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627阅读
  • 0回复

2019年1月QQ月会记录(1)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素社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9-01-06

       本次月会的主持人是田睿,副主持人为龙帆,负责做分享的小总结。
     | 会议主题:我的城市的特色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不同的城市会有不同的气候,风俗,口音,特产,当然还不止这些。那么你现在所在的城市,或者曾经呆过很久的城市,有哪些特色让你印象深刻呢?
     | 注意事项:
     1)发言须紧扣主题
     2)为节约时间,请与会同学提前把发言写好
     3)每位同学的发言及自由交流时间控制在4分钟以内
     4)会议开始后,请同学们免掉问候,直入主题
     5)迟到的同学无需在群里向大家致歉,私聊会议主持人就行
     6)主持人会提前将发言顺序通知到大家
     7)会议期间请听从主持人的引导,严守会议纪律
     8)会议期间字体统一设成:11号、宋体、黑色
     9)会议期间回复讨论中严禁使用网络用语
     10)会议期间请避免跑偏话题,节约时间
杨皓强
  各位素兰家人们,晚上好
以下是我的分享:
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说到改革开放,有一个城市是不可能不谈及的,那就是深圳。在深圳生活的这两年多里,尽管出校门的次数不多,但我还是能感受到深圳不一样的地方,或者说相比于衡阳,不一样的地方。
    首先是作息。刚上大学那会,我们学校第一节课的上课时间是八点四十,辅导员跟我们解释,说这是深圳时间,八点上课怕一些住得远的教授赶不过来。晚上到了十二点,学校外面还有很多卖烧烤的小贩,学校里的超市也没关门。晚睡晚起是深圳的特色之一。
其次是礼仪。学校门口有一条马路,没有红绿灯,只有斑马线,为了安全起见,每次看到车离斑马线还有五十米左右的距离的时候,我都会停下来,想让车先过,但很多时候,车(特别是公交车)都会停下来,停在斑马线前,司机挥手示意,让我先过。在这里想为公交车司机们点个赞。
    最后是美丽。深圳的城市建设做得实在是好,这也和深圳的经济发展有关吧,政府有钱了,自然能花大量的资金在城市建设上,最近我们校园外的人行道都种上了花卉,校园外的小店铺和楼房也全部刷了一遍油漆,焕然一新,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心情都会好很多。
真是越来越喜欢深圳这个城市了,不知道毕业那年深圳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龙金凤
  大家晚上好~除了家和学校,我没在别的地方待过很久,能称得上是“城市”的,就只有学校所在地了。
  你可能没听说过泰安,但一定听说过泰山,而我的学校就坐落于此。泰山,自然成了这座城市最大的特色。
  三年多的时间里,五上泰山,四次登顶,一次到中天门,其中还有一次独行。沿途的风景因四时而不同,我还未见过它的冬天,只能说,春日风光最好,暖阳,槐花,山楂,路过见过会有欣喜;十八盘陡坡,每一级阶梯都不怎么宽,即便拄拐,也会拉着两旁的铁栏杆慢慢挪上去,害怕一阵大风吹来,一个重心不稳跌下;无论何时,山顶的气温总是低的超乎你想象,主要是山风呼啸从不停歇,没有军大衣是万万熬不下去的。
  曾经,我以为登泰山就是,看花看树看石头,拍拍美照等日出。但当你到达南天门,你就会知道,自己还是太年轻了。大半夜的,一群群穿着军大衣的人,为了躲风等日出,费力的缩在一块块石头后面,像极了无家可归的难民
  但是,在登山的过程中,如果是晚上,打着手电,或者循着别人的光亮前行,黑暗之间,树影斑驳,山风轻抚,抬头是清朗明月,回望是灯光璀璨的四方城,停下脚步,就在石阶上席地而坐,会觉得这一路上来都是值得的。深夜,这座四方城,方正之间,灯火通明处,会让你想起“国泰民安”这四个字。

