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攒了一肚子问题去找老师交流,聊到上课最要紧的几个还没问出口,却是在课上得到了解答。
“
人啊,白天都得扮演社会角色,夜晚才真正为自己而活。有人夜晚兴致昂扬想做真正的自己,白天却又陷入常规。而那些白天还努力做自己的人,大概要经历三个阶段,也不是所有人都能走到最后。
先是一个人在夜里,感受恐惧和孤单;然后发现暗处有人,也会遇见同道(原则与精神相通);接着在暗处发出光来,白天的人也能注意到。
这几个阶段,自己没有变化,变的是周围环境。
做自己,必然遇到阻挠,心态必须放平。
改变越大,越需要时间,而且人往往当局者迷。
”
跟阿苇电话,她说我一直都是这样,内心认定的,可以一往无前。我反问,现在我这样没干劲是因为不那么喜欢咯?她说有可能。
来我突然又说,我这人追求完美又基本遇不着完美,哪怕自己和周围人都觉得合适,总也觉得还有不足。可是这就已经是现在我能做出最好的选择了,要不得过且过到明年毕业靠着学校名头混份工作自己心里更难受,而那时改变更难,也得受着。
不二说得好,时间要珍惜,尤其是合适的时间得把握住。自己充实了,才能有选择余地。
大概老师说黑夜中绽放光亮,于我就真是在黑夜中独自求学,慢慢积攒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