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主题 】
社交网络
现代的社会社交网络已经相当普及,基本上每个人都会使用到。有的人用社交网络很好的帮自己解决了问题,不过,还有很多人深陷其中,每天会在社交网络上花去相当多的时间,甚至沉迷于虚拟的人际关系,网络上就出现过比如“点赞之交”这些词语。
为此,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反省自己,到底应该怎么看待社交网络,应该如何使用社交网络?
【发言】
陈靖洁
素兰的亲人们,大家晚上好!以下是我的分享:
当我看到这个月会主题的时候,我的首先是想到了那部关于扎克伯克和facebook的同名电影。这部电影介绍了脸书的发展史,这个看似小小的网站制作计划,带来了全球性网络社交的革命。从2004年成立至今,facebook登上了《2017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的第5位,2017年8月,其月活跃用户首超20亿。20亿,这是一个很吓人的数字。全球的人口数约70亿,而我们知道facebook还没有在中国开放,一旦在中国开放,想必这个数字远将接近全球人口数的三分之一。
可见人们对于社交网络的依赖到底有多大,它在无形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并且在无形中操控着我们的生活。反正我有时候会感觉自己不受控制,时不时的就要看看手机,刷刷朋友圈什么的,不看手机会焦虑不安。可能还是自己内心不够强大吧。另外我最近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app叫做24pi,它可以用来记录手机上各种APP使用时间,大家可以去尝试一下,一天,或者一个星期记录下来,你会有惊人的发现,并且会让你有动力、有意识的去控制自己使用各种社交网络APP的时间。
最后,天气转凉啦,大家要注意身体哦!
谭惠文
亲爱的素兰家人们,大家晚上好。
谈及社交网络,脑海里第一反应就是QQ,微信和微博。QQ和微信都还算是有隐私,需要互相加好友,而微博只要单方面关注就可以看到他们的动态,也可以想和谁私聊就和谁私聊。
上次年会谈及的虚拟网络对于现在人的影响,有时候宁愿给对面的人发消息也不愿意face to face的交流,造成了一部分人的社交恐惧症。再者网络上的言辞过于激烈,说话也不需要负责,所以衍生出一个新群体——喷子。每条热门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他们奋战在热门评论里的第一线,善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批判他人,例如很早之前在上海地铁上出现的推人事件(被薛之谦转发的那条),大家都纷纷在微博下谴责路人的冷漠,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网民不上街还是路人不上网呢?
还有近期的李雨桐薛之谦也是刷爆了热门,很多人在事情之初在李雨桐微博下喷她,什么难听的话都有还有些被赞到了热门评论。既然大家都不是当事人为何言言辞如此激烈,还有些脑残粉就直接在评论里撕了起来。更有甚者就是一味的跟风,抱着吃瓜心理也去说两句,仿佛在这个巨大的浪流里丢掉了自我思考的能力。
早在上学期期末就把微博卸掉了,很多新梗都不知道,朋友们都在哈哈哈,我却不知道他们在笑啥,她们说我是远古人已经和社会脱节了。很多事都是她们看到告诉我的,我倒是没觉得什么,远离喷子,珍爱为数不多的脑子。
彭丽琴
社交网络。
现在的社会基本已经人人离不开网络社交了,可现实是社交途径越来越多(qq、微信、微博.....)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社交能力是一个人很重要的素质,长期只注重网络社交,导致现实中与人的相处能力开始削弱。这就会出现两个在网络上聊的火热的人到了现实中却没有话说。可人总归是要回归现实生活的 木心的《从前慢》里面有这么几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一直觉得这几句话写的特别美,何尝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呢。可是社会的飞速发展注定这种生活不可能持续,网络社交确实也为我们带来了不可替代的便利,足不出户就能得到我们需要的资源,人与人的交流也不用受到空间地域的限制。所以网络社交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肯定是有存在的必要的。同时,在闲下来的时间,和亲朋好友一起,在线下三三两两聚一聚,过一过这种“从前慢”的生活也是极好的。
