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29阅读
  • 0回复

2021年6月QQ会议记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马慧龙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1-06-13
主持人:马慧龙

|月会主题:
            

当今如何阅读?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们只有通过不断地读书,汲取书中经验,天长日久,才会积淀成为一种素养。如今电子产品的普及,让人们不一定需要捧书阅读,而是变得片段化,阅读的内容也不再限制于文字了。但在纷杂的信息中找到需要的内容也变得困难了。

对于现代的阅读方式,大家有什么技巧或者经验吗?在当今应该如何阅读,如何获取我们想要的知识呢?有哪些优秀的平台可供我们选择呢?期待大家的分享。

|注意事项:

① 发言须紧扣主题 ;

② 为节约时间,请与会同学提前把发言写好 ;

③ 每位同学的发言及自由交流时间控制在4分钟以内 ;

④ 会议开始后,请同学们免掉问候,直入主题 ;

⑤ 迟到的同学无需在群里向大家致歉,私聊会议主持人就行 ;

⑥ 主持人会提前将发言顺序通知到大家 ;

⑦ 会议期间请听从主持人的引导,严守会议纪律 ;

⑧ 会议期间字体统一设成: 11号、宋体、
黑色 ;

⑨ 会议期间回复讨论中严禁使用网络用语 ;

⑩ 会议期间请避免跑偏话题,节约时间 。
|个人发言:
【张娟】大家好,以下是我的分享。就如这次主题所说的,人们已经很习惯电子化且碎片化的阅读方式,阅读的内容也不再限制于文字。短视频平台的流量火爆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电子化和碎片式的阅读方便、快捷,一方面,这种方式便于人们迅速汲取信息,与快节奏的生活相匹配。另一方面,如果想对一个问题深入、全面了解,仅靠碎片的信息是不够的。大家都知道,法律是不断变化、更新的。虽然大的修改一般不会突然出现,但是在具体的问题上,经常会出现“新法”。我现在法律知识的更新很大一部分就是靠着法律圈子朋友的朋友圈。比如说一部常用的法律修订了,最高法出新的司法解释了,朋友圈里就会冒出好几条相关内容,随便点开几篇文章,自己对这部法律的重要修订之处也就差不多了解了。但是要说对更新的内容全面的了解,思考修改背后的法理,仅靠点开几篇“朋友圈”那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自己对比新旧法,对修改的地方反复推敲。但我想,无论选择何种阅读方式,保持阅读的习惯,汲取新知识,就是不断进步的。


【龙书培】#当今如何阅读?#
当今阅读的方式很丰富,包括碎片化阅读、体系性阅读、为了获取知识的阅读、单纯不带任何目的性的阅读……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关于阅读方式方面的心得感受。

关于“碎片式阅读”,碎片式的阅读是当今社会极为常见的一种方式,比如我们日常阅读微信公众号文章、新闻资讯等等。碎片化阅读可能会给人一种——加起来其实花费了很多时间,但却没有实质性收获的体验。我认为,我们不能排斥碎片化阅读,因为这是现在快节奏生活不能避免的,而且某些新知识的产生本身就是有阶段性的,比如,我们学习法律的同学,今天法院出一个新的案例,明天国家颁布一个新的法律,这些知识都是碎片式产生的,我想很多行业可能也是如此,所以,我们不得不适应这种阅读方式。

我个人的心得是,我们可以用一些工具把碎片式获取到的知识和信息整理起来。我喜欢使用的是“印象笔记”,只要复制链接发给印象笔记,它会自动帮助我收藏整篇文章。过段时间,把这些碎片式获取到的东西按照标签整理一次,再体系性地回顾阅读,会发现收获颇丰。

当然,阅读这件事本身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进行沉浸式思考,一旦有了大片的时间,我们更应该多用在阅读上,这是我目前做得不够的。

我相信,选择高质量的作品,阅读可以带我们对抗生活的虚无和精神的疲乏。当真正投入阅读并有收获,输出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姚俊杰】各位家人们大家晚上好!
阅读这个词感觉已经有些久远了,因为自己似乎已经很久没有读过一些闲书,所看的也仅限于网络上查找的电子版专业相关的科学论文文献。但其实阅读吧,不管是文学哲学类的“闲书”还是数理工科类,都应该是相通的

拿我们现在读的物理类论文来说,一般比较重要的需要仔细研读学习的论文,老师或者我们自己都会将它打印出来,用各种记号笔在上面做笔记,做标注。这种实打实的笔记标注是和在pdf里标注和笔记的感觉完全不同的,而且事后讨论文献的时候要找到对应地方的笔记或者原文都感觉很方便很顺利,不像电子版的有时候找半天找不着甚至直接忘了有这回事儿。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科学研究,但具体的原因解释忘了,总之就是纸质版的阅读起来记忆会更加深刻,而且调动神经和肌肉系统协同做的纸质笔记更加实在也更加有记忆点一些,下笔写的时候可能也会不自主地强化了相关的记忆。像文学哲学类的闲书也是,有条件的话还是觉得用纸质版的更加有感觉一些,不仅更能留下印象,翻页起来也更加有感觉,有“阅读”的感觉。

其他的我倒是没有更多的感悟了,谢谢大家!


