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432阅读
  • 16回复

一位北大学生的来信(彭定中2010年12月于北京大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彭灵华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1-01-03
2010年12月,彭先生受邀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各做了一次演讲(注1)。以下是他想与大家分享的故事。

注1:其中一次是在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坐落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标题原文:A Letter From A  Beida Student

中文译作:一位北大学生的来信





 
原文:
At this stage of my life, I think the most meaningful thing I can do, and also I guess the most sustainable thing I can leave behind me would be to make an even very small impact on people's thinking especially those of the young people. 

With that in mind, I have been trying to do my best to squeeze my schedule to accept speaking invitations from various organizations especially the universities, with the hope that I'll have the opportunities to communicate and make impacts on the thinking of those brilliant young minds.

Recently I was invited to talk twice in Beida and twice in Tsinghua. As a result of those talks, I was really touched by the passion and willingness of the students and professors who really want to get involved in the efforts of making the changes so that the world can be a better place for ourselves, our children and generations to come. Those letters have given me the great hope for the bright future of China



译文:
我已步入人生的晚年。在人生的这个阶段,我所能做的最有意义的事,同时也是我能够在身后留下来的最可持续的东西,我想莫过于给人们,特别是给那些年轻人,在他们的思维上,留下一些哪怕是再微小不过的影响。

正因如此,一直以来,如果是收到各种机构,特别是收到各个大学让我去做演讲的邀请,我都会尽可能地调整自己的日程安排,挤出时间接受这些邀请。因为我想,这样我可以有机会和这些年轻人做一些交流,并对他们的思维产生一些影响。

最近我受邀在北大和清华各做了两次演讲。在这几次演讲中,我和师生们分享了一些我们一直以来正在做的事情。师生们的反映真的让我深受触动。看得出来,他们很有激情,也很愿意与我们一起努力来做出一些改变,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这一代人,以及我们的下一代,以及下一代的下一代……子子孙孙都能够从中受惠。附上的这封信,是北京大学的一位学生在听完我的演讲后写给我的。他们的来信,让我对中国的明天充满了希望。





来信

彭先生:

您今晚的演講令我很感動,因為您講的道理和舉的事例都真誠、真實。正如您所說,慈善事業最難行處乃是真心與時間的持續投入,您能夠親臨國際法學院給我們這些涉世未深的年輕人做這樣一次生動而深刻的演講,耐心地與我們交流,足見您對我們青年一代的期望之高。第一次從《How to Change the World》看到“社會企業家”(Social Entrepreneurs)這一概念,我就在想中國有沒有這樣的開拓者,我如何能改變世界,幫助更多的生命。

因為我的家鄉雲南也是一個少數民族和貧困州縣眾多的邊疆省份,雖然也有壯美的風景、豐富的自然資源,但缺乏能長期投身農村扶貧工作的優秀團隊、先進方案。今天獲悉您主管的項目也在墨江開展了試點工作,我代表雲南的父老鄉親感謝您!

本科時,我學的是中文,當時覺得中國大陸對科技發展、經濟建設已經相當重視,但相對又偏失了人文關懷。“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東西方的聖賢,無不是傾畢生心血來感化世人棄惡從善、自尊自強,才使人類在一次次浩劫中有了轉危為安的能力。您介紹的項目中”醫療衛生、教育、產業、環境“這四個基本點,與孟子當年提醒梁惠王的政策不謀而合: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見梁惠王上》)

在2008年,我有幸獲得國家獎學金和耶魯大學的邀請,去美國參加了一次亞洲國際關係的研討會并參訪了耶魯、哈佛、哥倫比亞等東海岸的大學,與會中瞭解了許多不同的文化視角以及解決世界性問題的基本共識。也見識了世界一流學府的教育風範。回國后,我逐漸明確了“修學儲能,從政報國”的志願。目前在國際法學院師從雷蒙院長等專家學習法律,也是希望能夠貫通中西法律的要義,結合對中國國情的瞭解、基層社會工作的實踐,在未來與志同道合者致力於改善民生、繼承傳統、健全法制,進一步促成和諧社會。今天您為我們指出了一條艱難但充滿希望的路,有志有勇者才能上路,而您自己則已作出了表率。

我希望未來也有機會通過您和同事們搭建起來的平臺,去做些力所能及的貢獻,同時也在最基層、最現實的困難中磨練自己。此時,最想表達的還是對你們工作的由衷敬佩和美好祝願——愿你們堅定不移的向前走,造福更廣大的平民百姓!
                                         
                                                    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的一名学生
                                        (为保护作者隐私,在此略去作者真实姓名)
                                                                  2010年12月4日





[ 此贴被彭灵华在2012-03-07 21:33重新编辑 ]
坚持不懈
离线陈小凤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1-01-04
看到这两位北大学生的信我也深受感动!看来彭先生影响包括我们在内的越来越多的人!可喜!
“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
离线王涛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1-01-07
看到这两封信确实挺让人激动的,彭先生所想的“make an even very small impact on people's thinking especially those of the young people.  ”真的起作用了
写这两封信的同学都是因为来自国家级贫困县然后对这个主题产生深厚兴趣的
我们是不是因为想今后从哪个角度入手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个问题
离线尚迎芳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1-01-16
在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工作有半年多了,对基金会的很多理念、原则以及行动都有所了解,素兰基金会与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的理念也是相通的。来自贫穷农村的我,能够成为彭先生带领的旨在脱贫的团队的一员,我既高兴又感动,在工作的内网上看到很多感动的故事,每次看到那些,我都会很感动,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有的东西只有我们经历过的人才会有感动的。真正用心花时间做脱贫的人还是很少,扶贫也不是一件很容易做的事情。
离线杨秀春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1-01-18
是啊。影响人的思维,其意义可能会最为深远。因为被您影响了的那个人,他因为受了您的影响,将有可能去做一些很有意义的事,其潜力可能会是无穷大。同时,因为受了您的影响,他也有可能去影响另外的一些人。如此发展开去,您的影响力可以无穷尽。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离线龙涛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1-01-30
相信越来越多的人会受到您的影响,而且会将这种精神信念传播传承下去~
夹在书中的枫叶已经枯黄,而友谊之花却在我们的心中长久的开放,散发着幽幽的清香!!!
离线刘智勇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1-01-31
看来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了影响,这是件好事啊
离线杨久凤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1-01-31
财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精神是持续的。
离线汪涛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1-02-21
谢谢彭先生无私的奉献和对青年人的良苦用心!
离线梁梦娇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1-02-21
“已步入晚年。在人生的这个阶段,我所能做的最有意义的事,同时也是我能够在身后留下来的最可持续的东西,我想莫过于给人们,特别是给那些年轻人,在他们的思维上,留下一些哪怕是再微小不过的影响。”
  欣赏彭先生这样的全局思想、乐于助人的思想境界。思想精神上的影响才是最持久的财富,最有意义的付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