吴伟
素兰的亲人们大家晚上好,最近天气转凉,希望大家多多保重身体。
今天的主题是社交网络,是一个我们天天接触的东西,应该会有很多话可以说的。但是当我准备写的时候却没有东西可以说,可能是我对这个东西太习以为常,根本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首先不能否认社交网络为人际交往提供极大地便利。现在我们大家就正在运用社交网络交流分享各自的想法,这是社交网络给我们带来真真切切的便利,如果没有这个技术发明,各自天南地北的我们怎么在今天相聚呢。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社交网络,今天人与人的交流会是怎样的,我们能联系的人所在的空间范围又有多大呢?社交网络太方便了,甚至不需要见面就可以把我的想法传达。
但是也正是因为社交网络太方便了,就容易让人对其形成依赖,就容易让人过度使用,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我还记得大概是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那时候QQ刚刚在我的身边兴起,周围的小伙伴对这个新出现的东西感到兴奋和好奇,每周的星期天都要去网吧聊QQ,然后回到教室对着刚刚的聊天对象聊着刚刚的一切,很奇怪不是吗?那时候大家都没有手机,想要聊QQ得用电脑,所以能花的时间也不多,后来手机开始普及,而且越来越智能,而且没有任何操作难度,不会打字还可以语音,腾讯和其他的一些公司竭尽全力迎合用户的需要,换个说法是用他们的方式替代你接触社会和现实的方式,所以有时候我在想这是不是剥夺接触的实验,有点恐怖,但是挺像的。这就是我最想说的,社交网络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改变了我们接触现实的方式,但这是不好的。而且在社交网络里面没有多少人会很有责任心的维护网络环境的干净,虚假,暴力,欺骗等等这些很容易在网络环境里面滋生。
陈菁
各位素兰亲人们:
大家晚上好!
客观来说,网络社交工具对于我们现代生活来说,已经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用微信还是用QQ,或者是微信和QQ同时在用,其实,社交工具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社交工具在很大程度上也侵占了我们的时间。
日常生活中的社交工具无外乎微信和QQ两种,我觉得其实两者功能差不多。或许QQ的功能多些,但是其实都是各种一些很少用到的,基本的聊天功能都差不多。而我们日常的网络社交生活就包括了两类,一类是聊天,另外一类是朋友圈和QQ空间点赞评论啥的。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很少会去主动找人聊天的,一来是聊天挺浪费时间的,二来是如果天天都聊天,话题就那么多,聊也会聊腻的。我平时聊天更多是因为接通知或者联系别人或者方便别人联系我。前段时间曾经设想过,尽量不去发朋友圈,其实当时也不能说出为啥想这么做,当然现在也就随意了。其实发朋友圈的目的是啥,我想更多是证明自己的这个微信号或者QQ号还在用,还是本人罢了,特别是对于那种很久不联系的,如果哪天突然有事需要联系,会不会担心发错人。另外,朋友圈的目的是方便别人了解你的生活,因为除了一些好友,我们不可能每天和每个人都聊天,在见面的时候(比如说同学聚会),你的特别要好的朋友和你聊得火热,而稍微玩得差一些的同学根本不了解发生了什么,自然也就插不进去。比如说,上上次聚会某某脱单了,这我是知道的,上次聚会我就问他你女票咋样了,他很尴尬地说分手了,我当时就尴尬了。当然对于一些人来说,点赞和评论是很重要的。如果点赞很少或者评论很少,他或者她就会删去那条朋友圈。
相比于上个学期,这个学期我花在社交工具上的时间少了很多,最主要的原因,这学期很忙。所以说,要想控制在社交网络上所花的时间,那就就有给自己去找事做吧。