【秦世芳】各位素兰家人们晚上好随着电子产品和各种公众号的兴起,阅读也逐渐变得碎片化。我平时喜欢记录我的阅读感想。不管是纸质版还是电子版,我都会做一些笔记。常用的软件就是onenote,这个笔记软件比较有条理,工具也很多。阅读的时候可以先记下文章脉络,然后再去梳理论证逻辑或者是精彩故事。如果时间很短的话就会用备忘录临时记一下。大概就是随时记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是突然蹦出的想法。
阅读平台的话除了手机自带的APP,查资料我喜欢去知网,找数据可以去中国人民政府官网或者是wink。此外还想给大家推荐夸克,没有广告且页面很整洁。


【吴伟】当今如何阅读?这是一个大课题,我自己没有什么好的技巧或者经验。只能说说我目前怎么读书,有哪些不好的习惯,以及可能的改进的方法。
就像主题通知里面写的,当今信息比较碎片化。碎片化的知识利于传播,但是他不成体系,适合当做消遣娱乐。我们沉下心阅读,本质上还是希望获得完整的阅读体验,以及学到比较系统的知识。

在我办公室一体机的logo下面,我贴着彭雪枫将军的一句话:人到不如意的时候,谈话之外最好还是读书。字写在我随手撕下来的稿纸上,时间久了,纸已经卷边了。

我今年的阅读就是从人处于焦虑的状态开始的。从去年回到研究所开始,我整个人就处在比较焦虑的状态,大年初一过生日的时候,米姐送了我三本书,我就从这三本开始读,除了鲁迅杂文,读其他两本的时候一直是断断续续的。

从鲁迅杂文开始,我又到微信读书读《鲁迅全集》,断断续续读了先生的一些杂文和小说。中途又买了一套《毛泽东选集》,读了前两本,感到疑问颇多。又在微信读书上面读《毛泽东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希望自己读完之后能够对中国近代史了解多一点,再去读《毛泽东选集》。科研任务紧张的时候,阅读就断了,有时中断长达两星期。后来又加上练字和跑步恢复身体,阅读的时间更少。所以到现在为止,鲁迅全集没读完,毛泽东传也没读完,不过我的焦虑倒是减轻了很多很多。

同时开多条战线一直是我的一个大毛病,另一个大毛病就是爱玩手机,导致阅读的时间少。说实话,我的可以任务也不是那么紧张,如果愿意,时间还是很多的。我在床头放了《史记》和《左传》,就是希望睡前少玩手机多看书。但是直到目前为止,也没读几篇。高中毕业后我的文言文水平急剧下降,大学补了两年,考研的时候又开始急剧下降,导致阅读古文的时候特别吃力。这又扯出我的另一个毛病,就是阅读好高骛远,我阅读目的性太强,只读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这也导致我常常不能读完。

总的说来,我阅读的几个不好的习惯就是:(一)开多条战线,精力不集中,书还是要一本一本读的;(二)爱玩手机,极大占用休闲时的阅读时间,我想这是我们很多人的通病;(三)目的性太强,对不同的书有偏见,且眼界狭小,好高骛远。我心目中阅读不该是这样的,良好的阅读不该有所局限,目的性那么强,而是应该多看看,去体验阅读本身的趣味。

改进的办法其实有针对性的来就行,但是执行的难度嘛,应该很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难度最大应该是第二条,毕竟这是和个人的惰性做斗争,但是改正的可能性不是没有,我相信人的精神力是很强的。

最后以彭雪枫将军的话与大家共勉:人到不如意的时候,谈话之外最好还是读书!


【王彬】因为媒介的改变,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碎片化,碎片化的学习,碎片化的工作,好像什么东西都要求我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进行。
但我仍然认为阅读和其他与审美有关的行为是要尽量避免碎片化的。在我们用碎片化的时间来阅读一本书 看一部电影 欣赏一个戏剧的时候,很难有连贯的思维和想象来构建自己对作品的认知,最后不但不能有一个简单的主观感受,反而连对作品的基本认识也会出现偏差,当我们只用只言片语就来进行阅读的时候,就容易出现"无法审美"的现象。碎片化的时间让人失去了主动欣赏的能力,也消解了美,如今大行其道的道德审判先行,审美的倒退,奶头乐文化大行其道无不与近几十年来电子媒介的发展使连贯的时间被打碎有关。
当然,不是说我们不能用碎片的时间来阅读,我们大可用各种片段化的时间读书看电影,但切记要能够把片段连续 不要片面地分析和感受,不要被动地接受碎片化的信息,学会筛选,学会判断,学会独立思考。


