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跟随彭先生去北大、清华,和获得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树人奖教金的老师们吃饭,收获良多。其间老师们谈起一个问题,就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比较普遍的结论是,清华绝大部分同学都非常聪明,老师稍微点拨两句,他们自己就很上道。班主任80%的时间是放在有问题的同学身上的。这样的同学一个班就一两个,但他们令班主任耗费了大部分的时间。严重者甚至有发生自杀倾向的。其中一个班主任老师好像经历了两次学生自杀或产生自杀念头,一个是尝试自杀了但成功抢救过来了,一个是有念头但没有实施。
北大也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大家认为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孩子进大学以前都是天之骄子,被保护得太好了,除了学习,什么都不需要操心。来到北大清华后,因为身边同学都非常优秀,他们发现自己没有那么优秀了,世界也不再以他们为中心运转了,心理上就产生了落差,从而产生很多问题。体现在学习的结果上是,清华的班主任老师说,大概有超过10%的本科同学会延迟毕业。当然,待人接物、与人相处、个人卫生等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很多。
一个老师说,看到这些问题,自己作为家长,对孩子再有没有过多的要求,成绩啊事业啊都不重要,就平安活着健康长大就好了。
听完这些故事,我突然觉得20年前我上大学时,我们那时虽然条件比今天艰苦,活得很糙,但好像很健康,老师们说的这种情况好像真的不多。
内容来自[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