最后,祝长辈们身体健康,学生党学习顺利,工作党工作顺利
肖居安
社交网络
在现在的生活中,可以说社交网络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本来,它的出现是为了方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是在运用这项工具时,却有了不同的做法。
现阶段在我看来,这个社交网络应该说是占用了很多时间。就用最常用的微信来说吧。私信这个功能还是很实用的,在联系他人的时候很准确,也会比较及时。但是朋友圈就不一样了。其实仔细想想,私信是要通过这个方式来联系他人而选择的一种联系方式,就和以前电话、信件是一个道理。但是后者却是自己主动向外获取或是散发信息的方式。其实在更多的时候这是不必要的,但是很多人却为此着迷,甚至于沉迷其中。
对于这一切,我觉得要把这当做一个工具来看待更合适一点。周边的实际生活总是比网络中的虚拟生活来的更真实、更有意义。一个人的时候,或许只能在网络中找到陪伴和存在感,但不是一个人的时候还是多关注身边的人。
王娟
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是作为社交的一种工具,服务于我们的社交活动。通过社交网络交流与传统的社交方式面对面交流相比,我体会最深的是两大优点:
1.即时性,不再受时间和距离的约束,可以随时随地与人联络。
2.共享性,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将你此时的状态分享给所有的好友,还有,相信大家对群文件,群会议并不陌生吧,所以此优点还用于工作学习交流。
但优点有时候也会成为缺点。你可以即时发消息,发状态,但是收到反馈不一定即时。如果那个人在你心中的意义不一样,等待回复的过程真是煎熬,你时不时唤醒屏幕,结果看到的只是广告的弹窗,哇,心情烦躁。还有大家或多或少,总会在意别人的看法,在朋友圈发个状态,过一段时间就会去看有多少赞啦,有没有评论啊,其实是个蛮费神的事呢。
还有现在有些重要通知负责人会直接发在QQ群里,但QQ群同时也是大家聊天灌水的地方。加的群太多,信息量太大,真的看着难受,有的人会选择屏蔽群消息,我担任副班长的时候,每次班长在群里发了通知,我会转发到寝室讨论组里,再去隔壁寝说一下,保证每个女生都知道消息。但也有的班消息传播极不灵通。
总而言之,有利就有弊,如何让社交网络更好地为自己服务,自己琢磨~( ̄▽ ̄~)~。
李慧慧
各位亲人,大家晚上好!
社交网络起源于电子邮件,而我最早接触的原始工具就是小型的移动电话手机,点对点的短信服务。而今社交网络应用之广,所起到的作用也不仅仅是方便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了。朋友圈,微博,QQ几乎成了人们日常必备的生活小甜点,或用于饱腹或用于解馋。我们经常看到朋友圈发广告的推销产品的,那就是为了饱腹,另一些人则是为了解馋。
甜品的花样很多,口味也有多种,所以才引得大家食过后都觉甘之如饴。但是太甜的东西往往容易产生蛀牙。我们每天都会捧着手机,专注着朋友圈的动态,刷过一遍又一遍,就连吃饭也不忘玩一把手机,但事实上真正重要的信息却很少,要知道有多少人愿意把自己的隐私公开呢?我们所了解的不过是生活的一个小角角,甚至还可能是虚拟的。前段时间室友提到说自己曾关注于一个网红A,把她设定为自己的目标,可以说A的每一个细节都影响了她,但据曝光,A的所有资料都是假的,所有的照片连同她本人,甚至连日常的生活都是假的。许多人为了出名,为自己拟造各种角色,并以此达到自己的目的。
社交网络的信息鱼龙混杂,如何辨别真伪变得尤为重要,否则就会收到伤害,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抽身出来。点赞之交既不能在你困难的时候拔刀相助,亦不能有嘘寒问暖的功效。倒不如花更多的时间留意身边的人。上次问起一位朋友,你为什么要给自己的朋友圈设置三天的隐私权限呢?"以前是没有设置的,后来发现即使有人留意你的朋友圈也不会起到情感的共鸣,索性就关闭了,转而花更多的时间给近期不联络的亲人朋友打打电话"细细想来我们有多久没有联系曾经的好友了?朋友圈即使翻了一遍又一遍,也不过是点个赞而已,浅浅的问候一句,终没有电话里来的亲切,更不要提相见的愉悦了,却因此惹得即便是两两面对着坐在饭桌上,也把玩着手机,顾此失彼。
以上分享完毕,谢谢大家!正值换季,还望各位亲人好好注意身体!
