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07阅读
  • 7回复

法律诊所——随笔1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龙书培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8-04-21
【写在前面】

   所谓“医者护体,法者护财”。

   有用的从来不是法律,而是头发都快掉光的法律人,是人本身。

   只靠法律、法条,是不可能维持我们世界的正常运转的,在信奉“法律就是掌权者的命令”的人眼中,法,不过就是一个漂亮的花瓶;而在法律人眼中,法律并不是法条和判决,更是“为无声的人发出呐喊,为无权的人捍卫权利”。这才是学法真正的意义。

    书培师兄在接待当事人过程中都发生了哪些有趣、辛酸、开心的事呢?

        本学期重磅推出——【法律诊所—随笔系列】。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啦啦啦



【法律诊所-随笔1】



    截止第八周,我和其他两位小组成员共接待了三个案子,其中两个案子已经基本处理完毕。

    说实话,我很珍惜过去这八周的时光,每周二的下午,似乎成了我们和当事人的一个约定。满头白发的大爷,整整四周,每周二下午,坐两个小时公交车,准时来到诊所。其实我们都知道,他二十年前的案子能够被解决的希望很渺茫,面对大爷的请求,我常常是束手无措。可每当走进诊所,看到大爷如约坐在接待室的角落,像个孩子一样地看着我,我告诉自己,哪怕希望再小,也得尽力去试一试。

1.


   八周来,我学会的第一件事是同理心,是学会理解和聆听。


    大爷为了这个案子,远离家乡多年,他在北京没有亲人,白天捡垃圾维持生计,晚上就睡在车站。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大爷,我就被他身上的味道熏得头晕,和大爷交谈的过程中,我全程半捂着嘴,尽可能让自己表现得自然一点。

    由于时间久远,大爷的案子基本上没有任何证据,那么多年,他只有不断地上访,一次次被“请”回去,又一次次来到北京。为了这个案子,他更是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职责,女儿跟着他上访,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家庭再无团圆之日。哪怕有再大的正义没有得到伸张,我也无法理解他的坚持。有人常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大概是由于这些原因,起初,我很不理解甚至可以说非常讨厌这位大爷。

    然而,一次次的接待,我不得不坐下来听大爷找到的新“证据”,耐心地为他解释法律的规定。我却渐渐发现——“可怜之人也有可爱之处”。

    大爷的字写得很好看,语言带着一种古风,他闲暇时会研究我们的法学教科书,把自己的案件事实“涵摄”到他看到的法律规范中。每次见到他的时候,他会很开心地告诉我们他又找到了新的可以适用的法律。这种“久病成医”,可怜、可爱,又带着辛酸与无奈。

    大爷从不舍得喝我们给他的瓶装矿泉水,每次我们都得把水倒在纸杯里他才肯喝上几口。

    有几次,我和大爷解释一个法律问题时急躁了一点。大爷看着我说:“孩子,我天生的公鸭嗓,说话特别费力,所以每次说话的时候面部表情都看上去很吓人,我没有生气,你们千万别介意啊。”

   人与人的尊重是相互的,和大爷见面的这几周,我一点点学会去理解他。我没办法理解他的做法,可是我知道,我身边也有亲人经历过官司和纠纷,我知道突然的变故与失去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后来,我从来没有嫌弃过大爷身上的味道;他说话费力,我就仔细听他慢慢地把话说完;他不懂的地方,我就多想些办法看看怎么才能说明白。大爷很喜欢笑,他从不抱怨社会,他相信法律,他比我更相信法律,他相信迟到的正义终会到来。看着大爷的坚持,我常在想,人活着好像总是需要一个动力——大爷活了六十岁,上访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大概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了吧,这就是大爷活下去的动力啊。给他一遍遍地改信访材料和各种申请书时,哪怕没有希望,我从来没有感到绝望过,给大爷生活下去的动力,我认为这就是全部的意义所在。

   拿到我们写好的材料那天,大爷特别开心,又露出他孩子一般的笑脸。在一个杨絮乱飞的日子,我们送别了大爷,大爷又要继续为他的案子奔波了……像送别一个老朋友一样,有一些担心,还有一些不舍。


2.

   这八周教会我的第二件事是责任心。


    大三下学期非常忙碌,课程很多,同时还得准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每到周二值班的时候,中午不能睡觉,常常带着困意来到诊所,忍着头疼,打起十二分精神接待当事人。

    阿姨是坐了二十五个小时的火车来找我们的,刚见面时,她就拿出厚厚的一沓材料。她的案子非常复杂,十几年来经历了五次审判,高院抗诉后又发回重审。了解案情、复印材料,我们整整花了一个多小时。向我们咨询后,阿姨不久又要坐火车赶回内蒙古,我们只能把材料写好之后邮寄给阿姨。

    处理这个案子的时候带着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一是这个案子案情复杂,法院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确实存在问题,二是如果我们的材料没有写好,可能又得麻烦阿姨来一趟北京。

    我们小组先后进行了三次讨论,首先讨论不同的解决方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阿姨选择一个比较便捷高效的解决方式,然后又检索相关的法律规定,力争没有遗漏。折腾了一个星期,把法律文书写好后,我们又在小组内部对语言表述、法律分析等问题研究修改了三次。最后还是不够放心,为了尽可能保证万无一失,我们联系到以前的民诉老师,想办法和老师约时间讨论这个案子。


    在八周的时间中,我和小组的成员利用一切课余时间研究我们接到的案子,吃饭的时候大家就约在一起吃,一边吃一边聊,下课后就约在走廊讨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始终牵动着大家,大概是因为被信任。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呢?被别人信任,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说实话,我常常会怀疑自己能力不够,可是因为那份信任,似乎就有了拼尽全力做好一件事的勇气和信心。

    现在突然发现,在这个社会上,似乎没有帮助与被帮助一说,人与人的帮助是互相的。在这八周时间,当事人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不仅锻炼了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还改变了一些为人处世的方式、对社会的认识;小组的队友,更是一路来给我希望、欢乐和帮扶。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太阳,在为这个世界发光发热的同时,也能从别人那里感受到温暖。




     以上










未经本人同意,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离线龙书培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8-04-21
谢谢各位耐心看完长文的老铁!
突然有很多感慨呢~
预知后事如何
嘿嘿嘿
支持微信支付宝打赏
未经本人同意,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离线龙米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8-04-21
充满正能量的书培师兄(・o・)
离线王江雷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8-04-30
不能赞更多了,打赏$100。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离线谭必勇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8-05-01
厉害
离开痛,学着走。
离线林志杭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8-05-14
加油,国内法律建设靠你们了
少年,奋斗吧!!!
离线杨皓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8-06-22
书培师兄总能把细节描述地恰到好处
离线彭清苓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8-09-30
细节细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