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36阅读
  • 2回复

年终电影盘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王彬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0-12-31

TOP1 一一
2000/中国台湾/杨德昌

一一是我今年观影中最喜欢的一部,原因无他,这部电影是最接近人生的电影。
而这种人生却并没有以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为主线来赘述一个平凡人无聊而且冗长的一生。
杨德昌用一个家庭不同年龄的人在同一个时空下的生活侧面勾勒出了一个普通人孤独的一生。有童年初识情欲的启蒙,有少年无疾而终的初恋,有青年轻狂浮华的岁月,有中年难以应付的危机,还有老年孤独无言的死去……
我们向前看,看不见我们的后脑勺。正如我们觉得生活里错了太多,回头看吧,永远不知道无论怎么选择都还是一样。
而这也就是生活最大的魅力吧。

TOP2
《闻香识女人》
1992/美国/马丁•布莱斯特

之前说过与这部电影的结缘大概是有一些“以貌取人”的误会在的。
但是这部电影也确确实实是一部深入了我灵魂的作品。
或许在电影没有进入最后10min之前,这会被我看作一部质量上乘,演员演技极度出彩的剧情片。然而最后伴随着范克上校在师生之间进行数分钟的演讲,抛出那一句“灵魂不能有义肢”,我才真正意识到这部电影将会成为伴随我以后生活的一部电影,会成为我坚持正直和自我的宣言。

TOP3
《银翼杀手》/《银翼杀手2049》
1983/美国/雷德利·斯科特 2017/美国/丹尼斯·维纶纽瓦


银翼杀手是赛博朋克电影里绕不过的一个坎,也是科幻电影里的里程碑。
最初想到去看银翼杀手除了对赛博朋克的敬畏还有补标经典科幻的想法。而后在看完了83年版本的银翼杀手以后,被电影最后仿生人坐化的镜头下传达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对冷漠人性的嘲讽震惊。所谓科幻最大的魅力也就是藏在一个又一个高深莫测的设定下不断探索的人性和社会的种种可能。
人类为了掠夺创造了仿真人,让他们拥有了近乎人的所有特点却要先天设定他们的寿命,改造他们的记忆,让他们被自己的同类杀害,这在2049里进一步深化,直接将未来世界里的人性集中在了身世离奇的仿生人主角K身上。在人类想创造人类又不想把他们视为人类的狂妄下,银翼杀手无疑让人对科技对未来产生了怀疑——"赛博朋克"是不是正在走来?

TOP 4 新桥恋人
1991/法国/莱奥·卡拉克斯

新桥恋人看简介会以为是一部讲诉阶级差距巨大的爱情的电影。
但当真正去看才发现这决然不是一部普普通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罗曼史。而这绝对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用失明之眼-死鱼的剪辑巧妙暗示女主角的处境;虚构的复仇情节后接着大段奔跑-大革命纪念日阅兵的蒙太奇,爱情这种东西就是一场精神革命,带着天然的占有欲和私情;伴随着烟火和巴士底广场的音乐,在新桥上起舞的长镜头真正拍出了一部文艺片的模样。
可以肯定,王家卫绝对从卡拉克斯身上继承了什么东西,不然那种掉帧的镜头和成段的蒙太奇为什么在90s的王家卫的电影里频频出现。

TOP5 红辣椒
2006/日本/今敏

  如果说这个世界最能造梦的电影类别是什么,我会毫无犹豫打出“动画“和”科幻”。
  红辣椒本身就是一个说梦的故事,但是这一部说梦的故事绝对是世界电影史上最璀璨的那几颗星星了。今敏在这部动漫里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来勾勒了一个如梦似幻的世界,而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抽象而且深刻的隐喻,有对心理疾病的探讨,有对精神困境的暗喻,还有对日本男权至上和民族主义的讽刺和批判。
除开这些,单单从视觉享受上,借着高超的搭建场景的想象力和紧凑的剪辑这部电影就已经值得被载入史册了。没有理科生拍电影那种追求逻辑的高度严密,求一个真实和虚幻交织的想象世界反而更加让人沉浸。

TOP6 死亡诗社
1989/美国/彼得•威尔

死亡诗社最后Nile死了,Todd嘶吼着走入雪地为自己的朋友大哭,John被强迫着离开学校。最后一次走入教室,将离别时,所有的学生站上了桌子,为枯死的教育上了一课。
做世界的水手,游遍每一个港口。在现实里,Nile会去学医,会忘记戏剧,不会走上舞台,不会被发现自己过人的表演天赋,往后要和不喜欢的女人结婚,生一个期盼已久的孩子,再和孩子说自己年少有一个不成熟的梦,会在午夜和兄弟爬进树林念不成气候的诗,用一种悲鸣来祭奠那段活着的日子,数十年后肉体老去,精神不再,某个早晨接过拐杖望向窗外,年轻的孩子在草地上飞奔,青春还在的男男女女会围聚在一起读诗写诗畅谈人生畅谈理想,终于发现在自己决定学医的那天自己已经死亡了,那架空的几十年Nile不再是Nile,那段文艺搭建起的青春都被自己亲手埋葬——所谓之平静的绝望,亦即死亡的人生。
无论死亡如何走入生命,作为个体的Nile永无翻身之力,无论是在午夜自杀还是做一个平平无奇的行尸走肉。
活在平静的人,你有批判思维、独立精神、高尚审美、灵魂追求吗?