龙金凤
各位家人晚上好,假期快乐。天气转凉,多加注意。以下是我的发言:
毫无疑问,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交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年轻群体中。作为经常使用社交网络的一员,过程中,也有一些自己的感触。
在我需要的时候,社交网络给予过我很大的慰藉。无论是跟他人的交流、联系,还是为了给无聊的时刻增添一抹乐趣,亦或是,在一个尴尬的环境中消解自己的不自在。社交网络是一个连接的工具,给了我们许多机会,去了解,去联系,那些周围不轻易见到的事和人;诸如视频一类的软件,又可以,让我们获得一些轻松愉悦的感受。总之,可以利用社交网络达到我们的的一些目的。
然而,好多时候,也都萌生出不能再接触的想法。私心觉得,这眼睛,这皮肤就是被手机给弄坏的。再者,社交网络再精彩,也总是少了些人情味,在聊天工具上的交流总少了份真实和掺杂太多。最重要的是,好些时候,一不经意,或者刻意,社交网络就消磨掉了自己大半的时间。虽然没有做什么事,但还是满满的疲累。
虽然知道频繁使用手机不好,可还是未曾真正的放下。总有一些理由让你犹犹豫豫。
总的来讲,社交网络,需要的时候还是要使用,但千万不要让它占据了你生活的大部,然后任它支配着你。当你意识到使用社交网络已经产生不好的影响时,试着放下,看看结果如何。然后,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社交软件,只留下真正需要的就好。
最后,不要成为一个键盘侠!不要成为一个键盘侠!不要成为一个键盘侠!网络言论自由的行使自己应该克制和把握才好
田文鹏
谈一谈网络社交
刚进大学不久,我现在已经加了有10多个新群了吧,有微信的,有QQ的,具体群是关于社团的,课程的,班级的和书院,学院级的新生群等,当然还有军训群,老乡群,这么多的群确实是一个庞大的社交网络,额。。。但我感觉对我也没太大影响,基本上不会注意到群里的消息,班级为了更加清晰明了,还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消息群,全体是禁言的状态,所以我对于班级的状态只要关注这个就可以了,对于其他的群都也没什么事,被@全体成员和发公告时候看看,所以也没对我产生太大的影响,没有沉迷也没有被影响吧,当然有了这些群我可以去利用它来问问题,找老师也是很方便的,从这里得到帮助。正确的看待社交网络,正确的使用社交网络。
李喜
社交网络
各位亲人大家晚上好,下面是我的分享:
人作为一种社会动物,社交算是基本的需求之一。如今,网络的普及,让人们之间的交流成本几乎降为零,也让信息的流通速度变得十分迅速,但我觉得,有时候社交网络上的一些点赞之交(包括群发祝福,泛泛的点赞)和广播式交流(刷朋友圈,刷微博,刷空间之类),这些交流当时并没有真正的满足我内心对于交流的需要,也只有真正的跟朋友私聊时才有交流的感觉,但与面对面还是不一样,彭先生说的见面三分情也是这个道理。
如今面对QQ和微信上百个联系人,发现很多都是许久未曾有过交流,无脑刷动态的我现在是看到一回屏蔽一回,还有很多水群,要么退了要么屏蔽了,现在空间朋友圈安静了不少,其他社交app诸如微博一类的没有兴趣,所以感觉自己能挪出不少时间干自己的事。现在手机上app已经被我删了很多,但QQ微信是真的很难离开,各种事情都是在这两个平台上通知,但庆幸自己在这上面花的时间越来越少。
想到小时候,一家人坐在一起看电视聊天,现在都拿着手机,各做各的事,那种时光想必是回不去了。现在想来,以前的车、信都很慢,现在的高铁、飞机、邮件、微信都很快,慢有慢的好,快也有快的优势,但人还是那个人,希望大家不要被虚拟的网络所沉迷,毕竟回到现实,面对一堆事要做的还是你。
王海
各位亲人晚上好,以下是我的分享
社交网络一直是我十分感兴趣的一个话题,但鉴于我平时生活中不常使用,对此并没有什么体悟,于是在接到本次月会通知后,我进行了一个小尝试:定期发说说。从九月27号到十月7号,十天内我在QQ空间一共发表了五条说说,这差不多是我以往一年的动态量了。
