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44阅读
  • 5回复

《传习录》及其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王江雷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7-12-25

《传习录》是记载明朝第一牛人王阳明的语录和弟子的论学书信,包含了王阳明主要哲学思想及心学发展历程。对于了解和学习心学是必不可少的一本书。


这本书我大概看了半年的时间,每天看一点点。在读这本书之前,为了能更好了解王阳明的生平事迹,我又读了《王阳明传》(其实很早之前就看过他的传记),以便能和《传习录》里的文字背景联系起来。这样更能了解王阳明的思想进化过程。


要读好这本书,其实除了了解王阳明的外,还要了解程朱理学,特别是朱熹的思想。因为心学是在朱熹的思想上发展起来的,而它又与朱熹的思想迥异。朱熹提倡“存天理,去人欲”,是禁锢思想,心学则是提倡解放思想,回归自己。提到这里,又要提到《大学》《中庸》,因为朱熹和王阳明对于“格物”“致知”的注解不一样。这是朱熹思想和心学的差异,也是王阳明“龙场悟道”的起源。心学的崛起,掀起了一股解放思想,解放人性的热潮,影响了很多明朝后期及后世的很多思想家。


你看,简简单单的一本《传习录》,要看好它,其实中间又扯出了很多的书籍和资料,这对于看此书而言,绝对是好事。比如《大学》的第二段,“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止、定、静、安、虑、得,这几个字足够你悟三天三夜的。这不一一举例了,实在是有太多这样让我心灵澎湃不已的文字。


看这类书籍,建议读者一定要先读原文,先不要看翻译(最好不要看翻译,不懂的字可以查),用自己的思想去揣磨,用自己的原话去翻译,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悟。翻译是别人的思想,别人的理解,不是你读到这句话的理解和感受,读多了翻译,会情不自禁掉进所有人都接受的怪圈里去,往往会走不出来。只有你从头到尾都是自己的翻译,自己的理解,哪怕理解是扭曲的,和原文差远了,也不要在乎。“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摘自《曾国藩家书》)”。


著以此文,愿道同者,共谋之!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离线陈靖洁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7-12-28
佩服佩服 表示文言文看着想睡觉
TRY!
离线林志杭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7-12-28
厉害,好久没看过文言文了
少年,奋斗吧!!!
离线谭必勇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7-12-30
同感,很久不读文言文
离开痛,学着走。
离线龙书培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8-01-05
最近在读书会跟着学校的老师一起看《传习录》
才进入了解人物的阶段

不过学了几首阳明先生的诗  被圈粉了

楼主留言:

哈哈,希望你能有收获

未经本人同意,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离线杨秀春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8-01-18
中国古代的文化瑰宝,今人能汲取一二,善莫大焉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