TOP7 完美的世界
1993/美国/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影史上最浪漫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我想这是必然的——我一生只杀过两个人,一个伤害了我妈妈,一个伤害了你。
这必然是一部家庭教育范本电影,Butch作为逃犯拐走了男孩Buzz作为人质,期间杀了想要侵犯Buzz的共犯。
他这种对孩子天然的好源于他不幸的童年,他的母亲是一个妓女,他见证了自己母亲被无数人侵犯和暴力,他的父亲在遥远的拉斯维加斯,他活在缺少父爱和安全感的环境里。
Buzz只有一个虔诚的宗教徒母亲,不允许在万圣节玩不给糖就捣乱的小把戏。
Butch带着这个孩子亡命天涯,期间经过一个老妇人的家,他让Buzz上前在万圣节已经过去的白天敲门,弥补没有玩游戏的缺憾,而他站在他的背后微微示出自己的枪给老妇人看,Buzz不知情自己能够得到糖果的原因,还被Butch要求说一声乖巧的“谢谢”。
上面这个镜头和结尾Buzz抓住贺卡而钞票洒满了草地,Butch安详躺在上面的长镜头是我今年的最爱镜头之一。
原因无他,这种充满了体恤理解尊重关爱的“家庭”氛围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而不是把暴力矫饰成心疼,把专权形容成关爱的畸形家庭氛围。


TOP8 喜宴&饮食男女
1993/中国台湾/李安 1994/中国台湾/李安

  这两部电影都是李安早期的电影,这个时期的李安还没有拍出悲凉如《断背山》一样的杰作,也还没有拍出奇幻如《少年派》一样的神作,更没有选择走在时代前列折腾卡梅隆应该折腾的东西。
这个时期的李安的电影有很多粗糙的细节,但放在今天没有人会说因为刻意将赛门置于前景将伟同和他父母还有形婚妻子置于中景就说《喜宴》是一部粗制滥造,更不会有人因为饮食男女开头就用一个过于明显的来电暗示了结尾的父亲的选择就说《饮食男女》不值得赞誉。
至少现在看来,李安对中国文化的挖掘绝对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好比用同性恋和假结婚来来体现中西方文化的认同和差异,用一家人的聚聚和和展现中国家庭下父与子天然的关系问题。也只有细腻如李安这样的人才能感知到中国文化细枝末节但是不可或缺的那些元素并且借由此来输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吧。
总而言之,我爱李安这些作品远大于《断背山》这类作品。

TOP9 狩猎
2012/丹麦 瑞典/托马斯•温特伯格

  自认是活在互联时代人人都应该看看的电影。
  被女孩指控性侵,被所有人指控,坐实清白依旧不能修复自己消耗殆尽的名誉。
  在平安夜孤独的礼拜,用冷漠愤慨的眼神回望曾经的挚友。
  这是这么多电影里我唯一一次希望主角能够早点自杀,希望他可以不必承受这无妄之灾。但是他从未放弃自己的生命。我并不觉得这种活着真的对一个人而言有意义,但电影本身对作为大多社会事件的观众的我们有极大的意义。
我们是不是只会站在受害者的角度看问题?我们是不是只会先同情我们认知范围里的弱者?



TOP10 坠入
2006/美国 南非/塔西姆·幸

  坠入最值得一提的是它独树一帜的画面,可以参考Lady Gaga今年的的单曲《911》的MV。
  但坠入绝不是一部堆砌华美画面而缺少内核的电影,巧用女孩和Roy之间的认知差异来构造一个童话世界,Roy是一个情场失利而且在做特技演员的时候出了事故的无名演员,他嘴里的故事是一个简单的强盗复仇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在小女孩的想象里是戏剧的、奇幻的、充满生命力的。小女孩想象里所有奇幻瑰丽的食物都是自己经历的映射,每一个鲜活的角色都有其现实的隐喻,甚至把自己融入到了这个故事中。而Roy给小女孩说故事无非想要小女孩帮他取吗啡来自杀,但在现实和想象的交替里,Roy最后被小女孩治愈,最后走出了困境。
当然想象里的每个人物都有其它更加深刻的内涵,但是这种充满童话色彩的电影在一定的时空条件里还是点到为止更好吧。
离线王永羲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1-02-26
第一个没名字
离线周小诗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1-02-27
hh,已蹲点,以后在这找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