这几天,我每天都会下意识地去留意一些生活中的小细节,回想一天的经历,有感触的便写进说说。有朋友问我,怎么最近发动态这么频繁,我打趣的回问:怎么,嫌烦不想看啊,屏蔽呀。没想到她很认真地和我说:这样挺好的,这样即使我们不在同一个城市,我也能知道你的日常,看到你发的说说都会想起你,总不至于让距离疏远了我们的感情。虽然当时我嫌她矫情,但一想确实也是如此,曾经很多关系亲近的同学便是因为升学去了不同的地方,有了不同的圈子,联系渐渐少了,关系也就淡了,徒留遗憾。也有多年未见的小学同学突然联系我,问我是不是在长沙,说有时间一起约出来见个面,看看大家现在都怎么样了。我想这就是社交媒体对于我们的正面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打破空间上的隔阂,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但另一方面,这几天的体验中我也遇到了困扰,手机时不时响起提示音,打开一看只是显示又有几人点赞,而其中的部分人我并不相识,只是网络上的所谓“点赞之交”,我并不想将自己的生活摊开任他们言语,目前正在分组屏蔽中。
在这十天的尝试中,我既感受到了社交网络于我的利,也尝到了弊,只能说还是看个人见解,慎重使用这一工具,毕竟虚拟的人际关系始终代替不了真实的人情往来。
以上分享完毕。最近的天气像是在表演京剧变脸,各位亲人们要多多注意身体呀。
龙米
客观地来说,通过网络我们可以跟远方的朋友、家人聊天视频,确实很方便,还有是平常工作学习群,线上发个文件啥的也很方便。但另一方面,要是习惯了拿个手机刷朋友圈刷微博,跟朋友见面聚会也都是在餐桌上刷手机,这样未免有些违背使用社交工具的初衷。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QQ大概有三百多个好友,微信一百多个,以前早上起床会刷一次空间,看大家的说说动态然后随手点赞,后来慢慢发现,其实大家的动态多半没啥内容,还有一些我不熟的人的日常,基本和我没啥关系,渐渐地也不太关注了。
以前我也会比较喜欢分享自己的日常或者吐槽一下令人不快的事,慢慢地也觉得这都是我自己的事,好像和别人也没啥关系,特别一些不熟的人,也不希望他们看到我的生活,也没必要去发个朋友圈了……
要是想念朋友想念家人了,我比较喜欢打电话,总觉得听得到声音会比较开心。
我记得有个冬天的周末,早上被一个电话吵醒,是个在北方的朋友,她打电话就为了告诉我她在的城市下雪了,当时就觉得莫名感动吖,尽管在被窝里睡意还没退去。
我想如果她就在朋友圈发个照片的话,也许我就随手点个赞或者我根本不会看到,也就不会得到那一点小小的感动了。
周金凤
谈到社交网络,就自然会牵扯到互联网。社交的内在驱动力是想要与人交流,可以说与人交流是人的一种欲望。而在互联网下的社交网络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创作式交流、点赞式交流和广播式交流。前面提到与人交流的欲望,大体是指增强幸福感和社会连接感。而研究表明,上述三种交流中只有创作式交流能影响到人的幸福感和社会连接感。创作式交流通常是指一对一地互相接收私人层面的沟通内容,从而会减轻孤独感和提升幸福感。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社交中被排斥,我们大脑的反应和感到生理疼痛的反应是类似的,社交中的痛苦和身体上真的疼,在我们的感受中是一样的。躲避伤害与疼痛是人的本能反应,所以人在社交过程中容易强迫自己形成三种幻想:1、我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收获关注 2、我总是能够被听到 3、我永远不必独到 以上三种幻想在“点赞式交流”和“广播式交流”中得到很明显的体现。