  吴涛洮
   不知不觉,已经在上海呆了六年。上海给我印象最深的特色首先是天气,然后就是语速很快的上海话了,最后是上海菜。

    上海的天气从全年上来看,可以概括为夏冬长而春秋短,一个月不到就能从夏天切换成冬天,或者从冬天切换成夏天。后来,发现这样的天气也有它的好处,那就是春秋的衣物不需要多买,因为全年没多少时间可以穿上。天气的另外一个特点要数梅雨季了
  每年6-7月的时候,梅雨季节会准时来临,在这期间,室内室外都会非常潮湿,而且还闷热,一开始来上海的时候非常不习惯,后来逐渐适应了。最后一个特点就是风大,在学校大门口,伞柄被大风吹断过三次。
    由于周围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平时都是用普通话交流,听到上海话的机会并不多,再加上上海话语速较快,然后发音跟我们这边的方言有很大的区别,虽然在上海呆了6年,但还是不能完完全全地听懂上海话,只能听懂一部分。有的老师说普通话的时候部分字夹杂着上海话的口音和语调,听起来还挺有意思的。
  记得刚来上海上学的时候,离寝室最近的食堂里面的菜几乎都是沪菜,大都没有辣味,部分还带有甜味,一开始吃非常不习惯,后来可能是有同学提意见,食堂渐渐的增添了一些带辣的菜。尽管如此,感觉自己没有以前那么能吃辣了,白鸭腿、红烧肉、大排、青菜等几个不辣的菜成了自己经常吃的菜,辣一点的菜只是偶尔吃一吃了。
  
  李亚
  素兰家人们,大家好,以下是我的分享。
  来武汉读书已经四个月了,慢慢的,看多了这里的高楼大厦,突然就很想念永顺那座小城了。尤其是前几天,翻看手机相册时,翻到了之前拍的一张永顺的照片。一根旗杆笔直地伫立着,鲜红的国旗飘扬在蓝的透明的天空中,一朵朵云就那样簇拥在一起。风吹向哪边,云就向哪个方向飘荡。这不过就是我们那边平常不过的一片蓝天而已,可是在武汉的我却视其为珍宝。武汉有冲入天空的高楼,却没有一座足以耸入云间的山峰。以前总觉得家长那边有太多的山了,让交通的成本上升。可是等我真正到了平原地带,环顾一周,眼中再无山峰时,还是会有点伤心。
  当然,最怀念家乡的,应该是家乡的人。他们做的是真真正正的湘菜,不是随便一家夹杂了武汉口味的湖北式湘菜。我小学和初中都是在永顺读的,那时总爱走街串巷,去菜市场楼下吃碗米豆腐,葱花一撒,附以酸菜;还有蒿菜粑粑,茼蒿入口的香味,现在想想,觉得家乡的人都太会吃了,这些都是美味啊。在外地时,吃到家乡菜,听到家乡话,见到家长的人,心情都会愉悦。
  以前总觉得永顺太小了,什么好玩的都没有,不用走上多久,就能把整座城给翻个遍,后来才发现,不是城小,而是心大了。见到了更大的城市,更多的菜式,却又会突然想起它小有小的好,没有那么多的污染,没有那么多的堵车,不会有灰蒙蒙的天空。

  张娟
  大家好,以下是我的分享。大学四年和研究生的三年都是在北京,北京是除了衡阳之外,我最熟悉的城市。因为自己宅的属性,还是不敢说对它很了解,所以导游什么的就不要想到我了。
已经7年不知道衡阳的春天和秋天长什么样了……印象中,衡阳的春天是有雨的,毛毛细雨,记忆中的画面也是朦朦胧胧的。而北京的春天没什么雨,也很短,前两天枝头的绿还是点点,没过两天就是一片绿荫了。前两天枝头的花还是花骨朵,再过几天去看已经是飘舞的落英了。我还没回过神呢,厚外套还穿着,一下就热起来了,果然是“春脖子短”。相较而言,北京的秋天就不是如此短暂了。如果遇上没有雾霾,高高的蓝天,配上红墙绿瓦,满地的银杏叶,金黄的阳光洒在落叶上,颜色鲜亮舒服得让人烦恼都会消失一会。
元旦的时候,老妈和妹妹先后给我发了湖南那边下雪的消息,我拉开窗帘一看,嗯,阳光很好……北京去年冬天好像也没下雪,全国各地喜迎雪,北京除外,哈哈哈。希望今年冬天能够看到下雪。