【李喜】各位家人大家晚上好,下面是我这次月会的分享:谈到阅读,我觉得如今这个时代应该是阅读门槛最低的时代,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都是唾手可得,但另一方面不得不说如今也是阅读最少的时代。
记得当初找工作时,便有个想法,工作后不能忘记阅读,而且要多读书。现在回想过来,好像读完的书很少,《娱乐至死》读完不久,《务虚笔记》和《平凡的世界》还刚起步,好像远离当初的目标不少。我觉得现在的社会犹如《娱乐至死》中所说的,只不过不是电视,而是互联网及其衍生物,通俗点就是流量,是人们在表面的“幸福”、“快乐”中无法自拔,甚至不知不觉。我觉得阅读要想成为一个习惯,首先大家得静下来,某天我会突然发现自己“快乐”地刷视频打游戏甚至是出去玩后,心灵上好像还是一片虚无,因而决定拿起纸质书,慢慢多给自己一点阅读的时间。当然,不得不承认这个是个过程,后续还会互相拉扯一段时间。
关于读什么书,我觉得各凭喜好,但有些书也不能算阅读,比如网文玄幻啥的,那充其量算是闲暇打发时间,其他的像专业书、工具书、文学书我觉得都可以,不必功利,阅读应该是一个给自己一个自由的小世界,而不是束缚自己。
另外,如今手机确实诱惑力很大,我自己还是决定买纸质书看,“媒介即隐喻”,纸质书总能给人一种严谨感,写在纸上的总归是要多加思考的,也可以让自己多思考吧。
最后,我觉得大家都得警惕“快乐”的事,如今各种娱乐层出不穷,花样百变,当沉迷其中时,收获的除了短暂的快乐,就是丧失了对社会对生活的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希望大家能拾起阅读,给自己内心一份安宁。


【蒋丹】大家晚上好!以下是我的发言:我觉得阅读应该要循序渐进,一段时间内专心致志地只读一本书,但并不是要你一口气全部读完,可以规定在一段时间(比如一周内)读完。尤其是在读一些难懂的书时,更应该放慢速度,慢慢理解了书里每句话的意义,再继续读下去,阅读过程反复品味,用心去感受。同时可以记录下书里的精华语句,对书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读完一本书以后,看着自己摘录下来的语句,能够快速回忆起书里的故事,并从中提炼出有用的话加以运用。
一本书在不同的时期阅读,会有不一样的理解。第二次读同一本书时,因为已经了解了整本书的内容结构,相较于第一次会读的快一点,但读到书里的精彩情节时,还是要仔细阅读这些部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


【王胜博】素兰的家人们大家晚上好:生活在信息时代,阅读的当时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一定是纸质,甚至不一定是文字。我们已经不用刻意去找书阅读,大量的信息已经在自动向我们靠近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在某个购物软件上搜索过的东西,那一个类别都会推荐给你。你喜欢的视频类型,游戏,动漫等等,都会自己跑出来让你阅读。这是因为智能算法已经普及,推送变得越来越频繁,我们难以在推送给自己的喜欢的东西之间,自己去探索新的阅读内容。
我自己会比较厌恶这种不断向你推送的东西,尽量不去点它认为我关心的东西,有一点故意和它对着干的感觉,需要什么再去找,这样会好一些。当我需要纸质书籍,仔细研究的时候,再去图书馆借,去网上买。如果只是查阅,就会选择电子版。而视频,小短片之类的,我会更关注于内容而不是那种很有吸引力的标题。
所以我觉得现在想要阅读,更加需要主动选择,理性判断。不能让推送过来的信息淹没自己。我也希望软件的算法不要那么无孔不入,多给我们一些空间,去感受真正的阅读。


【周小诗】大家晚上好!如何阅读,或者是说如何更好的阅读,我觉得我目前并没有很好的阅读技巧,对于阅读,我应该算停留在喜欢读,慢慢读,不求甚解的读。
我今天说的阅读,应该是定义阅读一些文学著作,阅读于我而言,更像是一种心理的安抚,每次阅读,都会让我感到一种安心,而长时间没有阅读可能就会让我变得焦虑。每次的阅读时间也不长,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我就可以得到满足。
大部分时候,我的阅读设备都是简单的纸质书籍,因为感觉这样更加原汁原味,有时候也会使用移动设备,毕竟方便,觉得比较好的平台就是微信阅读,感觉是一个宝藏软件,另外一个是英语阅读,这个软件既可以让我学英语,还能让我收获读书的快乐,做到学习娱乐两不误,哈哈哈。
其实虽然我的读书模式不能让我成为出口成章的博人,但是也不能否认读书给我带来思考方式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同时我也很想了解为何有人在看过大量书籍后能够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吸取大家优秀的阅读模式。


【田鹏华】素兰家人们你们好,以下是我的发言
在当今社会中,能够静下来读完几本传统书籍已经变成一件有点奢侈的事情,一来没法找到完全合适的时间,二来书籍本身稍贵,也不利于存放。很多人因此选择了电子书或者听书平台这种可以随时拿起放下的方式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
当然,阅读也不止书籍这一种获得知识的方式,论坛,视频,直播,实时报道都是不错的,举个例子,你想了解最新的鸿蒙系统,你可以关注华为的官方微博,或者去找它的最新文章,还有鸿蒙的官方发布会。网络的体量虽然快速和庞大,但是却会充斥着许多对立的信息,这时候你就可以博采众长,带入自己的思考。
所以说,如今的阅读没必要拘泥于哪种方式,时间充足可以硬啃全书,时间短就看几篇帖子,刷两个视频,随心所欲,阅读本该如此。