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现在有人即使只是在路边发现一个正在生长的蘑菇,他也会在朋友圈发个说说,送上照片并批上“哈,生命真美好”或者是“美好的一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愉悦,但是这个人内心是否真的愉悦还要另当别论。一方面,我们要对朋友圈中别人发布的状态和照片进行点赞,来“加强”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但这里面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绝大部分情况下别人只会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示给人看。所以在对别人发表的内容进行“点赞”(点赞式交流)时,潜意识里你一定会进行自我比较(这也是人的本能),而是否会产生嫉妒和猜疑以及产生的程度如何要因人而异。长期的嫉妒与猜疑背后就是孤独感的累积,而且这种孤独感可以与抑郁直接挂钩(不知道你们生活中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有没有明明一直很开心却突然间想哭的经历)。相互作用下,绝大多数人也要像朋友圈里的其他人一样,通过发布的状态和照片(属于广播式交流的一种)来加深自我认同感。对于塑造完美自我的需求,使人们被“囚禁”在自我表现的监牢中,此监牢即为孤独感生长的温床。我想说的是,“点赞式交流”和“广播式交流”并不能真正增强人的幸福感和社会连接感,这两种交流模式只会产生两种人:自恋水平更高,孤独感更强的人和自卑水平更高,孤独感更强的人。
陆志威
各位亲人们大家好啊!
说起社交网络的话,我以前基本只用 QQ和微信,微博什么的我到现在都不知道是个啥。我对他们的看法就是利大于弊,在高中的时候我是没有手机的,小学初中同学基本是属于毕业了联系就断了。高中毕业之后加了班群,和同学没事聊聊天,水水群,放假了约饭感觉还是蛮好的。QQ对我另一个作用就是课程群了,班级作业布置,课程安排还有课件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平时也可以到群里问问题,作用还是挺大。
社交网络的弊端呢,一个是各种消息朋友圈点赞评论什么的耗时间,但是这一点对我影响不大,其实你们去看我空间,可以看到一片空白,我到现在都无法理解喝杯奶茶都要发空间的人是什么心态。我也会刷朋友圈,但是那些事无巨细都发动态的,发广告,鸡汤还有自拍的,一律屏蔽,久了朋友圈就很安静了。
另外一个弊端可能就是信息太多鱼龙混杂了,但是我这个人基本是不看新闻的,尤其是娱乐圈的,我个人印象里最红的歌手还是tfboys。
总而言之,社交网络对我的影响还是正面居多,目前手机对我而言需要戒掉的还是小说和游戏啊。[捂脸]
肖淳夫
信息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是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人类真正实现了地球村的梦想,网络的普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信息之多、之快让人惊诧。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但也生活在一个最糟糕的时代,人们在充分利用社交网络为自己的生活提供方便之时,也有许多人在其中不断消磨自己的时光,沉迷于虚拟的世界。
有人充分利用这样的自由来提升自己,学习、交流、拓展视野、了解世界。然而多少人滥用这样的自由来使自己堕落,沉迷网络交友的点赞与暧昧却对现实爱你的人不闻不问,享受畅游虚拟世界的新奇刺激却对脚下的世界不闻不问。试问改变人类的信息革命到底给一些人带来了什么?