  龙书培
  各位家人们晚上好,以下是我的发言:
#我的城市的特色#
当我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一开始会不适应,会想家,但是呆的时间久了,读懂了这座城市的风土和人情,再拥有一群合得来的朋友,就会渐渐产生归属感。
我喜欢北京这座城市,首先是因为气候。大家提到北京大多会想起雾霾,但事实上,可能是由于环境治理,北京这些年的雾霾变得越来越少了。一年四季,北京的天空大多数是湛蓝色的,云少而透亮,相较于南方家乡长期的阴雨和多云天气,我喜欢抬头就能收获到蓝天及好心情、低头还有暖气陪伴的北京。
对于一个学生党来说,北京浓厚而又多元的文化氛围是最吸引我的。中国美术馆,首都博物馆,电影资料馆,还有一些大大小小富有人情味的书店是我爱去的地方。在北京,能听到很多大家的讲座、学术报告,感受知识的碰撞和观点的交锋,同时能参与很多文化活动,了解到一些前沿的信息和机会。
在北京遇到了很多富有创造力和实干精神的前辈和老师,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有趣的朋友,以及最亲爱的素兰家人。槽点是有的,压力也是存在的,但同时我也喜欢这种奋斗、包容、能开阔眼界的成长环境。不知不觉,我的朋友圈子、生活和学习的节奏、包括味蕾,好像已经和这里融为一体了。
总体来说,我挺喜欢北京的。不过,还是经常怀念辣到爽的湖南菜,湿润的空气,还有夏天时满街浓郁的栀子花香!

  陆志威
  各位家人们晚上好呀,今天我讲一下我对我大学的城市合肥的感觉吧。
刚来合肥的时候,是夏天军训,我深深地感觉到了合肥的友好,八月多室外可以站人的呀,站两个小时的感觉不是熟了而是腿酸。在合肥待了几年,这个城市的气候我很喜欢,夏天不很热,冬天不很冷(有暖气),大冬天我外面一件厚衣服,里面一件短袖,在外面也可以活下来,进了寝室脱了外衣温暖如春,寝室楼里出去洗澡我都是打赤膊的。最重要的,合肥冬天他下雪,去年那个雪厚得呀,我扑倒在地上能埋一半。
至于吃的方面,感觉合肥这边重油重盐,记得有两次出去玩,一次吃了炸酱面一次吃了炒面,吃着吃着嘴里发苦喉咙发干,最后吃不下了,只能放弃。不过总体而言吃的东西很多,也很好吃,出了学校到处是好吃的比如各种川菜啊各种火锅啊(川菜棒!)。
玩的方面啊,平时比较宅,很少出去,出去也是像五彩城这种地方吃饭看电影,了解很少。唯一我了解的比较出名的就是黄山了,山很高风景很好(我们没文化的人是这样子的啦〔捂脸〕)。合肥这还有很著名的蜀山,而且是“大”蜀山哦,欢迎大家来参观。

  田文鹏
  我在银川那里呆了一年,一直挺怀念在那里呆过的日子。那里给我留下的最突出的印
  象就是风沙大,是两个特点,风和沙大。我在那里呆的那个校区离市区较远吧,所以还有一个感受是空旷,那时还不怎么觉得,但这西安对比了之后发现这落差太明显了。感受到银川的特色还真谈不上,但我很怀念这个城市给我留下的许多宝贵回忆。那可真是一段无忧无虑,远离烦恼的日子。但这一年多的时光也注定像过去的许多年一样,再也不在。但这仅仅的一年似乎是那么多年里最为特别的一年,就是非常特别的这样一个小插曲,很怀念那里的时光。(细节就不提了,以上就是我对于这个城市的感受吧)

  张小平
  大家好,一下是我的分享
        来到长沙肯定是不能错过臭豆腐和糖油粑粑的。长沙臭豆腐可谓是“臭名远扬”,喜欢的人爱不释手,不喜欢的人避之不及。我这种口味较重又偏爱零食的人还是挺喜欢的,不过我感觉我遇到的臭豆腐都不是很臭,吃的话到还是有几家好吃的。不过有的臭豆腐不卫生,容易吃坏肚子。糖油粑粑不能吃多,每次吃前几个的时候还好,吃到后面太腻了。我吧还是比较宅的,基本就在学校附近觅食,偶尔有伴的话会去远点的地方吃,所以很多东西还不了解,长沙的大佬们多多指教哈!
        长沙除了各种吃食之外玩的地方也不少,平时没事去爬爬岳麓山,既能锻炼锻炼身体还能陶冶情操。春天到了还可以去植物园看看花花草草,无论是家庭游玩还是情侣约会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去处。长沙三珍虎园早就想去了的,一直没机会,今年一定得去看看,据说里面还可以跟小老虎零距离接触,乘着它还小可以摸摸老虎老虎屁股,大了惹不起。
       最后的吐槽吐槽长沙天气,夏天能把人热死,冬天能把人冷死,你以为春秋天气会好过吗?那你就错了,春秋一天能让你感受到四季。不过好在学校按了空调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被热醒了,。