【陆志威】哈喽,家人们晚上好呀!今天的话题是阅读,阅读这件事情毫无疑问是充斥在我们生活中各个角落的。
对于我个人而言,我的阅读主要集中在两部分,一部分是碎片化阅读,包括刷知乎刷微博看小说,在我闲暇的碎片化时间我就会进行这种阅读。对于这部分,我只想说尽量避免这种无目的性的阅读,少刷少看,因为一方面这种碎片化阅读还是挺让人上瘾的,另一方面现在大数据推送会让你只看到越来越多你想看的内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然后整个人容易焦虑偏激。
另一部分就是日常看论文了,对于这部分我的心得就是:1、先看摘要和关键字,然后跳到结论,如果满足需求就到第二步,不然就放弃;2、阅读文章主体部分,先扫一遍图表、标题和图注,看完这些就大概了解文章的主体内容了,然后判断这篇文章值不值得精读,要不要就此打住;3、如果值得精读,那就详细看实验部分和讨论部分;4、最后做做笔记,整理下文章。
好的,我的分享就到这里,祝家人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呀!


【肖淳夫】各位家人们晚上好,其实说起阅读,我在大学期间读书读得很少,大部分都是都专业书籍或者专业领域的文献,在当今的这个信息化的社会,如何精准地寻找自己想要阅读的书是首要前提,面对繁多的信息,如何辨别什么是你想要的,什么是真的有用的书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我平时看专业的书和文献时,我首先会去搜索引擎上大致寻找一下这个领域的专业知识,知乎对于这些专业知识有很好的模块总结;然后我们生物领域的文献主要是在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上的Pubmed进行搜索,为了更加精准的进行搜索,可以用高级搜索,根据题目、时间、作者、关键词、出版机构等等进行分类搜索。其实百度上也有高级搜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试试。总之我讲的很多都涉及专业领域,可能对各位的帮助不大哈哈哈哈哈,平时一些简单的知识我主要从知乎、简书、CSDN等网站上查找,然后我会用浏览器的收藏夹做一个分类,将一些有用的网页分类收藏,方便之后的阅读,总之网上有很多知识可以学习,但那些短视频信息的价值和真实性比较低,还是不建议大家多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谢谢~

【田梦瑶】大家晚上好!以下是我的发言:最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使得手机、电子书进一步盛行。而且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压力的不断提高,对于阅读碎片化的方式更受欢迎。在平常消遣方面,我自己更喜欢碎片化和电子书形式,因为非常便利,也非常适合我,但我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接触纸质书,我自己平常也会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用来收藏,但大多数都是我看过喜欢的,并认为它有让我收藏的价值。在学习方面,我更倾向于纸质书和花更多的时间去看,看到重点处自己也会画有笔记,有时也会抄下来,但有时候也会在网上查找答案,毕竟挺方便的。


【尚迎芳】随着年岁增长,我越发觉得阅读重要。很久没有捧起一本书闲适地阅读,近一年,我的阅读都带着攻利性,不是看专业书籍,就是育儿书籍。从这些阅读中,自己仍然获益匪浅,阅读增长我们的知识,也启迪我们的心灵,尤其在如今内卷蔓延的社会,我们更要通过阅读让自己心性更加坚定。相比电子书,我更喜欢纸质书籍,喜欢在书上画记号,做注释,也让多年没有学习的我找到学习的感觉、挖掘专注力、增强记忆。电子化阅读方便,尤其适合碎片化阅读,相信我们经常在等公交或者排队时拿着手机刷微博、逛B站等,通过这些碎片化的阅读,我们知晓时事,还可以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人或事。但是我们也要警惕,沉迷于电子阅读,对眼睛和颈椎的损伤。另外也要分清阅读和短视频,短视频的诱惑太大了,从小孩到青年再到老人,都喜欢短视频,并且经常一看就停不下来。不管是传统的阅读还是电子阅读,现在都越来越方便,很多电子阅读平台,读书的app琳琅满目,实体书店功能设计完善,阅读氛围浓厚,我们要多利用这些平台和资源,多阅读,学到老,活到老。

【陈有兰】亲爱的素兰家人们:
大家晚上好!以下是我的分享:
这次的月会主题是当今如何阅读,我也有过这个困惑,信息太多反而感觉收获的很少。我已经不想看一些软件的消息了。我还是喜欢读纸质版的书,在安静的空间下享受阅读的乐趣。
我没有很好的技巧去应对这种情况。我喜欢的方式就是读自己想读的内容。读纸质的书籍还是很有必要的。在多数情况下,我心中的阅读应该是坐在图书馆或者长椅上静静的读一本书,这样我感受到的并不仅仅是书中的内容,还有身边的环境。但是,如果是带有目的性的阅读,比如写一篇小论文,做一次调研报告,我一般都是选择在图书馆的网页找相关的期刊和书籍,更多的是电子资料。这样可以更快地找到想了解的信息。
我不太习惯在手机上阅读,上了大学后,我越来越感觉自己信息面很窄,有时候身边朋友谈论的事情,我啥都不知道。我可能每天就看看几个公众号上的文章或者是家人朋友分享的内容,现在会有意识的让自己关注一下今日头条,看看新闻时事。片段化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帮助我及时了解情况的。
总之,我现在阅读主要依情况而定,还是挺喜欢不同的阅读方式的。期待家人们的分享,了解很多优秀的平台呀。
我的分享结束,谢谢大家!


