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6楼龙莎于2011-11-11 10:20发表的 :
如果我被归纳在第四种,那么以后我都不会在群里发表心情了和无知的言论了。小马哥你不了解90后,所以你的分类不标准。我是那种外表活泼,话多,但喜好特殊复古,本性安静的那种,有时候可以整天不说话,可以完成一副十字绣,可以织围巾,看小说会哭,看电视会笑。并且很缺乏自信。有时候会反省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有时候又觉得无所谓,很随性。很多人会觉的我泼辣,直接,不通人情世故,因为无所谓会做一些不靠谱的事。没有伟大的理想抱负,淡定的面对生活和磨难,会给别人一种消极无情的印象。我自己都不了解自己,我也时常想我到底是怎样的人,我到底为什么而活,我在追求什么。有时候我在笑,但可能我一点也不开心,或者下一秒就不高兴了。谁知道能。
龙莎,谢谢你的回复。关于这个话题,我想表达得再多一点:
“话多”和“无知/不靠谱”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些智者也是比较多话的,但他们会分场合,并且讲出来的话都有一定的水平,不会不经思索就说出口。不过年轻人常见的是“话多,多至无聊,且不分场合,所讲也无甚水平”,这就构成“无聊”和“不靠谱”了。其实分辨两者有比较简单的办法,那就是:
前者虽然话多,但听者爱听,回应者众。后者则相反,听者往往唯恐避之不及,回应者寥寥,最后往往只剩下讲话的人自己在那里意犹未尽和感到无辜,“你们怎么都不理我了?!”,一副委屈的样子。我们时时都要提醒自己不要做这后一种讲话者。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增多,年轻人逐渐会懂得“话少而精”的妙处。不过也有一些人活了很久都未能明白这个道理,这是很悲哀的事。
所以,我想表达的是,我从来都没有反对过“活泼”。其实我们的很多同学都是活泼型的,我认为他们很可爱。不过,“过度而无谓的活泼”就极容易成为“无聊”和“不靠谱”了,会成为“小丑”类的角色。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我想每个人都有其活泼和安静的一面。活泼和安静,这两个词本身并没有任何不好,它们都代表着极美好的东西,前提是适度,踏实,有知,或者怎么说,否则就会成为“滑稽的小丑”或者是“孤独的自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