  吴伟
  我的城市的特色
素兰的家人们,
大家晚上好!
每一座城市都不是单一的,如果一说到某样东西就让你想到某城市,那多半是你对这座城市不够了解,你的认识多半是“偏见”。
同样,西安不只只有肉夹馍、数不清的古迹和地底下的古墓,这些只是这座城市曾经的“经历”。西安的特点不是从往日的荣光概括,尽管她曾作为中国的中心长达千年之久,她的特点得从当下总结。
首先我觉得西安是一座很有希望的城市,作为大学最多的几座城市之一,西安的未来可以预见,同时,作为“一带一路”的起始城市,西安未来的发展也是占尽了优势。但是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西安的未来光明在西安人很勤奋,而且民风彪悍,善于学习,敢打敢拼,我想这代表了西安的性格。“彪悍”和“善于学习”自古以来就是秦地人民的性格,否则两千多年前也不会是秦国横扫中华大地了。时至今日,西安人依旧如此,只是稍微“收敛”了点,变得和全国人民越来越像,但是骨子里依旧是那样,那是祖先在他们身上种下的基因,他们依旧喜爱秦腔。
西安还是一座很包容的城市,每个人每件事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一方面西安提供给了很多人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她能够包容古今,她明白她的过去不仅代表她自己,还代表了中国。前几天聚餐的时候田睿说他觉得西安很旧,到处都是老物件。是的,但这恰恰是她的ID,西安是古城,她的任务不仅是养活这几百万人,她还要保护我们民族共同的记忆。当然,西安的高新区是很新的,那里有各种高科技企业。
最后,西安是很有人情味的一座城市,这是西安人乡愁的所在,也是外地人感到宾至如归的所在。有没有人情味是我们在一座城市最具体的感受,也是一座城市给每个人最好的礼物。只有在充满人情味的城市你才会幸福,才不会在困难的时候感到无助、感到孤独。而这恰恰也是最高标准,城市把人聚集起来不仅仅是为了让人有更多活下去的机会,还要让人感到与他人与社会的连接。
每个人都不该是孤立的小岛。
当然,小问题也不是没有,但是今天没时间说了。
我的分享就是这些,(强行夸一波西安)谢谢!

  肖淳夫
  各位家人们晚上好:
       我在上海待了一年半,其实对这个超级大的城市并不算太了解,平时周末可能在上海各处看看,同学来上海玩时带他们去各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参观,可能这就是我对上海全部感觉,也许不太客观,也许我只了解到它的一小部分。
        我对他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城市真的很大,大到需要三个火车站,两个机场,十多二十条地铁线,两千四百万人口。平时上下班的时候,地铁非常拥挤,而我周末出去玩的时候因为早一些出发而遇到过这种情况,往地铁上挤都挤不进去...之后我又感觉这个城市是个多元化的城市,拥有欧美与吴越文化融合的海派文化,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在这里聚集,甚至有一次我跟同学去上街买东西,一条路上一半都是外国人,还有一个韩国老年旅游团在排队参观...我都开始怀疑我是不是在国外。去汉堡王快餐店,服务员也有些是国外的,问过一个小姐姐才得知她是来自斐济的。上海这种江南文化的古典与雅致,国际大都市的现代与时尚,开放的独特风格真的非常让我喜欢。不过上海话我真的听不懂哈哈哈哈,听起来像是日语或韩语,我们老师有时候也会说上海话,不过也只有一些上海同学能够回应他们了。
       上海还有许多可以发现的东西,接下来的两年半里我也会慢慢的去寻找的!