【彭昌俊】家人们下午好,还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看实体书,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现在大部分看书时间都看的电子书,一是图个方便,随时可以看,二是省钱,可以免费看到想看的书,这是它的优点。缺点呢,看书一般一次看的时间比较长,对眼睛不好,对于想回顾的内容不怎么好找,而且我感觉看实体书对于里面的内容记忆更加深刻。        看书我个人习惯有时候喜欢反复去读一本书,一般隔个几个月,长的甚至隔一两年,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待事物的思维不同了吧,得到的体会也就不同了,并且第一遍看有些细节遗漏了可以在脑海中补充。最后附上我平时看小说的软件和买二手书的途径。
(买二手书推荐微信公众号“多抓鱼”,电子书阅读推荐软件“AA小说下载阅读器”)


【杨秀春】书分为有用之书、无用之书。有用之书,是指和专业相关,或者确实自己在某一领域需要研究的数据。但我更喜欢读无用之书,比如那些经典、文学作品等等,随时翻阅,看似无用,实则有大用。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用途是经年累月积累的,任意时候,就派上大用了。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罗子雄】各位素兰亲人们,大家晚上好。        说起读书,我好像已经很久没有完整的读过一本书了,一般就拿起一本书看个半小时。
        所以我这次主要来听听大家的小方法。我的话,可能对我来说,故事叙述性强的更容易吸引我,让我可以几天看完。
       其次,我觉得可以设个固定阅读时间,是不是可以好一点,这样的话,就不会忘记了。
       其实我觉得阅读真的能给我很多,比如给我一些指引,我读《平凡的世界》给我性格里带来了一些坚毅和韧性。想修身养性的时候,看看菜根谭,言简意赅,道理深刻。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龙金凤】各位家人晚上好,以下是我的发言:
老实说,这次会议的主题,对于很久没阅读的我来讲,是没有发言权的。但是对一个每年把阅读作为年度计划的人来讲,对阅读、知识的渴求还是存在的。只是,似乎,我已经忘了怎么阅读。所以也想过来探讨下,这究竟是怎么了,还有,应该怎么去做。

不是不想阅读,是读不进去,静不下心。也有近在咫尺的还未读过的书,偶尔闲的发慌也会拿出来翻翻,但是,只几页,就开始觉得莫名烦躁。开始想做点其它的什么。比如,打开手机,有好笑的视频,精彩的剧情……反正,比阅读来的快,而快乐。

也有纳入考核的需要写读书笔记的阅读任务,在紧迫的时候,看了二十页,写了一页,一被打断,就再也不想再翻了。当时,生出一种想法,为什么看不进去这些书,因为它似乎过于没有生命,就是纯粹的记事,没有感情,无法共鸣。

可,也不尽然,记得最初,就很喜欢那些看似枯燥的文史记载。当你静下心,沉入其中,无论历史、哲学、政治,都让情绪起伏思绪游动,而不仅仅,是烦躁。

手机的使用频率和时长占据了闲暇时间的绝大多数,信息的获取便捷、迅速、过量。大脑似乎也习惯了这种走马观花似的获取,不费吹灰之力,我们一起堕入懒惰。相比,主动阅读变得费力,谁不想轻松呢,对吧。

有天晚上,小区停电,手机断网,没有任何视频储备的我,觉得世界也黑了。才七点,入睡太早,想起之前下载过的有一部小说,于是开始翻找,点开……那晚,我看到凌晨两点,要不是怕第二天上班迟到,我一定把它看完。

我想,阅读,是主动的自发的自愿的,其次,也是需要时机的。阅读的吸引力和乐趣一直都在,只是我,变得浮躁,以至于失去了它。所幸,渴求还在。


【吴凤园】大家晚上好呀!回看大一这一年的时光,我竟然发现我看过的书屈指可数,为数不多的基本还都是专业老师推荐的相关专业的书籍。恐怕,高中是我阅读的高峰期了吧。这么一想,真的是又遗憾又惭愧啊。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应该是更喜欢纸质化的阅读方式,一个人、一本书、安安静静的享受一段愉快的时光。比起电子化的阅读,纸质化阅读更能够让我专心下来、平静下来以及让我更有效的将内容吸收转化。

但诚如月会引言所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普及,我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变得多元化,获取阅读资源也变得更加容易,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可能都在进行着一种碎片化、电子化的阅读。由于我自己更倾向于纸质化阅读,我大多时候都会买实体书,对于电子阅读方面的了解并不多,所以能分享的小建议就也不多啦。

一是阅读时间尽量集中,不要过于碎片化和过短。我认为如果阅读时间太短、太零散的话,我们的记忆不会很深刻,不利于吸收理解阅读内容,这样阅读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啦,得不偿失嘛。二就是一定要专心。那我自己的例子来说,我用手机阅读的时候,读着读着,就可能变成微信聊天和刷微博了。无心阅读,难觅书中天地;用心阅读,易得书中精华。所以,当用手机和电脑阅读时,一定要用心、专心,尽量减少其他事物的干扰。

我的想法就这么多,谢谢大家!