希拉里在“互联网自由”演讲中说过,实现自由和安全的挑战在于“找到适当的尺度”,“有足够的安全让我们享受自由,但不使其过多或过少而危害自由。”我想,我们是时候找到一个“适当的尺度”,即理性与适当。网络社交没有错,我们能认识更多的朋友,为亲人的问候提供更便捷的帮助,但我们要理性与适当,不以网络好友表面的形象为实际,朋友圈里的美好旅游照与美食照或许只是朋友们最为美好的一面,点赞只是对他们的认可,而不是羡慕与攀比。
如此,这些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思考,人各其价值观,但是,我希望随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一个新的世界或者说一个完整的社会的雏形能够健康美好地在网络上发展。谢谢大家。
王顺民
社交网络
社交嘛,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交。就比如我们在qq群开月会也应该属于社交的范畴吧。
社交本身并无好坏,重点是看你自己如何利用和管理。你花了多少时间在社交软件上,又有多少时间是有效的社交,多少时间是浪费掉了。但是浪费本身也不一定是没有意义的,有效的利用也没有准确的定位。从软件运营来看,你在软件上的时间停留越长,他们的数据就越好咯,甚至是想法设法让你的使用时长增加。
说到底,得我们自己把握这个“度”,生活是缺不了社交的,但是如何去利用社交让自己生活的更舒服更轻松才是最重要也最困难的地方。工作也罢,学习也好,娱乐也不错,我觉得不用太刻意去分开来看,很多东西本就是无法完全分开来看的,生活就是一个整体。
龙志远
各位素兰亲人晚上好,下面是我的分享:
首先我对此是持肯定态度的,网络社交给我们联系朋友、家人带来了更多方便,我们不仅仅是能够主动联系他们,比如通过微信发消息、打QQ电话、进行视频聊天等等,我们可以在想要的任何时候联系他们,的的确确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并且还打破了时间的限制,通过他们的分享,过往种种留在此刻。不仅享受到了分享的乐趣,并且是公开的,这样让未曾经历的人感受不一样的精彩,也给他人带来了快乐。不仅如此,网络社交,让消息飞速传播,让我们能够第一时间知道我们想知道的新闻,各种消息传播得飞快。等等各种便利这里不一一列举。
网络社交,不仅仅是社交,帮助我们联系;更是以社交圈为基础的网络,实质上颠覆了传统的传播媒体,信息的传播不再依赖于传统媒体,出现了一种新媒体——自媒体,形式居然是原始的一传十,十传百的“口耳”相传,以网络社交为“口耳”。
这样的方式少了很多限制,更为自由,因而更为便利。Every coin has two sides,网络社交的优势也催生了许多弊端,从社交方面来讲,分享的快乐吸引我们沉迷其中,我们大把的时间浪费在关注朋友的各种动态或是自己更新动态上,往往会导致我们过分关注网络上的虚拟社交而冲淡了对现实的感知,许多是无用且无意义的,比如我自己就经常感觉自己朋友圈刷着刷着几个小时就过去了毫无时间感,感觉时光被虚度,过程中只是点了几个赞而已。从网络也就是信息传播的角度来讲,充分的自由意味着消息的变质,消息的量有了保证然而质却堪忧,不少的假消息混入真消息中,鱼目混珠,最终以讹传讹,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有时候经常会看到某某消息又被辟谣,往往多是在造成严重后果之后,亡羊补牢固然没错,但防微杜渐更为重要。
因此在我看来,与其说是弊端,不如说这是一种挑战,挑战我们如何去克服弊端、防微杜渐,充分利用它所带来的便利、不沉迷其中,满足自己的需求,简而言之就是扬长避短,而不是一味地去抵制。我也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式合理得去利用网络社交,享受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此外,不仅要靠我们自己,也要靠社会,建立起网络秩序。
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倾听,大家注意身体!
秦齐堰
各位家人晚上好呀。以下是我的分享。
确实,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让地球也越来越小,变成一个地球村,我们可以更加方便的联系,和家人朋友之间不必再像以前那样,联系需要写信而且还需要大量的时间等待,就像现在的微信一样还有现在的网恋等等,一方面是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网络太发达也不太好,就拿现在的人来说,和家人团聚的时候,有空没空就是玩手机,刷微博等等,宁愿去为别人点赞刷动态也不和亲人说说话,让家人之间的谈话越来越少,甚至几乎没有,至于社交网络的好与坏呢,我觉得主要是看自己,总之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所以我觉得网络要正确对待,既要合理利用好的方面,又要防止沉迷于其中,而浪费时间,荒废正业,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学生来说。最后祝各位家人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