  秦齐堰
  各位家人晚上好,以下是我的分享:
虽然已经来衡阳一年多了,但是始终还是觉的保靖要好,保靖虽然不及外面的城市繁华,绚丽,但是它却是温暖的,那里是自己一直居住的地方。现在在外面,不管饮食习惯,出入,与人交流都带着浓厚的保靖色彩。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保靖的米粉,和其他米粉不一样,比其他的米粉要粗,但是又没有土豆粉那么粗,味道也不一样,常常在外面吃粉的时候就想着能吃一碗保靖的米粉。另外就是带着保靖色彩的普通话,在保靖叫“保普话”,还记得高中的时候,学校要求老师上课讲普通话,但是由于许多老师年级比较大,保靖话讲习惯了,普通话不那么标准,慢慢就成了“保普话”,现在想起来,还是觉的很有意思。

  刘欣
  我的城市特色
来武汉已经四年半了,也许已经习惯了这里的一切,现在在学校的时间占了大多数,一年中在家的时间不过一两个星期了。
虽然之前一直生活在农村,但在武汉生活时间久了也慢慢习惯了这里的一切。武汉是全世界高校数量以及大学生最多的城市,因而吃喝玩乐的地方也非常多。武汉人也挺多的,每年樱花节武大校园都是水泄不通,近两年限制人数还好了点。
武汉的地方也挺大的,武汉三镇包括武昌、汉口、汉阳,高校主要分布在武昌区,武昌区属于新区,而汉口和汉阳则是革命老区,有许多革命纪念馆以及上个世纪的一些古建筑,甚至有些公交线路还是电车,可见古老程度。

武汉特色或者说代名词应该就是周黑鸭、黄鹤楼、武大樱花这些了,因而每逢小长假时候也会有许多邻省高校的同学来武汉玩。
总结起来,武汉的特点就是人多、地广,吃喝玩乐很方便~

  姚俊杰
  各位家人们大家晚上好呀,2019年了,也祝大家新的一年里过的更加开心!
说起我的城市特色,实在是有太多太多了,不管是民俗,还是可爱的方言,亦或各式各样的风物人情,都有太多太多的话题了,今晚姑且选取一个对于我这个外出求学的学子来说,非常独特的一处吧。
我所在的地方,是湖南衡阳市范围里的一个小镇,自然也带上了湖南,衡阳的标签,而我要说的,就是跟吃有关的——鱼粉。
说起粉的话,这是整个湖南人的共同“财产”,而鱼粉,可能就是衡阳的独有了,从小到大我都特别喜欢吃鱼粉,它不仅是美食,更承载了许多与之相关的记忆。
粉本身已经值得回味许久了,鲜鱼煮出来的高汤,汤汁浓稠而味道鲜美,一触舌尖其内里所裹挟着的各类食材的鲜香,带着鱼肉的鲜美韵味,一下子就爆发开来,咬一口鱼肉,嫩但不失嚼劲,粉本身也均匀地挂着汤汁,混合着米香,一次次冲击着味蕾,说到底,那一碗粉的灵魂,就在一个“鲜香”“醇厚”,这也是我每次回家都要连续一周吃鱼粉的原因。
更重要的,它也反映着故乡人对美食的专一追求,因为鱼粉比平常的粉需要等待更久,工序也更加复杂,恰恰影射出店家制作的耐心,与食客等待的耐心,同时,以往那一个个我与我的爸爸妈妈不厌其烦地寻找鱼粉领域里优秀店家的日子,也是我和我爸爸妈妈一起相处日子的缩影呀,我们一家子,现在想来,也已经固定下来了,吃鱼粉,也就在那“钦定”的几家了,而这,也都是以往岁月的果实呀。
马上就要回家咯,哈哈哈,鱼粉,等我!