【吕淮】阅读,我记得我是从初中开始喜欢阅读的,那个时候我的同学有那个《绝世唐门》,我便一发不可收拾,从此迷上了阅读,不过那还只是喜欢看一些热血的网络小说,慢慢的到了高中就比较喜欢看一些文学作品,也就更喜欢买书,基本上会一个礼拜买一本书。曾经在高中,有过一整天泡在图书馆的经历,那个时候应该是我最充实的时候了,疯狂看一些言情、玄幻、科幻等等杂七杂八的小说,甚至会沉迷其中,忘记吃饭。    到了大学,买了手机,更多的看电子小说了,不过小说也就更没有营养了,大多数都是一些爽文,毕竟我也没有在手机上看文学作品的习惯。(在我的分类里,那些爽文,比如《绝世唐门》、《斗破苍穹》这些都不算文学作品,只能是单纯的消磨时间的快餐文学)
    说实话,我看的书蛮多的,蛮杂的,但是我没有边看边记笔记的习惯,而是喜欢快速的把它看完,除非是写的特别好并且我处于书荒期,我才会看第二遍,这就导致我对大部分的书只有个大概的印象。
    就我现在而言,看书的时间没有在B站刷视频的时间多,大部分的信息、知识也是来自于视频,书籍的阅读太需要时间了,而且我们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了,就我而言,根本找不到一大段的时间来阅读了。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彭清苓】当今如何阅读素兰家人们大家好,我是彭清苓。关于阅读,我将从阅读方式,阅读题材和书籍获得途径等三个方面讲一些拙见。
阅读方式主要分为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说实话,纸质阅读一直让我很迷惑。好像很多人对纸质阅读都有种执着(包括我),但是由于全球变暖等问题,我时常想,减少纸质阅读是不是也一定程度上会更有助于环境保护。所以现在非必要情况下,基本不会去书店买全新的书。电子阅读随着快节奏的生活和碎片化的时间仿佛已经见缝插针的侵入生活。但是大家都知道,电子产品辐射等问题给眼睛带来伤害在所难免,那怎么减少呢?推荐kindle。我之前在闲鱼收了一个kindle。它的主要特点就是类似纸张阅读,对眼睛伤害小;而且它体积小,几十本书随身携带毫无压力;最重要的是,它续航很棒,可以长时间使用。
阅读题材是选出自己喜欢的阅读类型。题材千千万,哪个能让你如愿?专业书籍不做赘述,课外阅读的话我的答案是多看。因为不管是心理的,探案的还是纯文学的,都得自己看了才知道哪个最对胃口。所以没事就多类型的尝试是最好的。首先经典作品是首荐的。能成为经典,经过多数人和岁月的洗涤,那肯定是有它的长处的。其次,类型上不管是喜剧还是悲剧,能让你欣然接受读下去的就是最好的。像我,就不太喜欢看悲剧。尽管我知道悲剧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它有种种的好处,但是我看完会抑郁很久,所以我还是选择放过自己,尽量少看。有用的东西,用喜剧的形式也能多种角度解读出来。
对于书籍获得途径分为纸质和电子。纸质书籍强烈向同学们推荐去和往届前辈收书,特别是即将毕业前那段时间。书籍类型多样,而且大多物美价廉!我大一大二想看的很多书都是2、3块收回来的。而且等毕业不能带走的时候还能再卖出去。电子书籍可以通过百度,百度网盘和知乎等网站上找pdf。实在难找的书还可以通过咸鱼和淘宝进行购买。
最后,推荐大家做阅读笔记。一本书读完不久可能历历在目,但是时间久了就逐渐模糊起来了,但如果做了笔记的话,很多时候就能快速回想起来了。可以的话还可以对段落或者章节进行概括总结,会让你记忆更深刻。对了!还可以上B站找对应的解读。有时候一本书可以有多个角度分析,但是自己容易被固定在自己的固有思维框里,这时候听一些有阅历的博主将书做个全面分析,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祝大家都能在阅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越读越开心!


