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出现过剧荒或者歌荒,每到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呢?
我想,解决办法无非以下这么几种。
共享朋友的经验,也就是叫好朋友推荐电视剧或者歌单,这种情况可以避免自己乱找乱看带来的不精确,节约时间,不浪费感情。这么模式应该包括你从论坛中获得的安利,论坛是个小社区,和朋友推荐模式本质一样。
另一种办法就是在搜索引擎里面输入关键字,在弹出的数以万计的资讯中慢慢的找。这种情况有几个麻烦的点,一个是弹出的资讯太多而有用的太少,浪费时间,一个是我们对目标属性描述的关键字太少太片面。
在很久以前,我们基本上都是利用第一种方式。进入信息时代后,我们很多人初步学会了第二种方式。随着各种概念兴起,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推荐算法等,有人开始想着利用信息技术揣测用户(目标)的心理,如各大视频平台、购物平台。利用你的历史数据给你打上各种标签,更过分的,利用手机的传感器,窃取你的行程和你说过的话,然后给你推荐一些商品和内容。
如果说每个标签就是一个坐标元素,一个人被打的标签越多,他所处的“位置”就会越精确,他的周围的人的标签都是和他差不多的。这个人就像被困住了,困在由关键字“围成”的空间里面。
这种情况近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虽然国家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很多APP似乎没有收手的打算。
我最近的感受,以微信为例,我最近搜索EDA方面的内容比较多,微信就是不是给我推很多的课程的广告,显然,我成潜在的目标用户了。
而B站上,给我推的也是一些我常看的内容,十分相似,且越来越精确。有时候本科的宿舍群聊天,我还对一个室友调侃说,你们推荐算法搞得越来越牛了。某一天我躺在床上刷视频,突然感觉被拿捏的死死,我喜欢看什么它就推什么,有一种被圈养在关键字围成的笼子里面的感觉。因此,我才想写这篇小记,也算一种反思吧。
俗话说,胳膊拧不过大腿,我们个人的力量掰不过那些公司。我们想不被窃取数据,一方面是发现了就举报,交给国家,另一方面就是自己不用这些APP。当然,还有温和一点的办法,就是严格要求自己,不要沉迷。
本质上,推荐算法是好的,对我们的生活是个利好。但出现这种情况有量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APP从不法渠道获取用户数据,并利用推荐算法筛选目标。另一方面,我们自己的沉迷行为会给算法提供大量数据,算法会基于这些数据给我们推荐更加精确的内容,这是个正反馈的过程,有点像作茧自缚。 因此,不要沉迷,不能沉迷,这算是我自己的一点反思,所述的内容也仅限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