多晚多晚,员工为了方案加班了几次几次等等。当时我就在想,这些得失的取舍,真的正确吗?这些拿出来宣传,真的是合适的吗,是我们社会对于努力、奉献以及取舍的价值观念在发生转变吗?
我作为一个大学生,人生履历着实是不够,对于这些,我很茫然,也无法去过多评议。我现在希望做到的,也是我能够做到的,就是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不为自己没有选择的道路而后悔,这也就是我目前对于得失的理解和取舍了。至于能走到什么地方,那就顺其自然吧。
向依苹:
(代 向依苹)
大家晚上好啊!
人生无常,得失不定。我们总会在生活中得到些什么,当然,也会失去些什么。我记得我曾经读过一本书,“当我们把鲜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把泥土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是我们自己的双手。”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些人,只在乎自己失去了什么,算计今天失去了多少,明天就要拿回多少,只看重自己的利益。我记得我的初中语文老师说过,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舍和得既是相互矛盾的,也是互为结果的,小舍小得,大舍大得。得失之间要有一颗平常心,你得到的最终不一定是你的,失去的也不一定不会再有,其实不用太在意,就像我,失去了8月份去见自己喜欢的人的机会,可是我得到了实践历练和与大家见面的机会(虽然我很想二者兼得)。
得到和失去只不过是人生中必要要经历的选择,我觉得不必太过在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
向佳越:
代发:
家人们,晚上好!
初中无意记住的一句话,成为了现在比较乐观且豁然的一个我。“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它是我学会应对得失的开始。可能是一开始对徐志摩这句话的认同与倾向,我不断探索和接触一些洒脱乐观豁然开朗的故事与人物,并期待自己成为那样的人。慢慢的,我也在面对得与失时开始有了自己的一套应对方式。
人生之得本就是一件幸事。我不掩盖“得”的快乐,也不掩饰因“得”而发自内心的骄傲。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深知“得”之难得;“福兮,祸之所伏”,我也深知,“得”也可能意味着“失”的到来。这些足以让我在“得”时能够保持清醒,不至于过骄过燥,由得变失。
人生之失本就是必然。人生这条路面临了太多选择,有选择就有得失,有得失所以人生处处充满权衡利弊。失去并不可怕,因为失去也可能是另一种的得。前几天参加了一项竞赛,虽然忙碌了一阵子做出过不少努力,结果却不如人意。但与此同时,这也给我了一次好好静下心来研究和向别人学习的机会,拥有了更丰富的经验。曾经因为上了黑车被坑了钱,但失去的钱买了个教训和警醒,让我学会了怎么不被宰的技巧和如何保持警惕性。如果每一次的失之后都能保持冷静和释然,那我们就会迎来另一种得。再说人生一逆旅,我亦是行人。天地太辽阔了,人如沧海一粟。生命也太短暂了,每一时刻都觉得格外有意义。这时候就感觉得失就没那么重要了,一切自有定数,得失看淡。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伍双:
素兰家人们下午好!
我们常常在某些抉择上,我们往往会纠结,选择了这个,又会失去了那个。常言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而我又是一个选择纠结症患者,又因为目光短浅看不到背后的舍与得,放不下面前的芝麻,却丢了身后的西瓜。但是面对已经过去的,我们也要学会放下,心中总是担忧着已经发生的事情又怎么能更好的面对未来呢?舍,舍弃的是过去的我们,得,得到的确是未来更好的我们!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王彬:
(代 王彬)
素兰的各位家人们,晚上好。
这次月会的主题是“人生的得与失”,这看起来是一个很大的题目,面对这个话题好像总要和某个人生中巨大的抉择联系在一起,但有时候觉得我们在生活中会面对的得失并不总是和那些需要“严肃面对”的决定联系在一起,或许也是因为我本身是一个比较标准的“没有规划”的人,我生活中许多得失都是偶然知晓的,比如今天出门绕了原路,没赶上公交车,但是却遇到了一杯好喝的咖啡。我面对的得失多少是这样的,所以我好像很被动的接受这些得失的到来,但其实很多时候我还是乐于去接受、去体验这种“被动”的生活,总是有得失,总是有遗憾,但总有收获,因而我好像也比较能接受一些遗憾的到来,也算是“没有规划”的体验派的一种天赋吧。
彭涵宇:
各位素兰的家人们:
晚上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我们应该都听过的,这个故事提醒着我们一些人生中的得与失其实并不如表面上所反映的是一种福或是一种祸,而会可能在以后的人生长河里出现反转,所以有时“福非福,祸非祸也”。
面对这种情况,我更想跟大家探讨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面对人生中的“得与失”,我们要有一颗平常的心,学会平淡地接受“得”,也坦然地接受“失”。人生里有太多的“得与失”,我们无法避免,那因一时的“得”而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又或者为一时的“失”而郁郁寡欢,暗自神伤是否应是常态呢?在我看来,这中处理方式是不当的,但并不是指不能因“得”而喜,不能因“失”而悲。我们应该在喜悦之后,更加去珍惜“得”;在悲伤之后,更加热爱生活,困于一时的“得”与“失”都是不可取的,怀着一颗豁达的、热爱生活的心才是更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