【龙志远】素兰的家人们晚上好!,下面是我的发言:
读书这件事
    
        说到读书这件事,细细想来大学都快过完了,似乎并没有认认真真完整读完几本书(教材什么的不算),现在想想都还有些后悔,当时高中的时候,发下狠愿上了大学之后要读的几本书也没有读完。现在来看,我似乎把很多时间花在了在网上浏览信息、看视频,看实体书的机会越来越少,以前买的好几本书都在书架上吃灰,偶尔拿起来,翻翻就没兴趣往下看了。
      
        可是,上了大学之后明明觉得学了很多东西,很多东西都不是从书上来的,一方面很多知识经验不是书上能教会的,得多实践才能有所体悟的;另一方面,信息传播渠道的发展,让很多知识不再仅仅限于书籍,读书慢慢由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变成了渠道之一,有时候看书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网上看个视频,很容易就把你说通了,就仿佛原来言传身教的一些东西能够通过网络保留下来,而不仅仅限于书籍。看书知只是方式之一,我们不仅可以看书、甚至是听书、能够直接把书中的文字对应成画面呈现给你,我们似乎现在在动用全身的感官去获取知识和信息,而且获取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不亚于读书。
      
        以至于现在很多报纸杂志都没人看了,当然不是没人需要这些信息、知识了,而是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加方便、容易地在手机、电脑上获取。因此我觉得书籍原来作为信息和知识的媒介作用被大大削弱了,取而代之的是信息化时代随手可得的、海量的知识。可是物极必反,互联网上,多如牛毛的知识,互联网的信息、知识我们花十辈子、百辈子都看不完,更不要说消化理解吸收,而且其中夹杂了非常多劣质、不实甚至是虚假的信息。
      
        而这时候书籍的作用反而凸显了出来,我觉得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书籍上的知识经过了筛选,很多书籍传承至今,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代人的传承,大浪淘沙,留下来的金子总会多些,书上的信息和知识获取起来也更加放心些。另一方面,是书的单一性或者说书的局限性,决定了书里的东西很纯粹,你拿手机看小说都还要担心几时来个消息要不要回一回,放下手机电脑,读书变成了一件很纯粹的事情,书只能干一件事,就是让你读,让你沉浸进去,书的单调反而成为了这个时代它对于我们不可或缺的特性。
      
        总而言之,感觉读书这件事,在信息化的现在有有了一些不同的意义,我感觉读书的方式或者说读什么书?怎样读书?似乎是一个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问题。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地区总结:
【北京地区总结】勤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希望大家都有一个以书为伴的人生。【吴伟】

现在阅读工具和途径多种多样,但最终需要人静下心来阅读。活到老,学到老,坚持汲取新知识。【张娟】


【大中华地区总结】现在的阅读更加需要主动,不能累推送而来的信息淹没 (王胜博)

对于好的书籍,可以反复阅读,不同年龄段阅读,领悟到的也不同(彭昌俊)


【华东地区总结】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陆志威)


|彭先生总结发言(感谢杨秀春师兄和龙米师姐的发言)
彭定中 2021/6/5 19:53:58
1. Thanks go to 马慧龙 for giving us such as profound topic “当今如何阅读” for tonight's QQ meeting.

{1.译:谢谢马慧龙为我们今晚的QQ月会定了这个意义深远的主题 ——“当今如何阅读”}

2. First, as all of you emphasise the importance of reading, I think of a poet from Song Dynasty 黃山谷’s famous saying “三日不讀書, 便言語無味, 面自可憎”. In other words, what he really means is reading can help us to become 言語有味, 面自可愛. Similarly, 周小诗 also said “阅读于我而言,更像是一种心理的安抚,每次阅读,都会让我感到一种安心,而长时间没有阅读可能就会让我变得焦虑。”

{2.首先,因为你们都在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一样, 我想到了宋朝黄山谷的诗歌中的名句:“三日不讀書, 便言語無味, 面自可憎”. 换句话说,他真正的意思是阅读可以帮助我们变得“言語有味, 面自可愛. ”与之类似的,周小诗 也说 “阅读于我而言,更像是一种心理的安抚,每次阅读,都会让我感到一种安心,而长时间没有阅读可能就会让我变得焦虑。”}

3. As 龙书培 told us, there are many forms of reading today “当今阅读的方式很丰富,包括碎片化阅读、体系性阅读、为了获取知识的阅读、单纯不带任何目的性的阅读”.  However 李喜 also told us “如今这个时代应该是阅读门槛最低的时代… 也是阅读最少的时代。”

{3、就像龙书培说的,“当今阅读的方式很丰富,包括碎片化阅读、体系性阅读、为了获取知识的阅读、单纯不带任何目的性的阅读”。不过,李喜也说了,“如今这个时代应该是阅读门槛最低的时代… 也是阅读最少的时代。”}

4. As a matter of fact, reading doesn’t need a specific form, specific time or specific location. It will be most rewarding as long as one can really enjoy it. Just like what 林語堂 talked about “The Art of Reading”. The real benefit of reading is that it can lead us into a state of Contemplation 沈思境界, and not just knowing some fact 事實經過. As龙书培 said “阅读这件事本身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进行沉浸式思考” 王彬 said “学会筛选,学会判断,学会独立思考。”

{4.事实上,阅读不需要特定的形式、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只要你能真正享受它,它将是最有价值的。就像什么林語堂 谈论“阅读的艺术”。阅读的真正好处是它能使我们进入沉思的状态深思境界, 不是仅仅知道一些事实事實經過. 像龙书培说, 阅读这件事本身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进行沉浸式思考” 王彬说”学会筛选,学会判断,学会独立思考。”}

5. Although under today’s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碎片化、电子化的阅读 becomes most popular, However as :