  王海
  素兰各位家人晚上好,以下是我的分享
作为一个留在省内读大学的娃,大家都是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的,各自早已有了很深的感受与情怀,我就不多说了。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海南匆匆四日留下的印象。
在这之前我是一直没有出过省的,所以心里想要走出去看看的愿望尤为强烈,今年春季奖学金发下来之后就跟爸妈商量,趁清明假期去海南找我姐玩,住她宿舍还可以节省一笔费用。于是,带着对机票费的肉疼,一个人奔赴海南。
到海南已是晚上十点过了,在降落之前能清晰看到地面上港口的灯光,道路上的车辆依然匆匆忙忙。拿好行李出去找来接机的姐姐,第一反应海南的伙食应该不错,我姐竟然比过年在家还要圆润许多,显然这句话我是不敢说出口的,毕竟接下来三天还要仰仗我姐这位“导游”。
从机场往海南大学去,一路吹风有些凉意,我心里窃喜赶上了好时候,还没有到酷热的季节,然而第二天就我就充分的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热情。
海南的天气非常规律,不像湖南常年处于随机模式,早上十点之前和下午六点之后都是舒服的温度,带着海风,我在的那几天每天下午四点一场如约而至的小雨。至于中午,我的忠告是放弃出门的念头吧,遮阳伞防晒霜不管多严实都是徒劳,热量从地面、建筑物,四面八方反射到人身上,像是无时不刻在烤着小太阳,还是360度的那种。
开心的是海南水果是真的便宜,各种水果沙拉满满一碗不会超过八块钱,还有很多很多的小吃,最爱夜宵里的清补凉。至于海南名菜文昌鸡我是真没能喜欢起来,对于一个地道的湖南人来说,清水肉太不得劲了。另外海南的街头有很多异域面孔,这是在内陆的我不常见的。
一个小插曲,我去海南的时候刚好赶上习大大去海南参加博鳌论坛,所以遇上了特别多的戒严,看见太阳下哨兵汗流浃背但依然身姿挺拔地坚守岗位,心里生出许多感慨,最多的还是一种感动与自豪吧。
在年轻的时候多出去看看还是很有必要的,等我们所谓“有时间”“有能力”了,早已失去了这份少年的心境,体会也截然不同。
最近考试周了,祝各位学生党的家人们考试顺利呀!

  龙帆
  各位家人晚上好,以下是我的分享:
  现在让我念念不忘的就是我从初中到高中生活了六年的小县城湘西保靖,很小,却很温暖的县城。
  【语言】:来到保靖上中学后,我碰到了讲着苗话的同学,她们来自一个地方的人见面交流时,我总是一脸懵,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另一种除了英语的语言,有时候很羡慕她们,现在苗族的孩子基本上都会讲没有文字的苗话。土家族也是有土话的,也是一种没有文字的语言,我们那个小乡村,大人们见面时是讲土话的,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一辈老人,说的一溜一溜的,爸妈也会讲,但在我们这一辈,大人们对我们说话从来不讲土话。记得初一暑假的时侯我也尝试过去和一个老人学,她说她不知道从何教起,我就好奇的问了她一些动物,农具,我把她说的一个词,通过音译的方式写了下来,看到自己写的词,有时候都会把自己逗笑。不禁感叹,土话会不会慢慢的就这样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
【小吃】:要说吃的,嘿嘿,我还是喜欢保靖米粉,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米粉没有之一,还有耳糕,是吃米粉的标配。不管是学生党,还是工作党,能吃上一碗保靖米粉真是一件超级幸福的事!!!(好像在打广告的我)还有清水坪米豆腐,老台门包子店……
  总而言之,保靖欢迎你,欢迎你们~

  吕游
  各位家人大家晚上好,虽然身为湖南人,但我小时候是在杭州的萧山长大的,对那里我的印象还是挺深的,我就来说说杭州吧。
要我说,杭州的各种基础设施,公共交通,教育都很发达,我们所住的地方属于乡村地带,但是感觉教育方面没什么太落后的,农村基本都是新农村,相比于在湘西老家的农村,这里的明显发达不少。我基本没怎么到杭州市里面玩过,都是在住的地方玩。
  我对它最大的印象就是宽敞,人少。那里的人基本都有自己的田地,不过道路修的很规整,走在小路上有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感觉。傍晚吃完饭如果没啥事,可以到宽阔的路上走走。加上那里地处平原,田多地大,一眼可以望得很远,晚上还可以走在马路边上走一圈,看看星星啥的,基本是可以感受到天空笼罩下来的感觉。真有些怀念小时候了。
  现在我觉得那里给我印象最好的就是杭州火车站。以前来回在湖南浙江跑,现在又去过了长沙,武汉。其他地方的火车站就特别想吐槽,上车之前挤,下车之后拱。但在杭州东站就跟在一个大型商业街一样,干净整洁,充满现代化气息,进出规划得十分好,下车之后不过在里面路挺难找倒是真的。
  所以我想说,如果你来杭州玩,这里得农村很不错,也记得不要错过杭州的火车站。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