张娟 said “如果想对一个问题深入、全面了解,仅靠碎片的信息是不够的。”

王彬 agreed with most of you that “因为媒介的改变,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碎片化 … 但我仍然认为阅读和其他与审美有关的行为是要尽量避免碎片化的 … 碎片化的时间来阅读很难有连贯的思维和想象来构建自己的认知。“

Then both 姚俊杰 and 李喜 think the same as many of you that 纸质书 is better.  姚俊杰: “还是觉得用纸质版的更加有感觉一些… 也更加有阅读的感觉。”, and 李喜 “纸质书总能给人一种严谨感,写在纸上的总归是要多加思考的,也可以让自己多思考吧。”

{5、尽管当今时代的技术,使得碎片化、电子化的阅读非常流行,不过,就像张娟说的,“如果想对一个问题深入、全面了解,仅靠碎片的信息是不够的。”。也正如王彬认同大多数同学的观点,“因为媒介的改变,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碎片化 … 但我仍然认为阅读和其他与审美有关的行为是要尽量避免碎片化的 … 碎片化的时间来阅读很难有连贯的思维和想象来构建自己的认知。“ 然后,姚俊杰和李喜——以及你们中的大部分人——一致认为阅读纸质书胜于电子阅读方式。 姚俊杰说,“还是觉得用纸质版的更加有感觉一些… 也更加有阅读的感觉。”李喜说,“纸质书总能给人一种严谨感,写在纸上的总归是要多加思考的,也可以让自己多思考吧。”}

6. As Confucius said “五十讀易”. I think what he means is unless our thoughts and experiences reach certain level, we would not be able to get the benefit of enjoyable reading experience even we force ourselves and make great effort. This also means we may get a different flavour out of a same book when reading it at a different time.  As 蒋丹 said “一本书在不同的时期阅读,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6.如孔子所说,五十讀易”. 我认为他的意思是,除非我们的思想和经验达到一定的水平,否则就算我们强迫自己非常努力、也无法获得愉快的阅读体验。这也意味着,当我们在不同的时间阅读同一本书时,我们可能会从中得到不同的味道。就像蒋丹所说”一本书在不同的时期阅读,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7. The real joy and benefit of reading is to absorb, to process and then internalize the thoughts and experiences of people from古今中外.  With that, we will be able to share these thoughts and make sustainable impact to others.

{7、阅读真正的喜乐和价值,在于吸收、处理并最终内化古今中外人们(包括外先贤哲人、将军宰相……各色人等)的所思所想及经验所得。通过阅读,我们将可以跨越时空,与不同年代和国度的人们分享所思所想,并持续不断地对他人产生影响。}

8. This is about time to give a real thought for our Sulan 20th Anniversary. Hope we could get together and have a great celebration together.

{8.现在是时候好好如何筹备我们的素兰20周年了。希望我们能团聚在一起好好庆祝。}

9. Thank you for all your enthusiastic participation tonight.  Have a good night, take care and see you all next month!

{9、谢谢大家今晚非常踊跃的参会和讨论。大家晚安,请多多保重,我们下个月再见!}

10.  Hope we more of us will participate next month's QQ meeting.

{译 10、下次的QQ会议,希望有更多的家人来参会!}

【部门总结】
2021年5月网站总结

一、近期工作完成情况:
1.基本完善了网站工作指南。
2.制定了网站工资预算。
二、近期待完成工作:
1.进行网站交接文件中工作指南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其他文件的编写。
2.督促网站贡献记录表的更新以及网站优秀发回帖的收集和记录。
三、展望:
1.网站论坛板块的分区可以根据大家目前的发帖数量和类型做出修改和调整。
2.七月初进行网站优秀帖子评选和奖励的筹备。


2021年5月网站总结

一、近期工作完成情况:
1.基本完善了网站工作指南。
2.制定了网站工资预算。
二、近期待完成工作:
1.进行网站交接文件中工作指南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其他文件的编写。
2.督促网站贡献记录表的更新以及网站优秀发回帖的收集和记录。
三、展望:
1.网站论坛板块的分区可以根据大家目前的发帖数量和类型做出修改和调整。
2.七月初进行网站优秀帖子评选和奖励的筹备。


2021年5月素舍总结

一、近期工作完成情况:
1.进行一次本学期素舍会议,讨论新栏目策划。
2.完成1篇好剧推荐主题推送,2篇节日相关主题推送和2篇2019级素兰家人专访。

二、近期待完成工作:
1. 推出新栏目的第一篇和第二篇文章推送,整理出近期的小组时间安排分工。
2. 继续督促各小组完善家人们的素舍投稿贡献情况。
3. 近期再完成两位2019级家人的专访并推出近期家人的投稿推送。

三、素舍展望:
1. 逐步完善新栏目的游戏规则。
2. 积极号召家人们加入到投稿环节。


2021年5月联络部总结

一、近期工作完成情况:
大家好,联络部五月份总结如下:
1、制定联络部工资预算。
2、协助完成月会。

二、近期待完成工作
1、下一步进行发回帖统计。
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或者需要变更信息,可以向各地区联络人提出,我们会最短时间内进行解释更改。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